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西兰 南岛的自然原生态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王淼

  新西兰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由北、南两岛组成,全国共有450万人口,南岛仅占四分之一,自然景观更显原生态,遍布国家森林公园,山岚缭绕,峰林青蓝,来此寻幽觅胜,让人心旷神怡。

  探索千层岩、福克斯冰川

  中国古哲庄子感喟叹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千层岩,确实呈现出天地间静默无语的大美。它们兀立在白浪拍岸的海边,风侵雨蚀,迎春送秋,宛若经由技艺精湛的双手细刻精雕形成横势走向、层层相叠的嶙岩,内藏着自然生命的密码,是大海激越的歌标。

  路经淘金小镇,我们好奇地参观了金矿遗址,穿过陈列室,走进后院,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装着大小石块的圆盆放入水池中漂洗,石块陆续掉落池里,最后盆内竟然剩下粒粒可数的金砂,令人喜悦不已,从中体会到淘金的趣味。

  向导说,新西兰冰河最特别之处,是离开海岸旁边公路仅数公里距离,从南阿尔卑斯山西侧,遥望塔斯曼山和库克山,岸边的冰川犹如瀑布一样自南阿尔卑斯山上直冲而下。如果有人想乘直升机从高空俯瞰冰河,可以报名,收费每人约100新元(580元人民币)。

  我们选择徒步上山。山道崎岖曲折,沿途都是粗粝岩石,剥蚀斑斑,有的岩体上满布铁锈似的褐红色,倚堆斜叠,杂乱无序。山下是一条灰白色的河流,在晴阳照拂下泛鳞生光。

  我担忧山高路遥,力不从心,又转念想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心头一热,便抖擞精神继续攀登,终于看到前面山路被拦住,已到福克斯冰河之舌的观光区域。

  极目远望,山巅的冰川皓白闪辉,气势磅礴,俨如巨瀑横溢直泻。电影《魔戒》就在此取景。可以想象,搭乘飞机凌空盘桓,到达冰川顶端,作一番深度体验,天清地爽,万年冰川必定巍巍浩然,险峻炫美,万感纷涌,心境澄泰呀!

  米尔福德峡湾巡礼

  峡湾国家公园占地面积为300英亩,是新西兰第二大国家公园的两倍。

  面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西方人的审美观相异于东方人,他们欣赏赤裸坦露的峻岩巉石,认为充分展现了雄性的阳刚豪气。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便慧眼识珠,喟叹此处的地貌景观没有被人为肆意破坏,非常符合恐龙的原始生态环境,于是探赜索隐,实地取景,拍摄了《阿凡达》影片,让观众惊悟“巍山峭立,水潜入冥”的天公造物。

  通往峡湾的道路,被人们称为“全世界风景最佳的高地公路之一”,两侧覆盖着萧森稠密的冷温带雨林。因峡湾地带气候湿润,主要树种为银山毛榉树和红山毛榉树,还满布着爬藤、蔓藤、栖木和各种蕨类植物。入秋露寒,河流清澈,雾破山明,宛如云屏绘锦,景迥寻常。

  旅游巴士穿越赫默隧道时,我的心灵震撼于高山峡谷中架桥筑路的艰巨。峡湾道路开工于1930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误,直至1954年竣工。而赫默隧道修筑始于1935年7月,也迟至1954年开通。由于岩石断裂,融化的雪水流入隧道,加上雪崩的危害,工程千艰万难,然而事在人为,历经群策群力,排危解困,终于凿穿山洞,天堑变通途。

  抵达峡湾,我们走过人行道回廊,登上游船,享用了西式自助午餐。船只启动,行驶在平静如镜的蓝水中。

  回程途中,发现几只新西兰软毛海豹闲适地躺卧在大岩石上,享受着煦阳的沐浴,还有一只海豹移动圆滚滚的身躯,顺着岩块爬下,跃入水里,也许要深潜捕食鱿鱼、章鱼或梭子鱼充饥吧!

  苏格兰情调的达尼丁

  达尼丁是新西兰南岛东南端的城市,素有“南爱丁堡”之称。1840年以来,苏格兰人络绎移民来到此地,被树欹岩嶒、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陶醉,觉得比家乡熟土更加魅力十足,便取名为“达尼丁”。

  旅游巴士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停靠在著名的八角广场附近路旁,我们在午餐以后,便步履散淡地行走在广场周围。这里是充满浓郁商业气息的市中心地带,既可以徜徉于王子街与乔治街,又能够在初秋飒爽清凉中观赏广场的静怡风采。

  达尼丁是新西兰第四大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8万人。其标志性建筑市政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长老会圣保罗大教堂和火车站属于哥特式的,全城的大小建筑错落有致,充满苏格兰情趣魅人的风味,真是“满眼风韵融古今,海湾春秋似图画”。

  我们参观了启用于1906年的达尼丁火车站。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建筑师乔治·特鲁普的作品,选用黑色的玄武岩为原料,白色的奥玛鲁石灰石为装饰面建成的,具有典型的佛兰德文艺复兴的华丽风采。黑白分明的外墙,售票大厅内有火车装饰图案的窗户,皇家道尔顿的镶嵌式地板,处处给予人们不同于时径流俗的奢贵感受。

  达尼丁是新西兰的第一所大学和第一份报纸的诞生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前往兴建于1860年的奥塔哥大学参观,全校共有2.5万多师生,其中医学、生物化学等系科最为出名,世界上首例复制羊就在此出生的。

  校园没有围墙,由于各国游客增多,在街道边竖立起一块刻写校名的招牌,便于游人识别。

  途经毛利基石沙滩,我们下车走向海边。只见沙砾遍地,还有海带等残骸,岩石嶙峋,波涛汹涌。海滩边沿,竟然有不少圆球状的巨岩,静默伫立,无语地迎送朝阳和晚霞,在拍滩潮汐的冲击下,形成累累硕果似的有趣球体。

  用完毛利人特色的岩石烧烤晚餐,我们驱车前往奥玛鲁蓝企鹅的栖息地。在人们的印象中,企鹅生活在冰雪如山的极地,它们羽毛丰厚,不畏酷寒,体态肥腴,走路摇摆,神似白衣外穿着深黑燕尾服的绅士。

  蓝企鹅是企鹅大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高30公分,1.5至2公斤重,可以存活8至10年。

  20世纪70年代,一小群蓝企鹅开始在奥玛鲁港口边缘的采石矿区筑巢。20年后,这里建立了保护中心,庇护这种弱小的鸟类,也就成为当地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观光客达7.5万人次。

  乌墨夜色中,我们坐在观景台上,俯看到蓝企鹅成群结队地回到陆地,在领头企鹅的带引下,沿着岩石爬上来,从木栏下的洞孔中,钻入岸上草地修筑的方形出口的巢箱,它比自然洞穴坚固,不易积水,提供蓝企鹅良好的栖宿之所。

  蓝企鹅貌似弱质,却顽强地生存在海陆之间,一年四季,要在惊涛骇浪中经受风侵雨淋的磨炼,繁衍不息。

  那么,人类更需要经风雨,见世面,心坚自强,造福社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