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沛县蓝本

发布时间:2016-11-02 09:4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2

“回乡这几年,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光。”盘点这一年的账单,27岁的沛县滨湖家庭农场主王传亚乐呵呵地说。3年前,他放弃在上海月薪上万元的工作回乡种地。去年,400亩农场种粮收益12万元,今年又扩大300亩搞水产养殖,两个农场净赚170万元。不只是收入“节节高”,在王传亚眼里,沛县的生活条件一点不比大城市差。“你看现在的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态、人文环境,家乡的变化都很大。”

这几年,正是沛县城乡提档转型、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蓝图上,我们这张拼图一定要拼好。”沛县县委书记李晓雷说,从粗放式的小农种植到精细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从紧巴巴过日子到花钱买服务;从脏灰黑的“煤都”到天蓝水清的绿色之城;从熟人社会到好人文化的创建——全县围绕化解“三农”难题,努力打造“强富美高”新沛县。

作为农业大县,沛县努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沛县迅速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组织1万多人深入23万农户家中调查核实,对100多万个地块进行绘图、测量,明确空间位置,精确承包面积,并以县政府名义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如今,沛县已培育家庭农场1508家,流转土地51万亩,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

 沛县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沛县县委农工办主任燕守合告诉记者,县里搭建产权交易平台,确保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同时,创新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向银行直接申请可获得最高放贷20万元。沛县晓花家庭农场主胡晓花说,她在种植莲藕时配套养殖青虾,就是靠这笔贷款得以实施。

统计显示,沛县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即使是普通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也可以拿到1000元左右的租金。

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生态宜居有了更高要求,环境卫生、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紧邻微山湖的沛县是“滨湖之城”,为了解决农村养殖业、生活污水等带来的污染问题,沛县近年来投资5亿元打造城乡“水生态”,通过引湖入城畅通城乡“水脉”。在大屯街道安庄居,居民们住上统一规划的新型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每人每月交一元,就能享受到保洁服务。”该居党支部书记武发旗说,他们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每天4辆保洁车、6名保洁员巡查收集垃圾,村里还铺设了6800多米污水管网,过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农村“顽疾”再也不见了。

安庄这样的新型社区,沛县已建成14个,未来将按照规划建设100个。沛县县长吴卫东介绍,近3年来全县投入上亿元实施村镇环境整治,县财政每年还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在生态环保上投入更达52.73亿元,年递增26%。该县累计取缔违法小作坊、小企业89家,消除了污染源。在15个镇(街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全县污水日处理能力12.15万吨,达到镇污水处理全覆盖。今年,沛县在已有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的同时,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县。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沈学强评价说:“沛县天蓝、地绿、水清的景象,是转型、跨越、绿色发展的好经验。”

3年来,沛县投入教育资金9.3亿元,为孩子们争取最好的资源。沛县教育局局长贺磊说,实行县级统筹、县镇(街道)共建的管理体制发展学前教育,近几年已有9个新建小区配建了幼儿园。同时,新建或扩建敬安中心小学、胡寨中心小学、张庄中心小学等10多所学校。为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化,沛县以名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的模式,共组建20个教育集团。沛县新城区实验学校于今年暑假投入使用,施教区外农民工子女凭相关证明就能入学,学校通过“结对子”活动从名校请来了10多名特级和名优教师。

全面提档的沛县,更有“人”的文明提升。培育好人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目前沛县的“中国好人”和“江苏好人”分别有13个,城乡凝聚起好人感动人人、人人争做好人的强大正能量。

12月12日,《新华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了此篇报道,现全文转载。
 

  • 上一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庆龙来沛考察
  • 上一篇:新疆奎屯市中小企业代表团来贾学习考察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