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看看 解放北路的文化墙上是不是有错别字?

发布时间:2016-11-02 21:5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6
555555555.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333333333333333.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市民:
  文化墙3处文字值得商榷
  徐先生说,他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偶然路过解放北路时,发现新建成的文化墙特别有韵味,便驻足欣赏。一路欣赏下来,发现有3处文字值得商榷,“也许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是不是在文言文中这些字是通假字?”徐先生想请有关专家鉴定一下。
  徐先生认为,文化墙由10组中华经典劝学故事组成,在三中西侧围墙外营造了浓郁的文化色彩。如果出现错别字,会让人感觉特别遗憾。
  据了解,位于解放北路徐州三中西侧的文化墙,是鼓楼区城管局精心打造的“文化套餐”之一,由10组中华经典劝学故事组成,为铜版画,镶嵌在米黄色石材墙面上,古朴大气。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解放北路三中西侧围墙外看到,这10组劝学故事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有《程门立雪》、《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羲之习字》等。徐先生所说的3处分别是:《卧薪尝胆》中“衣不重采”一句中,“采”写成了“来”;《孟母断织》中“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一句中,“役”写成了“设”;《羲之习字》中的“王羲之七岁练习书法”一句中,写的是阿拉伯数字“7”,而且还是“躺”着的。
  ■专家:
  两处是错字,一处书写不严谨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赵兴勤看了图片后认为,《孟母断织》中有两句带“役”字,第一个“役”字没有错,第二个“役”字明显写成了“设”,前后对比很显然后一个“设”字是错的;《卧薪尝胆》中的“衣不重采”,采通“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穿多件色彩鲜艳的衣服,形容衣着朴素。但铜版画上“采”错写为“来”,用隶书书写出来的“采”字,第一笔应为撇,不应是横,而且竖不应该出头;《羲之习字》中的“7岁练习书法”,用汉字“七”来书写更严谨。
  赵教授认为,文化墙面向公众,而且制作成本不低,在制作环节应持严谨的态度,认真审校文字内容,以免工程完工后出现谬误闹出笑话。
  ■重点办工作人员:
  文化墙属于艺术品,文字要求没这么高
  鼓楼区城管局重点办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承认,在文化墙设计制作定稿时,没有请相关专家对文字内容进行审校。杨先生认为,文化墙属于艺术品,不是出版物,在文字上的要求没有这么高,古文中也经常有通假字。
  对于以上3处能否改正,杨先生给予明确答复:这组铜版画当时是交由徐州工程学院设计的,每平方米8000元,每块铜版画造价1万多元,再加上人工、安装等费用,造价不菲。由于铜版画是一次浇铸成型,无法对其中的一处错误进行改正,因为一处错误更换整块铜版的代价也过高,因此无法进行更换。
  记者 秦媛 摄

本文内容由 AK秒杀君 提供

[我要投稿](责任编辑:bigworld)
  • 上一篇:徐州公交将换新型环保车 据说她有个性感的小屁股
  • 上一篇:丰县开始对电动车开罚单了 徐州啥时候开始?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