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式”的服务贴民心

发布时间:2016-11-02 15:39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4

诚然,为民办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做。然而,怎么做才会见成效、得民心?泉山区段庄街道让党员干部身沉社区、脚入民居,了解百姓的真想法、真需求,解决百姓的烦心事、挠头事。如此贴着百姓心坎的“精准式”服务,值得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效仿。

习近平同志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文中指出:“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身为党员干部,如果心中没有群众,就不可能有无私奉献于党的事业的心甘情愿;心中没有群众,就不可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平时也没少去想利于群众的事情,也没少去做民生方面的工作,但依然没能换来群众的满意和赞许,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精准”二字,腿懒不愿往下跑,嘴懒不去问民愿,手懒不愿俯身干,导致摸不准群众真正的诉求,服务工作没有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要想得民心,就得贴民心。如何才能贴民心?笔者认为,就是干部要常进百姓家,常入农户门,练好“跑”、“做”、“盯”这三门基本功,为百姓提供“精准式”的服务,这样才会切中百姓的心坎、暖到百姓的心底。

做到“精准式”服务,首先要“跑”。密切的干群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干部“跑”出来的。干部常到基层多走动,多与百姓拉家常,百姓就容易把干部当朋友,愿意向干部讲实情,这样能“跑”出与群众的感情,能“跑”出群众的信任,能“跑”出群众的理解;如果干群之间界限分得很清,老死不相往来,只会造成隔阂,失去信任,产生误解。但是,“跑”也要“会跑”,就是常往下面跑,听一听群众目前想的是什么,眼前难的是什么,将来要的是什么,这样做起工作来才会有的放矢。

做到“精准式”服务,重点是“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民生工作不是短期工程,而是一项接续性工作,抓了就不能放手,做了就不能停下,否则,劳民伤财不说,很容易失去党委政府的威信,很容易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容易拉远干群之间的距离。如何去“做”?就是胸装责任“做”,心中始终牢记“公仆”的责任,就会心甘情愿地为民做事,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激情、工作热情和工作豪情。始终牢记“服务”的责任,就有“不干则已、干就干成”的决心,就有“做不好利民之事就是失职”的动力;就是盯着问题“做”,民生工作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把解决问题、取得实效作为民生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工作中才会有持续性的创新动力,才会有遇到挫折不气馁、发现难题不退缩的高度自觉,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加的满意。所以说,不能做矛盾的“中转站”,要做问题的“终点站”,发现不了问题不心甘,解决不了问题不收兵,以解决问题实效服务于民、谋利于民、取信于民。

做到“精准式”服务,关键在“盯”。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好思路、好举措,更需要一种“盯”的好作风。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之所以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形成了“半拉子工程”,就是因为缺乏“盯”的精神,结果令群众大失所望。“盯”的办法有多种,笔者认为有几种办法可以尝试。一是“坐”着盯,就是要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坐下来查找查找有些工作落实慢的原因,静下心去研究研究落实快的措施,相对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一定力量合力攻坚。二是“跑”着盯,要经常跑现场、走基层,看一看工作的具体进度和成效;要善于跑关键地点,查一查每一层的责任有没有履行到位,看一看有没有遇到的新矛盾和难点,进而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三要“批”着盯,对落实不好的工作和同志,要敢于批评,敢于得罪人,使人人都有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一旦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只能是工作不好,引来基层的多方不满,影响百姓的切身利益。

泉山区段庄街道组织开展“百名干部进千户,千名党员入万家”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社区、走进居民家中,听呼声,解难题,先后集中排查化解一批社会矛盾纠纷,有效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服务社区群众中创出了新业绩,展示了新风貌,推进了新发展。(据1月8日《徐州日报》)

  • 上一篇:徐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
  • 上一篇:加快发展高效农业 新沂奏响绿色田野“富民曲”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