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规范权力 服务保障民生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徐州

发布时间:2016-11-02 14:3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2

法治是第一环境,如今在徐州,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法治徐州建设,把法治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法治建设路子。

规范 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在徐州,从市级层面到县、镇、村,各级权力运行都有了“框框”。

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徐州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近3年累计实施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1996项,凡得不到95%以上市民赞同的城建、拆迁工程一律不予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

2009年3月,中纪委、中组部确定睢宁县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单位之一。2013年,市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县(市)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践,逐步健全完善县(市)区委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把透明贯穿于县(市)区委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之中。

权力运行从县级扩展到镇级。2012年,徐州在全市推行镇级“四权五制”。主要内容是:以镇党委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为核心内容,以镇重大事项决策权、重要项目实施权、资金资产处置权和干部人事管理权为规范重点,构建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重要项目管理机制、资金资产监管机制、干部管理评价机制和规范运行监管机制。

如何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纾解基层矛盾,密切干群关系?2010年以来,邳州市在全市490个村推进“四权”建设,通过规范和落实“村党组织决策权、村代会议定权、村委会执行权、群众监督权”,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乡村规范治理新路子。如今,村级“四权”建设已在徐州市全面推开。

创新 法治徐州叫响全国

从百姓办事“零障碍”、公安民意110到12348公共服务平台,徐州法治的一系列创新之举,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自2011年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以来,徐州驰而不息地解决“四风”问题,坚决清除民生幸福障碍,大力推进机关作风转变。2014年,直接参与和网上点击评议的群众分别达4万人次和260多万人次。“零障碍”工程实施以来,对216起机关作风问题启动问责程序,对29家单位给予“黄橙红”预警,292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党纪政纪处理。对比去年同期,全市反映处级干部的信访诉讼下降31%,反映科级干部的信访诉讼下降28%。

在“零障碍”工程的带动下,2013年12月,市公安局创建了民意跟踪监测中心(简称“民意110”)。依托自主研发的民意跟踪回访平台,对民意进行全方位的受理、全覆盖的监测和全跟踪的整改。经过5个月的运行,“民意110”共发送回访短信494999条,拨打回访电话12830个,整改群众不满意事项4971起,群众满意率逐月以0.5%至1%的幅度平稳上升。

从一条简单的法律服务热线,到电话热线、服务网站、微博微信、实体法务大厅“四位一体”的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受理渠道,市“12348”公共服务平台自今年1月15日正式启用以来,已经发展成一个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截至今年5月,平台已接线25478个,网络平台注册用户12851人,访问量近46万人次,发布咨询2162个,提供法律服务1289人次。

沉底 把民主法治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徐州,无论是身在城市,还是地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触角已延伸至千家万户。从社区法治之家、和谐社区到民主法治村等,民主法治建设在基层如火如荼。

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沛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行村级事务“1+5”民主议事决策机制。“1”是指一个核心,即坚持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5”是指五项制度,即提议制度、商议制度、决议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

铜山区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听取群众呼声,在全区31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基层群众问政问事栏”。到目前为止,全区通过“问政问事栏”累计提出问题与建议12358条,村两委为农民群众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8627件,化解各类矛盾416起。

鼓楼区大胆实践,在全省创新建立了“社区居民法治之家”平台。自社区居民法治之家建立以来,共组织政法干警下村(社区)1000余次,开展巡回法庭、旁听庭审和法制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接受法律咨询、解决法治问题500余场次。

泉山区以“四大代表议事制”为突破口,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在村组治理中的作用,构建村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新平台,变“代民做主”为“由民做主”,逐渐探索出一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村民自治的新路子。

云龙区实施“四化三型”工程,建设“服务人性化、公开规范化、管理法治化、监督社会化”的“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阳光社区。自去年以来,全区涉及城市社区信访举报同比下降23.1%,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达98.2%。

惠民 法治建设暖民心

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民办实事。徐州法治建设始终把惠民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让群众切身感受法治建设的“红利”。

在徐州,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会排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法治惠民项目每年8至10条。

全市推进政府法律顾问进乡镇、进村(社区),78个镇政府、2040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城市社区法律工作站建成518个。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全市镇(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活动,市县两级按照市级各不低于100万元、县级各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

2013年,全市法院实际到位救助资金570万元,实际支付救助资金650万元,实际救助人数361人次。全市共立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910件,接待各类法律咨询131898人次,位居全省首位。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法治文化广场1个,县级法治文化广场(中心)16个,镇级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255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2544个。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已实现全履盖。县(市)、镇、村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已达85%以上。

  • 上一篇:一河清水润城来
  • 上一篇: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网络经济快速发展 国内电商龙头纷纷入驻徐州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