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煤都”韩城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的下滑,被称为“关中煤都”的韩城将发展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利用当地人文资源优势,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为韩城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

  韩城市市长李智远认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韩城市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举。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增强创新活力,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按照“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以政府为主导,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煤炭经济低迷 韩城“谋变”

  煤炭,是韩城一大资源优势,多年来,依托这个优势,韩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基地,享有“渭北黑腰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之美誉。

  韩城地处渭北煤田东部,其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方向一带,南北走向长约60公里,东西倾斜宽15-20公里,储量为102.79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6.79亿吨。按照年产550万吨原煤计算,韩城矿区至少可以开采利用好几百年。这一优势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煤炭煤化工业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正是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当地以煤为主的产业链——“采煤—炼焦—化工—钢铁”鼎盛一时。在煤炭市场火热之际,当地经济也繁荣鼎盛。“当时年产近千万吨的煤炭市场,不但令当地煤老板纷纷发家,也让下游产业风风火火。”当地业内人告诉笔者,曾经近20余家大大小小的煤矿,都开足马力生产,近千万吨的生产量甚至难以满足当地下游产业的需求,韩城市成为关中地区最为富有的区县之一。

  然而,2013前后中国煤炭因产能过剩等原因开始走向低迷,同时由于煤炭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韩城多年前苦心布局的煤炭下游产业链开始陷入了困境。

  韩城煤炭业由此进入整合时期,在这次整合中,韩城市9万吨以下的煤窑全部关闭,大量小煤矿的关闭,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人口,韩城北边原本交通繁忙的景象彻底不见,路边车辆稀少,大部分人停业在家,解决就业难题成为韩城面临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近年来,韩城不断加强文化景区建设力度,并提出了“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 立足韩城古城、司马迁祠、黄河湿地等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资源,确定了“一水、两塬、三区”的空间结构。一水,即以澽水河为纽带的景区功能组织轴心;两塬,即东塬“史记长廊”文化带,西塬黄土苔塬地自然生态廊道;三区,即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黄河生态体验区、史圣文化景区,将韩城打造成集文物游、文化游、黄河山水游和农业观光游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带动区域城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借力司马迁 用旅游突围

  韩城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城三庙、梁代村遗址、大禹庙、普照寺、党家村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同时也是司马迁的故里和司马迁祠墓所在地,如何借助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和他的著作《史记》打响韩城旅游的知名度,成了韩城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了充分借用历史名人司马迁效应提升韩城旅游知名度,2010年4月,韩城市政府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投资60亿元建设“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该景区位于韩城市南部,规划范围北至古城金塔公园、南至司马迁祠、东至黄河土塬底沿、西至108国道及涧南村西侧,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在景区建设的同时,韩城通过举办“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史圣司马迁、“秦岭与黄河对话”、名人话韩城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韩城的知名度。

  韩城市政府以“史圣故里,黄河古城”为形象定位,在实行“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的同时,韩城还实施了“百亿元投资助推四大核心板块建设”发展战略,相继推进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北林工程、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景观大道提升、108国道改造、城市旅游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以来,韩城实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5个,完成投资13.7亿元,党家村,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城东大道、司马迁祠旅游路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全面建成,司马迁景区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并启动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数年间,韩城连续对外开放了司马迁祠、古城三庙、梁代村遗址、大禹庙、普照寺、党家村6大精品景区,其中4A景区2个(司马迁祠、古城三庙),3A景区3个(大禹庙、普照寺、党家村),形成了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

  今年4月28日,历时7个月的2015乐享.韩城文化旅游季活动在韩城市拉开帷幕。活动通过向海内外的游客全方位地宣传推介韩城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黄河文明.史记韩城”文化品牌。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李智远说:“韩城市作为“黄河金三角”旅游的重要板块,我们决心将韩城打造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今年4月8日,韩城市重点旅游文化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该市古城陕商文化传承区一期示范区项目工地举行。国家文史公园项目、党家村古民居景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法王庙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等8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项目总投资9.48亿元,年度投资4.25亿元,这些旅游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改善韩城旅游整体游览环境,而且将进一步提升旅游形象及品牌影响力和打造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韩城市今年计划建设重点项目390个,年度投资375亿元,其中,旅游文化项目占到一半以上。

  另外,韩城还将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实施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还将启动韩城机场建设,开通西安、北京等旅游专列;构筑大西安、黄河金三角等水上交通体系。着力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大格局,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条件。

  在今年的渭南市旅游文化产业大会上,渭南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意见》,韩城市对于旅游提档升级提出了具体规划。

  规划指出,未来韩城将坚持规划引领,围绕韩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定位,紧扣史记文化黄河特区两大主题,高起点修编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引领旅游业高水平发展。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司马迁祠、古城景区和黄河特区三大旅游板块建设,拉大旅游总体框架,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旧与新的变革中,韩城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迈向新的征程。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韩城,山可以美如画,而史如镜,这座满载历史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古色古香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她独有的魅力。(文/施金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