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黄金周需要再认识,反黄还是保黄?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国庆堵已经成为常态,事故频发,乱象横生。但凡能拼出个假期也不会选择在国庆出行。为什么我们一年最该期盼的出行假期变成这个样子?全民假期在现今社会是否适用?错峰休假究竟什么时候能落实?

看魏小安老师提出的对黄金周的再认识,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每一位社会成员读过以后都会有自己的一番领悟。

weixiaoan150518b

魏小安:黄金周需要再认识

又是十一黄金周,又是所谓的盆满钵满,又是堵在路上,挤在景区,在官方媒体上,自然是莺歌燕舞,但是在网络上,却是一片吐槽,黄金周成为黄金粥。国务院已经说的很清楚,就国民消费总体而言,各个领域排浪式消费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在旅游领域,远远没有过去,为什么?就是黄金周。所以我认为黄金周需要再评估,现在的黄金周制度应该取消,主要有几个原因:

1、黄金周制度——弊大于利

现在的黄金周制度,总体评估,已经弊大于利,其中最重要的弊端就是形成了极限性高峰,旅游有高峰是世界性现象,但是极限性高峰却是中国独有。这种高峰使供给方面压力极大。很多景区都提出来,得扩建停车场,黄金周的时候,马路上都停满了。但是有一点,能用高峰期来配置资源吗?这是最蠢的办法,可是确有阶段性的供不应求,那没办法。我们干嘛老在供给方面考虑呢?在需求方面考虑一下不行吗?所以很自然就有一个假日调整问题,这样使我们减掉很多投资浪费。

2、黄金周严重影响消费品质

黄金周严重影响消费品质。2000年黄金周刚刚开始的时候,国家旅游局提出四句话,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我当时提的意见就是后边两句话不要谈,黄金周没有质量,因为这个时候质量一定是下降的,更谈不上效益,媒体一说就是黄金周赚了盆满钵满,我就问一句,能把收入当利润吗?旅游消费走到这一步,该收入还是会收入,现在只不过把一部分消费集中起来了,谈不上赚。所以黄金周的要求,第一安全,第二秩序,不要谈质量和效益,但是现在应该说,这种制度极大影响了国民消费品质。

3、决策体系有误区

整个决策体系,包括投资决策、管理决策,运行决策,都造成了误区,觉得必须要这样办,但却是费力不讨好,老百姓怨言不断,只是由于没有休假自主权,不得不在这种时候出行。本来是想作为一种国民福利,再这样下去,有可能变成国民灾难。

4、黄金周期间社会整体经济停摆

从整个社会运行来说,黄金周相当于整个经济生活中断了,经济体系停止了。不能只看旅游收入,黄金周期间中国的外贸损失多少,制造业损失多少,中国这么大的世界经济体,停摆7到10天,对世界是什么影响?2015年,全国67.7万亿GDP,一个黄金周的停止,相当于减少1.3到1.8万亿,算国家大帐,才能真正进行总体评估。现在很多人还在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旅游学界还形成了保黄派和反黄派的争论,开会争的还挺热闹,人人都站住百姓的立场上,都是无厘头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就是我的时间谁做主?这是本质性问题。

5、带薪休假制度难落实

由于黄金周的存在,带薪休假很难根本性落实。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但是现在没有人推动,可是有一个说辞,由于有黄金周,大黄金周、小黄金周,我们假日不少了,可以不积极推行。实际上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不仅是对老百姓的福利有影响,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是根本性的影响。很多企业就说,黄金周对我们来说就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还谈什么带薪休假制度?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全体高强度运转,地方政府也几乎全员上岗,生怕出问题,这同样需要成本,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拥堵,这是更大的成本。

综合判断,从历史上来看,黄金周起了积极的作用。大家以为黄金周是国家旅游局提出来的,实际上不是,只是做了一点辅助工作,我们1999年春节做了一些调研,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五一又写了一个报告。一次听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说,实际上是当时他跟朱镕基总理建议,搞一下这个事,总理说计委牵头吧,这一把起来了。后来吴仪副总理评价,本届政府有一个事,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黄金周制度,没想到增加了两个假日,引爆了一个消费领域。在那个阶段是有积极作用的,因为大家对旅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问题是到现在,已经十七年时间了,中国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中等收入国家,度假需求已经变成刚性需求,假日制度中间也有变化,现在更应该调整,尽量熨平波峰波谷,形成资源的更好配置。但是这个话谁也不敢说,就怕说这个话得罪老百姓,老百姓说,我们连黄金周都保证不了,还讲带薪休假?现在好不容易黄金周能落实了,你们还想取消,不是和老百姓对着干吗?但是客观分析,取消黄金周对老百姓的权益有更大的保障。时代不同,形势不同,政策和制度自然需要变化。(原题《魏小安:黄金周需要再认识》)

转载请注明:徐州旅游网 » 魏小安:黄金周需要再认识,反黄还是保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