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都市重庆的大旅游产业之梦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function ConfirmDele(unid) { if(confirm("\n确认删除吗?")) { location.href="?action=del&Unid="+unid; } } function DelRecord(DelUnid){if(confirm("\n确认删除吗?")){document.pageForm.DelUnid.value=DelUniddocument.pageForm.submit()} }function MM_openBrWindow(theURL,winName,features) { //v2.0 window.open(theURL,winName,features);}function PageFormSubmit(){document.pageForm.submit()}function Hit() {document.ResForm.submit() } 一个山水都市的大旅游产业之梦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采访实录
中国旅游报记者 徐行

    年年有两会,今年多不同。浏览媒体历年“两会”报道,“旅游”的声音,没有任何一次比今年更响亮。


    “两会”议程和日程过半之时,仅在本报记者发出的文字中,按照时间先后,就已有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山西省省长孟学农、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等多位地方高层人士,表达了对发展旅游的“情有独钟”。所以,除却十七大后的首次两会、国家领导人换届、大部制方案出台、各类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公共热点,说“旅游”成了今年“两会”的亚热点话题,或许并不为过。


    3月13日,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大会休息日。


    带着对 “两会”的如上感受,我们又如约走近一位对旅游业同样“情有独钟”的地方高层人士——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
    重庆,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举世闻名的三峡,有三分之二在其辖区。历史上的辉煌不说,仅是“三峡百万大移民”这一从未冷却的话题,就无法不让世人对其保持关注。直辖十一年,奋进十一年。关于重庆,要说的实在太多。


    那么,近年重庆旅游的发展态势如何?谈起旅游,谭栖伟的“声音”和其他省、区、市的代表们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突破的背后,是思路的变化


  记者: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旅游业的基本评价是“蓬勃发展”。近年来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是否也能给总理的这一评价以生动的印证?


    谭栖伟:温总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高度肯定的。重庆的旅游业发展,用“蓬勃”二字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数字:


    2007年,重庆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了 8085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 443亿元,同比增长 28%。


    在出入境游方面,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达到25.7万人次。


    在旅游招商方面,全年协议引资签约金额达到了418亿元,合同金额2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这一成绩是重庆旅游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这些数字表明,重庆旅游业发展是取得了明显突破的。


记者:如此突破,是靠何种发展思路和举措实现的?目前,旅游业在重庆的产业布局中位置如何?


    谭栖伟:重庆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齐全,但长期以来重庆旅游业有一个突出的问题——缺乏一批有震撼力的产品。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国家旅游局的帮助下,提出了“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旅游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全面启动了 “4+1”旅游精品建设,紧锣密鼓地实施了“五方十泉”项目,整合了长江三峡“7+4”旅游资源,成立了重庆交旅集团,启动了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建设等等;


    大投入促进大建设——全面拓展了“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的投融资渠道。去年100 亿元级的旅游项目投入有4个,10亿元级的旅游项目投入有30个。


    大营销拓展大市场——全面构建了媒体宣传营销、名人宣传营销、名节宣传营销三大平台,激情营销重庆旅游。
    思路决定出路。目前看,这一思路是符合重庆旅游发展实际的,打开了局面,也获得了突破。  

              
  按照2007年数字,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例,已经接近10%。换句话说,旅游业已经成为重庆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


    记者:说重庆,不能不说三峡。另外,您刚刚提到重庆交旅集团。有分析说,该集团的成立是重庆为了旅游发展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该集团和三峡旅游的开发是不是有着某种因果关系?


