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酒店的市场基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赵晓川

  在市场被高度看好的同时,关于精品酒店定义的讨论却始终悬而未决,甚至引发了业界争鸣。

  日前笔者于上海参加的酒店行业论坛中,完整倾听了一场关于精品酒店的大讨论。代表着当前中国精品酒店标杆的花间堂、君亭、隐居等品牌的当家人各抒己见,睿智中浸透着无限豪情。精品酒店的定义虽无法统一,各自的标签倒是让听者渐或清晰。

  哲学家发现世界由物质和意识组成,经济学家遵循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法,马斯洛构建了物质和精神在人性追求中最本质的阶梯轨迹。所谓精品,自然需要符合人性需求中最本质的辩证性,即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从而满足自我实现。

  对于消费者,酒店产品的物质需求大致包含了干净、整洁、方便、实用、廉价、安全等功能性要素;而精神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是对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内在感知以及对健康、心灵、尊重、关怀等心理需求的索取,并且愿意为此埋单。

  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长期以来,酒店产品主要通过

  软硬件功能来满足消费者,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决定的。今天,中国消费群体中涌现出一些不满足物质需求的顾客,他们的精神需求开始萌动并融入消费链的诸多环节,使之成为孕育精品酒店的市场基础。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中国国情决定了大众旅游消费者依然以物质需求为主体,酒店的性价比决定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如经济型连锁酒店,因满足了物质需求中的干净、整洁、方便、实用、廉价、安全等要素,而受到大众消费者的青睐。

  高星级酒店因投资额巨大且同质化程度较高,加之正经受供需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多年来在市场中大都呈现出物质需求的价值属性。虽然在设计的艺术性、生活的品位性、文化的挖掘性等方面也下了功夫,但这部分精神价值要么不被消费者认同,要么严重被市场低估,而仅占到市场价格的极小比重。近年来,原本可以满足消费者被尊重、被关怀的服务价值也因多种原因“被稀释”。如此一来,高星级酒店大多勉强兑现物质价值或者低廉的精神价值,且未必符合消费者心目中的性价比。由此造成的偏低的平均房价就是证明。

  市场价值与精品酒店

  酒店的物质价值因模仿性强,易于被量化为市场价格,因此极易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买方市场出现时。而精神价值因其独特、内敛、无形的属性,使得揣度市场价值变得较为困难,因而能否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成为成功的关键。

  消费者眼中的衡量标准只有性价比,而不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诉求也不同。精品酒店之所以能够卖到几千元一晚,并非物质价值的体现,而是精神价值的变现。所以,精品酒店不但需要精致的产品,更需要融入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历史等元素,使酒店的内涵无限延伸,品味得到充分张扬。

  精品酒店与人文精神

  精致的产品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缔造了当下精品酒店的市场雏形。房价的高低意味着精神价值的比重,也意味着是否可以被称之为精品。

  当下,人文精神的缺失正严重制约着国人,而这正是精神价值中重要的内在需求,这部分价值已经被扭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拖累,而这也是精品酒店设计师和当家人无法改变的。

  精品酒店,是产品功能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价值的和谐统一。而贴上人文精神的标签或许正是创立精品社会的中国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