在线旅游:以互联网+为母,认”旅游+”作父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徐州旅游网】“旅游+”的提出,有一种显而易见的野心,要把旅游行业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上至国家战略、下抵日常生活。这显然是对“互联网+”这一话语模式的延伸,于是,对于在线旅游来说,一种奇妙的张力产生了。因为在线旅游本就是“互联网”与“旅游”结合的产物,现在,这两个关键词都带上了仿佛具有魔力般的“+”,两个加号在一起,又将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20150824_online

+还是+,这是一个问题

在线旅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互联网+旅游”,还是“旅游+互联网”

看起来差不多,内涵上却有不小的差别。之所以每个关键词都把“+”放在后面,就是因为它要显示自己才具有主导权。“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来革新发展模式;而“旅游+”,显然也试图把旅游行业的话语权加到其他领域上去。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就有了一个主动与被动、主导与顺从的微妙差别。

从在线旅游的“身世”来看,互联网的基因是天生的,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肉身标记。而旅游行业对它们来说更像是父亲,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接近、模仿甚至超越,最终达到一种新的自我身份的认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母亲是一种内在依恋,父亲则是一种外在镜像。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在线旅游有“恋母”的情结,也有“弑父”的冲动。认“旅游+”作父,别搞得跟认贼作父似的。

互联网给予了在线旅游企业丰沛的“奶水”,在这个恰如其分的时代,滋养着它们迅速成长起来。早期的OTA基本充当各类票贩角色,借用互联网打一个空间差价,再加上方便,引来流量。如今,旅游业这位“父亲”也要来进行成长教育了,告诉它们,只有互联网是不够的,要想变得更强大,就要在旅游业进一步深耕,理解父亲,追上父亲,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男子汉。

互联网与旅游究竟谁更重要?对于在线旅游来说,虽然很难画出一个完美的公式,但显然,它们中的大多数还在“旅游”这一选项上稍显弱势。即使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XQTT)四大OTA巨头也明显存在这种问题。跟传统旅游业这位“父亲”相比,它们在线下资源把控、线下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旅游专业人才积蓄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归根到底,人们需要的旅游业是一条完整的服务链,而互联网技术只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旅游业的未来,属于那些既懂技术,又熟谙传统旅游行业内在规律的人。在线旅游需要在更懂旅游的基础上,用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从而打造一种创新的业态。这正是“旅游+”给在线旅游最重要的提醒。

向“线下”吹起冲锋号旅游+”的最真情告白

为了更懂旅游,一些领先的在线旅游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与传统企业合作,而是主动把一些优质的线下资源变成自己的。对于旅行社、酒店等传统企业而言,最可怕的还不是价格方面的问题,而是渐渐读懂旅游业的OTA们绕过它们去自营、直采。

携程购买了邮轮,同程要建“百城百店”,途牛收购旅行社,驴妈妈争取到“中国苗王城”景区40年特许经营权……O2O正在模糊传统旅游企业与在线旅游企业之间原本清晰的界定。

多年前,旅行社、酒店就嚷嚷要进行线上线下大融合,O2O喊得震天响。现在看来,这些传统旅游企业向线上突破不多。反倒是在线旅游企业向线下一次次渗透、不断向前推移阵地,近来更是集结大兵团,向“线下”吹起了冲锋号。

在线旅游企业这种选择几乎是令人动容的,要知道,敢于舍弃平台化的轻资产模式,主动给自己背上线下的重资产,不仅要花费更大的成本,也意味着管理、团队、理念等方方面面都要再经历一次铁血重生。这是真正站在旅游的角度去思考市场,是对“旅游+”最真情的告别、最诚恳的实践。目前看来,XQTT这四大OTA巨头都有这种鲜明的动向。

对于旅游主管部门而言,既然在线旅游企业组团进行“认祖归宗”,也要以开放心态接纳并扶持之,人为区分所谓嫡系和庶出也是格局不大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关于“旅游+”的前景描述里提到,休闲度假的政策环境将更为宽松,落实带薪休假,鼓励弹性作息,建设一批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休闲度假地。总之,休闲旅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这一市场要求速度与质量并重,如果平台企业对供应商把控能力太弱,服务品质不稳定,投诉过多,就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在线旅游的口碑。

毫无疑问,大规模投资线下资源,说明在线旅游企业对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是对这个行业交了心。如果专注做平台是可以随时转型的,尽管不一定成功,至少没有拖家带口的累赘。例如,早期的艺龙是做城市生活资讯的,因此它才会收购西祠胡同,只是到了后来发现了旅游“蓝海”,平台才转型到旅游口。

随着低价竞争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拼服务、拼质量将成为在线旅游的另一个“较劲”出口。事实上,通过线下运营加深对旅游的理解,积累服务经验,旅游与互联网之间的那个“+”才能加得更有底气一些。

20150824_online

在线旅游如何对接国家战略

“旅游+”最引人注目的雄心之一,是将旅游与多项国家战略相结合。比如,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就业创业、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养老、外交等多个方面,发挥旅游的作用。

在一位政府官员的文章中出现这些内容当然不奇怪,但如果在线旅游企业认为这些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如果能在对接国家战略方面有所思考和突破,或许能为处于激烈厮杀中的在线旅游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旅游+”强调要发展智慧旅游,其中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平台是在线旅游的强项,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直接产生的效益不多,很容易被在线旅游企业忽略。而一般来说,完全由政府来建平台,很容易导致更新不及时、效率低等服务问题,很难让老百姓满意。

李金早在文章中提出,要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其实,这对在线旅游来说是一个契机。如果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其中,不仅能迅速对接公共服务资源,而且可以从中寻找新的利润点。

旅游业从一个边缘产业,到有底气对接众多的国家战略,这意味着从政策层面,旅游业正逐渐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虽然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但在一个政策强势期,加强政策研究对企业来说只有好处。许多时候,政府需要有能力、也有积极性的企业来进行政策的市场实践。事实上,这些实践也总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这个,你应该懂的。(徐州旅游网主笔 周易水)

转载请注明:徐州旅游网 » 在线旅游:以互联网+为母,认”旅游+”作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