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表达直接受年轻人欢迎 元宵节VS情人节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而且还是西方的情人节。据说,这样双节合一的情况,要将近20年才能遇到一次。家庭团圆的节日和情侣浪漫的夜晚合二为一,这样的节到底怎么过,让不少年轻人充满了甜蜜的忧愁。

  今天网友讨论的热点,除了如何过节之外,还有一个新生词汇叫做“双节棍”。所谓双节棍,不是兵器,而是指像我这样在这个在双节合一的美好日子里依然打光棍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网友的幽默,同时也能够发现,网友们的讨论内容,不管是过节还是不过节,始终还是围绕着情人节来展开。

  而正月十五的习俗,比如吃元宵,还有掌灯夜游,则少有人说起。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出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西方的节日。正因为如此,光明日报今天呼吁,找回传统节日该有的情致。

  有媒体认为,西方节日明确直接,年轻人可以借此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谊;而中国传统节日则委婉含蓄,不一定适合年轻人的习惯。同时,我们现在过传统节日,不仅主题上有所重叠,而且总少不了吃吃喝喝。也让一些人觉得有点单调。

  不过,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传统节日的衰落,因为,有媒体的网络调查显示,选择今天陪爱人过和陪父母过的人各占一半,还有人给出了今天双节合一的终极解决方案,那就是:带着女朋友回家陪父母过节。可见,我们虽然没有把元宵节挂在嘴上,而一切,都在我们心里。

  此外,传统节日,也应该找到自己独特的韵味,比方说,端午的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七夕的拜月乞巧。这些习俗,远比吃喝更重要。也只有真正了解这些节日风韵,才算是过好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元宵节和情人节双节合一,本来是喜上加喜的日子,结果却难住了网友们。到底是过哪个节呢?从今天网友们的讨论来看,不少人还是主要在讨论情人节的话题。但是根据媒体的调查,今天回家陪父母过元宵节的人也不在少数。您今天怎么过?对于西方节日的讨论比较多是否意味着传统节日已经被冷落了呢?

  张彬:我可能跟年轻人比比较特殊,我已经结婚了,那好办了,我就应该和我太太一起到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元宵,而且元宵比如选择巧克力馅儿的,或者玫瑰馅儿的,这样的话从寓意上讲,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就能够结合在一起了。但是为什么年轻人这么喜欢过洋节呢?应该说我们传统节日它有很多文化内涵,但是这些文化内涵目前基本上都被我们抛弃掉了,一到过节,尤其中国传统节日你想到的第一个字肯定就是吃,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种吃和西方节日相比的话,它的内涵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把它遗弃掉之后就显得非常单调,特别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国的节日如果只有吃这个内核的话,那必然洋节就会侵占到中国的节日里面,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东西。

  经济之声:像原来的月饼和粽子都变成送礼形式的话,可能传统佳节也会变了味道。刚才您是提到了吃,我们要把传统佳节的内涵挖掘出来,不光光是吃,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最近几年西方节日的兴起和商家的炒作也是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炒作西方的节日,不愿意炒作我们传统节日呢?

  张彬:传统节日是这样,我觉得首先我们大家不必对这个洋节日流行而感觉到如洪水猛兽,当下社会已经是地球村的概念了,这种洋节中国人喜欢过,这也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和交流的体现,你看有几层意思,一个就是说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普遍经济收入比较低,谁有钱,美国有钱、欧洲有钱那么可能它的一些文化就会在我们内心觉得它可能相对高端一点,如今中国人整体水平上来之后,很多国家也开始重视春节了,不管是在春节发行中国的生肖邮票,还是在春节举行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活动等等,为什么?只能说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海外移民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它的地位很重要,这个我觉得它是相互的事情,但是刚才主持人问到一个它这个洋节所带给我们一些感受是什么呢?现在我们看中国传统节日刚才编辑也说了比较内敛,而不像西方节日这么直接,你比如西方的一些节日消息很明确,情人节那就是跟爱侣,跟自己情人进行情感的交流,父母母亲节、父亲节直接就让你进行一种直接的对接,你想想春节是举家欢乐非常虚,清明节也是全民族的寄托哀思,然后我们好不容易有一个重阳节、敬老节也是虚无的老人的泛泛的群体,它的对象性并不是很明确,相关部门又没有把这种传统文化挖掘出来的话,那每个人内心对这些节日恐怕就是大而虚的,而不像西方一些节日是小而有针对性的,你看一到节日商家就开始炒作,炒作什么呢?你看一到圣诞节卖铃铛、卖圣诞老人、圣诞树的,情人节它有互赠礼物,甚至到了所谓的西方万圣节也有卖魔鬼面具的,这种洋节非常简单、非常直接,对象性很明确,容易让我们找到情感发泄的渠道,所以在中国流传一点也不奇怪。

