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加快构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和法治建设先导区

发布时间:2016-11-02 14:47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9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公共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组和市委政法委研究室,专门就我市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专门作出批示,他指出,近年来,徐州市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份调研报告介绍的情况和提炼的认识,对深化平安、法治建设有借鉴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构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和法治建设先导区”的目标,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取得了刑事案件下降、破案率上升,矛盾纠纷下降、调解成功率上升,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下降、法治建设满意度上升“三降三升”的良好成效。

突出治理 优化工作格局

我市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我市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县(市)区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社会治理分值权重提高到30%。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清除办事障碍850项。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平安先锋工程”,9800名专职保安、3200名专职调解员、1270名社工全部由政府买单。

我市高度重视立法保障,相继制定实施《徐州市暴力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性文件,全面推行 “阳光信访”,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办法》,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实施恶意骗保企业资产“百日追讨”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加强社会行为规范自律。

在维护政治稳定上,县(市)区全部设立国安办并实战化运行。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全面实行以房管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上,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占比连续5年下降,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在防控体系建设上,落实“交警上路、片警入户、农村互助”,市区推行网格化巡防新机制,农村打造“10分钟平安圈”,784个技防村(社区)如期建成。在公共安全监管上,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坚持预防为先,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第三方”评估机制,11个社会治理重点领域重大事项稳评率达100%,做法得到中央维稳办推广。构筑“大调解”体系,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2.95%。创新省际边界共建载体,在微山湖地区连续12年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徐州济宁两市6月份又签订《苏鲁边界微山湖地区由平安稳定向文明富裕发展共建协议》。制定《社会管理三级平台实战化建设指导意见》,全市10个县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158个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部达到规范标准,2715个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率达95.7%。

推动转变 全面提升能力

我市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以推动“三个转变”为着力点,整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推动治理理念由“单一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我市主动接受群众评价监督,在县(市、区)综合考核中,首次引入群众满意度综合评价,在市直机关部门绩效考核中,主动通过制度设计让群众评头论足。深化党务政务决策公开,每年在实施“三重一大”项目、民生实事工程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注重社会智库建设,分类建立专家库,组建市政府参事室,加快构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风险评估”三位一体决策辅助机制。

推动治理方式由“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两办三中心一队”的管理体制架构。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定20040个管理网格、配备26013名网格管理员。在执法部门建立第三方案件评查机制,评查结果列入执法人员业绩档案。

推动治理手段由“刚性治理”向“刚柔相济”转变。我市围绕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构建了服务群众“12345政府服务热线、百姓办事‘零障碍’和12348司法公共服务”三大平台,相继开通了公安“民意110”、“12309”检察民生服务热线。今年以来,热线24小时接通率达到100%,受理群众咨询、求助、建议、投诉18.5万件,办结率98.3%,回访群众满意率98.5%。

完善机制 强化制度保障

每年全市排出一批社会治理项目,实行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常态化调度。今年市委政法委确定的访调对接、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10个,5个完成序时进度。

依托全省综治信息系统,我市统一标准、同步建设了市县两级综治信息研判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敏感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才库专家开展定期研判、专题研判和实时研判,一对一提出对策。今年市县研判提出的350条预警性信息,全部分流交办到位。我市要求县(市)区和主要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培育一个工作典型,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评选出全市可复制的典型,放大典型效应,辐射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全市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不打招呼,不下通知,定期组织专人对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和出现的问题开展督查督办。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平安建设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实行季度考核通报、年终排名兑现奖惩,考评结果分别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镇域科学发展分类考核和市级机关绩效考核。同时,社会治理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需要。今年仅市级财政就已拨出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

  • 上一篇:江苏省首个“劲牌慈善阳光班”落户侯集中学
  • 上一篇:坚决打好整改落实工作攻坚战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