    谭栖伟: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向海内外市场推出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沿线的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万州青龙瀑布、丰都名山鬼城、涪陵白鹤梁等7大景区,可谓各具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加上各自为政,结果给人“小、散、弱、差、浅”的印象。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国家旅游局专家组的考察研究结论是:“重庆应该有个负责旅游开发的‘排头兵’。”


    如此背景下,重庆交旅集团破壳而生。2007年3月以来,总资产达230多亿元的重庆交旅集团以收购为主的方式,开始对长江三峡7个重点景区和4个次重点景区进行全面整合,拟投入资金达60多亿元。目前,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丰都鬼城、万州青龙瀑布等4个景区已完成整合。现在,我们对该集团的要求是,旅游搞到哪儿,路就得修到哪儿,通过修路推动旅游,通过资源整合推进大项目实施。


    从把三峡库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战略上看,重庆交旅集团的成立,是一次必要的改革。
发展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


    记者:说到三峡,就会想到世人关注的“百万大移民”,在有关资料中我们注意到,有人提出了“以旅游发展,应对库区的产业虚空问题”的思路。对此,您有什么思考?


    谭栖伟:三峡水库的建成,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7个乡镇、11座县城,累计安置移民112.78万人,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534家,这样的规模世界罕见。在前期以补偿为原则的移民安置迁建完毕后,坦率地说,产业虚空造成的移民就业难,的确是移民生活中的难点之一。


    事实上,三峡工程动工后,中央政府就提出了开发性移民方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库区移民迁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动员中央各部委和全国20多个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当然,扶持资金主要是补助移民的生活费。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峡库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变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


    所以,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就成了我们的治本之道之一。众所周知,三峡库区属于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和脆弱地区,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重化工业,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生态。如何权衡?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自然是最佳选择。


    另外,旅游业带动系数大,可以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商业、娱乐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发展旅游是库区百姓的“希望工程”。


记者:本次“两会”,诸多高层人士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本地旅游业发展,谈了一些问题,提出很多思路。目前,重庆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在哪里?有什么应对之策?


    谭栖伟:目前,重庆旅游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旅游业总体上产业规模不大,旅游企业整体实力弱小,三大市场结构不合理。二是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旅游开发资金的缺口较大,各区县财力薄弱,投融资渠道较少。四是旅游景区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因为所涉景区关联部门很多,都属跨区域分布。五是人力资源不足,高层次人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对于这些难点,我们在自身克服的同时,也在寻求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比如,国家旅游局多年来就对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


    在这里,我们尤其要对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感谢。他非常重视重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重庆旅游的发展思路、具体项目的布局、开发、保护,曾多次对我们进行指导。


  记者:两会上,来自业内的代表、委员还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法制性障碍、体制性制约发表了不少看法。对这些问题,您有何看法?


    谭栖伟:旅游立法已经呼吁多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并愿意为此再次大声疾呼。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旅游业法规,很多问题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另外一个就是政策性制约和行政壁垒。前者,使旅游企业造血功能减弱、发展动力不足;后者,有时甚至让旅游业发展举步维艰。
    这些问题,都亟待立法加以规范和协调。对旅游业来说,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的立法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


    当然,旅游立法难度较大,但一些基本原则是能够把握的。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四是坚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企业合法经营的原则。


    我认为,经过多年实践和讨论,旅游立法有五个要点:一是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明确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责和管理权限;三是明确旅游资源开发与风景名胜保护的和谐关系,维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以及管理监督的方法与程序;四是明确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理顺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和责任;五是明确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理顺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法律关系。


  品牌的打造,需要更多创新


  记者:重庆是一座山水都市,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上,重庆今年将有哪些行动?重庆要靠哪些独特产品吸引游客、服务游客?
    谭栖伟:2008 年,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仍将围绕“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寻求重点突破。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主题年”,启动“三百工程”。二是推出“一圈百泉”,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开发 100个温泉项目。三是举办“一会两节”: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四是开展“双迎双游”营销活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以“迎北京奥运,游长江三峡”、“迎上海世博,游山城天街”为主题,促销重庆旅游产品。五是开发 10 个旅游商品基地,同时在主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市、重点景区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


    另外,我们还将实施“山水都市”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乡村旅游精品。在主城区建旅游集散中心,由重庆旅控集团主导实施,同时整合山水都市一日游。


    现在,重庆旅游已经到了全面提升品质的时候。具体说,就是要提升8大品质——旅游产业品牌品质、旅游客源市场品质、旅游产品品牌品质、旅游节庆产品品质、城市旅游服务品质、旅游企业品牌品质、旅游诚信文明品质、旅游招商引资品质。


  记者:品质全面提升,对自然生态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您曾经表示,旅游发展要遵循“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原生态,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原则,这一原则在重庆旅游发展中是怎么具体体现的?


