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勇: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发布时间:2016-11-02 12:14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8

(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李学勇  

  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是我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奋力抢抓机遇,推进跨越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水平,开放型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是开放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全省进出口总额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1年连跨五个千亿美元台阶,2011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5397.6亿美元,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到201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00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超过10万个,外资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对外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迅猛发展。

  二是开放型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从外贸结构看,201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达41%;一般贸易占全省进出口比重达40%,比“十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达20%,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2倍,服务外包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从外资结构看,2001年以来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项目超过800个,大项目支撑作用日益显著;2011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到帐外资的36.5%,比“十五”末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开放型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区域格局呈现“南升北快”的可喜态势。苏南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苏中苏北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后发优势开始显现;沿海地区正在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友好交往深入推进。

  四是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开发区12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6家,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开发区创造了全省二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三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实际到帐外资,已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依托各类开放平台,吸纳了一大批全球科技和人才资源。

  五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随着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明显提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开放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回顾江苏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发展跨越,每一次成功转型,都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的。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了全省综合实力的大提升, 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了体制改革和观念革新,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二、深刻认识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期望江苏在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明确要求我们“巩固和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特色和优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包括经济国际化在内的六大战略,明确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目标。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是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为推进“两个率先”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需求不足,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不同经济体走势出现分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在增加。外部市场需求可能持续低迷,我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将面临较多困难。二是国际经济竞争更为激烈复杂。无论是资源能源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在想方设法加强对上游开发、市场定价、运输通道的控制,对稳定能源资源供应带来挑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三是围绕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围绕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四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其原有优势也在发生变化,新的发展优势亟待培育。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长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牢牢把握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都在抓紧调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重要趋势:创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关键突破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投入的重点领域。各国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将推动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为我省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整合资源、参与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经济运行稳定,对国际优质资源有很强的吸引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成熟。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在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环境。从我省看,科教人才优势明显,实体经济比较发达,开放度较高,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与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为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多年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和“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赢得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对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充满必胜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对外开放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经济国际化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结合,着力在更新开放理念、优化开放布局、创新开放路径、完善开放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及引进外资结构和质量、“走出去”发展规模和效益、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开发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对外影响力有大的提升,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稳定增长与加快转型的结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鲜明导向,在稳定增长中加快转型,在转型升级中促进发展,更加注重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又好又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的互动。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开放型经济不仅是经济国际化背景下的产业开放,更是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制度性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坚持巩固已有基础与增创新优势的统一。江苏开放型经济基础较好、水平较高,已经形成的优势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开放优势、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叠加,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和开放带动力,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四是坚持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发展的协调。把经济国际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着力提升苏南国际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制高点;又要挖掘潜力,加快苏中苏北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开拓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五是坚持经济国际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融合。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要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为经济国际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全面落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各项举措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外部需求减弱将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突出矛盾,稳定外贸增长也将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受外部环境特别是欧债危机影响、我省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就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对外贸易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判,多策并举,主动应对,抓早抓紧抓实,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促进对外贸易难中求进。但必须看到稳定外贸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外贸稳增长促转型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确保传统市场份额不减少、新兴市场比重有提高。二是全力以赴抓重点攻难点。继续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重点支持新能源、新医药、环保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设一批外向度高、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省级出口基地。四是切实扩大进口。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

  (二)更大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以创新增活力,以转型促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二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推动文化、物流、中医药、信息技术、旅游、教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积极培育百强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加强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更多的优秀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境外旅游合作,把江苏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服务外包发展层次,拓展服务外包领域,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打造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三是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器件制造等环节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三)更大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更加重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延伸产业链,增强外资对我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一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新兴产业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农业利用外资比重。按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促进存量外资产业升级。着力优化外资来源地结构,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利用外资的国际区域格局。二是推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大力引进境外各类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有效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大间接利用外资力度。鼓励省内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放大溢出效应。三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鼓励现有外资企业扩展功能,设立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

  (四)更大力度推动企业“走出去”。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和变化中蕴藏的发展机遇,加快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步伐,提高我省企业构建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增强对国内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拉动力。一是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走“精、专、特、新”的路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二是积极完善跨国经营促进平台。支持我省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产出效应。三是积极拓展境外投资合作领域和方式。鼓励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加强国际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努力构建研发网络。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带动和促进我省产品出口,努力构建营销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业构建资源合作开发网络。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业务,努力构建生产加工网络。

  (五)更大力度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在新一轮发展中,要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以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提升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引导工业项目向各类开发区集中,进一步提高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调整规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功能,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二是提升开发区特色发展水平。加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各类开发区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能力,明确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提升开发区创新发展水平。实施创新型开发区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加快开发区功能创新,推进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努力拓展开发区合作发展模式,积极支持南北共建园区,鼓励省内开发区与省外开发区、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共建园区。

  (六)更大力度优化开放型经济区域布局。以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为重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形成更为合理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布局。鼓励苏南地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着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苏南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苏中苏北地区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潜在优势,加大开放步伐,壮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对国际资本和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推动沿海开发开放,促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加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使我省沿海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新的国际性资源集聚中心,成为服务广大腹地的重要开放门户。

  四、积极营造开放型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我们要坚持统筹推进,加快政策落实,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一是做好整体规划。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发展模式和转型路径,着力健全更加开放、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着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着力优化开放型经济结构,提升我省经济国际竞争力。二是完善机制保障。进一步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开放型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进一步健全法制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规范公平高效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对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三是强化能力提升。要善于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发展,进一步提高科学研判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把握机遇能力、应对处置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加快政策落实。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最近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要广泛宣传政策,深入基层和企业解读政策,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指导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加强政策落实的协调配合,认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该细化的措施要细化,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使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及时评估政策落实效果,及时总结推广政策落实中好的做法,使政策落实有力有效,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完善市场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有效调动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推进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让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我省集聚。二是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深化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在深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中做强做大。三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引导和支持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人才培训、市场拓展、技术改造、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理念,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提升行政效能,努力营造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做到简政放权、高效服务。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完善便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全面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建立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完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企业主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能力。

  强化人才支撑。抓住国际高端人才加快流动的机遇,继承和运用我省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需要,着力实施各类人才培训计划,使各类人才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更好地担负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任。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以人才国际化促进经济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 上一篇: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 上一篇: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