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着力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6-11-02 11:21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3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根据教育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校应通过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的教学,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

    这是继今年3月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后,教育部又一次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了解自我与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课程,应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并学会调适;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等等。

    按照《基本要求》,各高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要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鼓励有条件的辅导员参与相应课程教学。

    据了解,在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加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 上一篇:李学勇出席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
  • 上一篇:徐州市秋粮生产可望丰收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