  经济之声:您刚才提到的因素角度特别有意思,西方的节日可能表达起来更加直接一些,这是不是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喜欢过西方的节日,而忽略传统佳节的一个原因之一呢?

  张彬: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一直接往往要比往往中国的传统含蓄要来的更浓烈一些,其实我们知道中国人很多节日都是有很深的文化积淀的,可是这种文化积淀由我们社会发展当中的割裂也有我们在历史时期的这种摒弃,现在再想找回来说实话,它的这种文化底蕴已经难以说是回归到以前了,而西方这些节日它对于我们影响非常的大,你说很多人去过圣诞节、情人节,我相信没有人知道多少人知道情人节具体在西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来历,更多的是用这种节日的气氛让自己High起来,让自己能够有一个情感发泄的这样一个渠道,所以这样的渠道如果我们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给它挖掘出来的话,而更多还是体现传统内敛的话,那么洋节取代中国节日很可能是未来的取向,那这种取向就会对我们的传统节日造成很大的影响。

  经济之声:其实说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说到我们的悠久历史,古人都是非常自豪的,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这些传统佳节其实文化内涵是十分深的,但是现在可能有一点淡漠,那你觉得如何我们在能够找回传统佳节这些独特的韵味,发觉它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呢?

  张彬:我始终认为节日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如果如果灵魂,那么应该说这个节就没什么大的意思了,比如我们现在元宵节,实事求是讲跟五一变成放假的节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所以怎么让它的内容形势更丰富,然后形式更完整,这不是我们每个人考虑问题,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城镇化当中,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是跟乡土有关的,都是跟家族有关的,都是跟邻里有关的,现在一城镇化之后,你会发觉这种城镇化整个把乡土文化有的时候就可能割裂掉,那割裂掉怎么给它保留呢?我觉得还是相关的,特别是各地政府部门在城镇化过程中,你得想办法保留一下在新的环境里让传统文化有这么一席之地,你像北京这点我觉得做的就不错,比如今年春节,它的这种庙会,民俗活动虽然可能也是形式上的,但是有就比没有强,更多要挖掘它的这种内核,你看现在我们的元宵节,就以元宵节为例,今天在全国有多少地方搞灯会呢?恐怕搞的地方不多,它更多是一种社会的稳定,防火的要求作为考量,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根,怎么能让在新的社区、新的城镇化中得以延续,这其实是国家层面应该反复去考虑的。

  经济之声:对于今天这样一个双节合一的一天,也非常难得30年一语,其实中西的节日并不是非常矛盾的,比如说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节日都是法定的假日,可见中西合璧是完全可能的。最后还有一点时间,张彬先生觉得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节怎样过才更加有意义呢?如何做到中西合璧呢?

  张彬:我觉得是这样,不管是中国的节日还是西方的节日,首先要有情感的氛围,那么通过节日能够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如今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偶遇了,有的人说的很浪漫,因为19年大概才能碰到一次,上一次重合的时候我们还小,下一次重合的时候我们已经老了,那现在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样的感情。其实你看很简单的一个双节的重合,一个这种日历上的问题,但是加入了情感它就变得有味道了,所以让"情"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温暖我们的火苗,也让我们能够因为爱、因为情而感觉节日更美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