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万寨社区两个人的家庭透析室

发布时间:2016-11-02 22:41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2
35岁,他便接连患上了脑梗和尿毒症,每天4次透析,是妻子用心维系着一份爱与责任——
两个人的家庭透析室


res01_attpic_brief.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鼓楼区万寨社区,有一个患有脑梗和尿毒症的男子,41岁的他半身不遂,不能讲话,智力受损,他叫张志贵。6年来,妻子杨静不离不弃,在家中建了一间透析室,每天为他做4次腹膜透析,每个月光透析液就要16箱,“有他在,家就在”这是杨静坚持的朴素动力。

be46c2b0gw1ehyfour6w7j20c8085q3e.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6月30日早晨,鼓楼区琵琶街道万寨社区的一处窄巷里,38岁的杨静正奋力擦洗着院落,汗水湿透了衣衫,小院里很快一尘不染。丈夫张志贵坐在堂屋的轮椅上,隔着纱门,目不转睛地盯着院子里忙碌的妻子。
  “因为在家做透析,要保持十分卫生,左邻右舍都不让来家串门。”擦擦满脸的汗水,洗净双手,杨静走进了纱门。屋内的一间小卧室里,有一处两三平方米的小玻璃房,这就是张志贵的透析室。
  每天4次腹膜透析,这是张志贵维持生命的唯一方式,更是这个家庭爱与责任的唯一承载。

  病魔来袭时 毫无征兆
  走进张志贵和杨静的家,地砖几乎洁净照人,屋里没有什么摆设,最醒目就是靠墙摆放的一箱箱腹膜透析液。
  一身清爽的条纹衣裤,轮椅上的张志贵看上去气色不错,见到有人来访,他微笑着兴奋比画。
  “他这是在招呼你们坐下,喝点水。”由于多次脑出血,现在的张志贵右半侧身体已无法动弹,语言和智力大受影响,只有杨静能读懂他含混不清的“发声”。


be46c2b0gw1ehyfoui83qj20c80hnq3u.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20多岁时,家住云龙区潘塘街道的张志贵来到鼓楼区打工,并成为了一名机修技师,在全省的技能大赛中,还拿过冠军。也就是在这时,他结识了年龄相仿的杨静,并很快结婚成家,有了可爱的儿子。  到张志贵30岁时,已成了厂里有名的高级技师。这一年,张志贵决定“单干”,自己开了一家汽修公司,买了汽车、盖了楼房,生活蒸蒸日上。

  然而,这样的美好没有持续多久。5年后,也就是2009年,张志贵经常感到头晕、舌头发麻,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肾病综合症并发脑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志贵的病情有所好转,勉强可以说话、走路。为了看病,家里的汽车连同汽修店一起卖了出去,这时,他们的儿子还不到10岁。
  就在夫妇俩期待着病情能控制住时,张志贵又连续两次脑出血,两次病危抢救。到了2010年,张志贵发展到半身不遂,智力受损,语言功能丧失,肾病转化为尿毒症,必须靠透析维持生命。


be46c2b0gw1ehyfou79mdj20c8079gm2.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每天4次透析  爱是生命的延续

  “只要他在,这个家就在!”为了照顾丈夫,杨静把儿子托付给了离得不远的母亲,张志贵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都是她一手包办。
  因为是心血管病人,张志贵没法做血透,腹膜透析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能在家做好透析,杨静三番五次到医院取经。在家里隔了一个透析室,购置了紫外线消毒灯、恒温柜等医疗设施。
  “尿毒症患者肾功能丧失,没法将身体的杂质排出去,只能靠透析帮助身体排毒。”长期护理丈夫,杨静几乎成了“半个医生”。


be46c2b0gw1ehyfotv4xkj20c80gadhd.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8点,12点,16点,20点,这是一天中,张志贵固定的透析时间。  每次透析前,杨静总要先把透析室的紫外线灯打开消毒半小时,再把一袋2升的透析液加热至和身体差不多的温度,再戴上口罩、帽子,和丈夫一起来到透析室,打开腹膜内预埋的管子,将老的透析液排出,再输进新的透析液,每天4次,日日循环不止。


be46c2b0gw1ehyfoo8hkoj20c807xwf2.jpg 马上注册 登陆后可查看大图

  一个月16箱透析液,还有各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尽管医保可以报销大部分,但还是让这个昔日的小康之家“捉襟见肘”。

  “没有杨静,就没有张志贵。”万寨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存礼说,杨静的不离不弃,对婚姻家庭的坚守让人感动,社区知道他们一家的情况后,很快为张志贵申请了残疾人补助,给他们家**了低保,不管如何,社区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一家。


转自徐州日报

本文内容由 康师傅 提供

[我要投稿](责任编辑:bigworld)
  • 上一篇:江师大有个乌克兰小伙 徐州话说的那叫一个办肆!
  • 上一篇:无私为民 记牌楼派出所好人好事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