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旗舰店见!想在线旅游?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携程、去哪儿等平台是景区的“大型商业超市”,那么景区推出的微信公众号、APP就更像是“旗舰店”“体验店”

  你想过吗?“皇阿玛”的生活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未出行先预览龙门石窟全景……如今,随着景区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这些愿望都已实现。

  事实上,2015年,传统行业纷纷加快与互联网融合的进度,旅游业也在与互联网的碰撞中寻找机会。易观互联网+研究院资深顾问杨君介绍,2014年全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798亿,增长率为28.3%。预计2017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5000亿元,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于是,“萌萌哒” 景区APP,也渐渐应运而生。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健民评价,如果说携程、去哪儿等平台是景区的“大型商业超市”,那么景区推出的微信公众号、APP就更像是“旗舰店”“体验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景区的“互联网旗舰店”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更有助于景区打造品牌,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景区直接与游客“对话”

  在中国众多名胜古迹中,故宫算得上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故宫陆续推出免费的APP,游客可以通过浏览《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了解到紫禁城里那些“不知道的事儿”;淘宝平台上,在“故宫淘宝店”,消费者可以未到故宫先收到“来自故宫的礼物”。

  曾在儿时游览过故宫的陈小姐说,从“故宫淘宝店”上买各种“生活潮品”,比如“嬷嬷肥皂盒”“皇帝一家子冰箱贴”,买得想“剁手”;本来总怕去景区变成“看人海”,但看了APP还是想再去游览一遍。

  “看了APP之后,才觉得以前游览景区太过走马观花,原来一砖一石都有故事。”陈小姐感叹。

  无独有偶。黄鹤楼的APP,首页包括景区信息、门票、语音导游、地图、酒店等服务项目。游客可以和黄鹤楼随时“互动”:进入景区后,不论是登上黄鹤楼,还是进入“搁笔楼”,在景区内任何一个景点,黄鹤楼APP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提醒收听所到景点的解说。

  除了这些一般的移动互联网功能之外,黄鹤楼APP还推出了远程停车功能。游客通过APP的停车引导系统,可直接获取景区以及停车场的情况,可提前设置路线,快速找到停车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触网”,纷纷推出微信公众号、免费APP等,直接与市民游客“对话”。

  洛阳龙门石窟与腾讯签约,将打造国内“互联网+”时代的景区O2O,未来将实现景区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景区导航、后台管控等功能。

  九寨沟APP乐行九寨,已覆盖了九寨沟县及九黄机场沿线食、住、行、游、购、娱的相关信息,广大游客可在旅游前下载该软件,提前了解九寨沟游客流量、天气变化、景点景色,吃、住、行安排等;在游览期间通过语音导览、各景点人流量显示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游后游客结合游览体验参与景区开展的作品评选、景区建设建议等相关活动。

  旅游业与互联网的共生需求

  “中国游客的旅游行为和获取信息方式都在发生改变,而景区也正在对这种改变做出回应。”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谢朝武说。专家表示,不少游客对旅行过程的需求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向深度游、文化游转变;同时,旅游业整体呈现“闪客化”模式,其分散化、多元化、体验性的需求特点,为旅游业带来了诸多机遇。

  而随着国内旅游人数的增多,景区在管理能力、配套设施建设、承载量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凸显,景区对游客管理也有了新的需求。在一些景区管理者看来,以“互联网+旅游”为核心,推动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的融合,能有效提升景区管理运营效率和景区对于游客的服务质量。通过旅游智慧化将食、住、行、游、购、娱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旅游消费业态。

  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靳东滨曾表示,以“互联网+旅游”为核心,推动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的融合,智慧景区、智慧旅游、旅游O2O等新生市场获得进一步推动的背后,实则是互联网服务融入旅游行业,能有效提升景区管理运营效率和景区对于游客的服务质量,进而加强整个景区的竞争能力。

  的确,对于景区而言,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不仅便于景区精细化管理,也可以发挥旅游资源的集群优势。“‘互联网+景区’将景区、商贸、旅游服务公司等链条纵向连接。”河南尧山投资集团总经理任献国说。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还能降低景区管理和营销成本。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景区”是一个必然趋势,是旅游业和互联网二者共生的需求,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加入了一些智慧型手段,而互联网也需要借助旅游业实现虚拟到现实的转变。

  与在线旅行社相比,景区提供的是精细化服务

  那么,与消费者熟知的传统的OTA(在线旅行社)相比,“互联网+景区”如何体现自身的差异化?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说,其实,OTA平台也好,“互联网+景区”也好,都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包罗万象的OTA平台,扩大了信息的广度;景区的微信号、APP提高了信息的深度。

  “OTA的特点是,云集了大量的旅游产品,包括机票、酒店、旅游产品、线路、租车、保险等等,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搜索到几乎所有旅游产品的价格、概况,所以也能很方便选择‘一揽子’的旅游产品,计划一整块旅游线路;面向的主要是所有的游客群体。”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健民评价。

  而景区推出的微信号、APP等,则更针对某一些特定的游客群体:想要深入了解某些景区,或者是某些景区文化的“粉丝”,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深入的信息服务。“互联网+景区”提供给消费者针对单个景区的信息,相比起OTA更为立体,既可以提升游客探索未旅游过的景区的相关信息,在旅游前或者旅游中更好的 “做功课”,了解简单观光以外的历史地理知识,感受文化熏陶。

  “随着新生代旅游者的不断产生,旅游由单纯的观光变成一种体验。但在大众旅游时代,传统景区服务没有办法很精细地去照顾每一个游客,而互联网概念可以把很多服务前置化,让游客提前享受景区服务。”谢朝武说。

  而在旅游后则更有助于激发起游客对景区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的共鸣,让景区与游客建立“感情联系”,促进“二次旅游”“深度旅游”。

  景区触网不等于风景、历史的简单堆砌

  传统的OTA目前市场竞争残酷,“互联网+景区”如何更好地走下去?业内人士指出,景区借助“互联网+”,应进一步发力打造“旅游生态圈”。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认为,旅游生态圈应该是旅游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实现1+1>2的效果。

  “与此同时,景区也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创造更多的需求,毕竟OTA胜在规模经济,而没有规模经济,景区也会显得‘曲高和寡’。”何健民也认为,景区在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深挖”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平行”的开发:例如,围绕景区加大衣食住行相关信息的推广,开发更吸引游客的周边产品,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景区对门票过度依赖的现状。

  专家表示,国内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还是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及“互联网+”的平台上不断发光。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举例称,2014年,故宫累计开发6700多种文创产品。故宫博物院还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搭建一个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为核心和主入口,由网站群、APP应用、多媒体数据资源等各种信息构成,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一站式聚合平台,为观众提供便捷、全面的博物馆数字资讯,并具有在线讨论、分享、沟通等功能的“数字社区服务”。

  这些数字产品具有鲜明的故宫特色,蕴藏着深厚的故宫文化,更以生动精彩的形式展示现代数字科技让文化“活起来”的魅力。单霁翔坦言,故宫作为非营利的博物馆,研发文化产品的动力不是追逐经济效益,而是要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传播故宫文化,研发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品鉴故宫展览、“漫游”紫禁城,更加便捷、轻松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感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氛围。

  楼嘉军也指出,“互联网+景区”的特色正是在于对文化、知识等信息的精准提供,但这也是景区未来的挑战。景区触网并不等于对风景图片、对历史介绍的简单堆砌,而是能通过信息的分享,让游客了解其背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民俗的故事,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下去。记者陈爱平、许晓青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