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李叔同纪念馆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0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清晨,我们驱车赶往李叔同纪念馆,在初春的蒙蒙的细雨中,我们来到这山林缭绕的虎跑,不知是因为今日的细雨,还是它佛寺的原生,没有同其他景区一样的车水马龙,景区里的人熙熙攘攘。不愿打破了这静谧的气息,我们小心翼翼地跟在导游的后面缓缓从山底向上缓缓而行。

  撑着一顶小伞,看着雨帘外模糊了身影的同学和朦胧的景色,不由得迷失了自己。一路缓缓行来,入眼的是无尽的绿,青色的石雕,亭台、楼阁、水榭,让自己不经意间仿佛置身于异时空的错觉。听着时不时有同学开着穿越的玩笑,不经莞尔,大家该都有同感吧。

  踏上李叔同纪念馆的佛堂,入眼的便是,他的石像,看向四周,心里不禁有点酸楚,要是弘一法师知道现在的人们将佛堂该做他的纪念馆,将他的石像替换了原来的菩萨,不知喜亦或泣。
(责任编辑:赖玉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