    谭栖伟:生态是旅游的生命,对重庆来说尤其如此。我们认为,旅游大开发必须守住保护底线,不破坏环境。在实施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中,一定要“守得住资源,耐得住寂寞”。要实现这一要求,科学规划是重中之重。


    去年11月,我们启动了“长江三峡百里红叶长廊”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在未来3年,重庆将在巫山、奉节和巫溪3县境内的瞿塘峡、巫峡和大宁河中下游两岸种植红叶,在打造旅游景观的同时,保护两岸生态。仅这一项目,投入就达1200万元。


    另外,在部署乌江画廊及武陵风光区域旅游发展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做好了5个方面的9个规划,既有景区项目规划,也有严格的保护规划。


记者:说到规划,在重庆对很多项目规划的要求中,我们都看到一个关键词——“策划”,这样要求用意何在?


    谭栖伟:没有思路不搞策划,没有策划不搞规划,没有规划不搞建设。


    在重庆旅游业的疾速发展中,我们特别注意了杜绝“大干快上”中可能出现的粗制滥造。我们要求所有旅游大项目必须遵循“谋划—策划—规划—计划—建设”程序,用整体谋划抓定位,概念策划抓特色,总体规划抓布局,详细计划抓项目。


    这套科学的工作流程,不仅有效调控了旅游开发的速度和布局,而且彻底改变了 “匠人之手”搞开发的随意性,做到了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率,使每个大项目都成为“大师之作”。比如长江三峡,我们就是先请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先进行整体策划,后由重庆市社科院按策划进行总体规划,最后再邀请美国、英国等7家国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对具体项目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的。


    提出并实践“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的理念,是为了我们的产业发展更加科学,不能为了“快”,牺牲了“好”。


    记者:前面您提到旅游业已经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要保障其不断壮大,重庆在管理体制上有什么改革创新?另外,重庆承担着中央赋予的“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任,这对重庆旅游业发展是否也属重大机遇?
    谭栖伟:目前,重庆旅游发展采取的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部门支持、利益共赢、目标管理”的运行机制。


    事关全市旅游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由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开全体成员会解决。这个小组,由王鸿举市长任组长,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全市4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这一机制建立后,经常召开跨行业、多部门“大会诊”会议,沟通旅游发展情况,磋商促进发展方案,解决制约发展瓶颈,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为了建设“西部旅游集散中心”,近两年来,我们主动加强与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的合作,大家共谋大局、共推线路、共开市场、共维秩序、共享成果。现在,这种合作的力度还在逐步加大。前边提到的首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我们就要与西部12个省区市合作举办。


    再有,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将借助重庆“乡村旅游主题年”的契机,逐步启动建设100个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完成100项相关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另外,我们还在制定《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要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旅游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面临这些重大机遇,我们正在积极探询、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质和症结,目的就是让旅游业的跨越发展,促进重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关于重庆旅游,要说的实在不少。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谭栖伟透露,今年,重庆旅游业将实现三个突破: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1亿人次大关,入境游客数量将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突破500亿元。


    谭栖伟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到重庆不久,就对重庆旅游做出重要批示:‘重庆旅游是有潜力的。’”
    谭栖伟还介绍:“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也十分关心旅游工作,多次过问并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不断提高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发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并拉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和本次全国‘两会’上的‘旅游热’一样,在重庆,旅游发展的声音同样是非常响亮的。” 谭栖伟说。


    声音响亮,脚步亦铿锵。重庆——一个山水都市的大旅游产业之梦,正在这个春天重新酝酿。
    ……
    又一次走出“两会”代表团驻地,春风拂暖,绿意已浓。这个春天,对中国旅游业的未来而言,的确不同以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