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旅行团为何总摆脱不了强迫购物?

发布时间:2016-12-06 11:51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有人感叹,中国旅游行业的可悲之处跟社会很多领域一样,非得发生几件极端的事,才能让那些业已存在多年、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事情重新引起重视,就像这次发生了前乒乓球国手在香港被活活气死的悲剧事件,才又把强迫购物话题重新“端”到了台前。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我们不再奢望有关部门从中得到多少思想反思和行动落实,至少从中,我们可以再次窥探到旅游界被迫沿袭多年的行业现状,以及旅行社、消费者、行业管理者之间各自的利益算盘与心态。


  新闻背景


  报廉价团 游客拒购物被气死


  5月21日前乒乓球国手陈佑铭首次和妻子参加4日3夜廉价旅行团赴港旅游,因拒绝购物而与导游争执,被导游出言指骂并企图阻止他离开店铺,由于气愤心脏病发,送院时证实不治。事后香港旅游业议会展开调查,涉事旅行团以承接内地客购物团为主,涉事导游为无牌女导游。


  事件引起业界高度关注。香港旅游业议会理事会29日下午召开会议后,公布一系列防止旅客被强迫购物的指引:包括收紧购物点的扣分制度,如果店员在言语上或行为上强迫旅客购物,会直接在购物点名单除名等。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为提升游客赴港满意度,香港旅游发展局与内地多个地区旅游局合作,发起并倡导“优质诚信香港游”,并强调“无自费项目、无强迫购物”原则。而在内地从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旅行社条例》早就规定旅行社在行程表对购物时间、次数作明确规定。现在看起来,香港的这个事件只是一个普通案例,追求责任及事故原因终究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在多数接受采访的内地游客看来,被强迫购物的现象时有遇到,其中的多数人经常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面对。


  记者通过网络随机调查发现,不管是“零团费”还是昂贵团,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对旅行社所安排的购物都不持好感,更对所谓的廉价团心存戒备。但现实中,记者从旅行社得到的数据中显示,价格考虑,还是排在游客的第一位,“零团费”屡禁不止,是因为太有市场。


  一方面,很多喊了很多年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明知便宜没好货,还是很多人往里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畸形的旅游行业现实。


  业界回应


  适当安排购物环节无可厚非 低价团队强迫购物危害行业


  发言人:广之旅


  香港游曾经是旅行社“明星线路”,因为部分旅行社的不正当竞争,以低价抢客,导致在游客心目中留下不好形象。从旅行社角度看,在选择香港地接旅行社环节上非常重要。本来在行程当中,适当安排购物环节无可厚非,但有部分通过低价争取客源的旅行社,将购物环节作为获取收益的手段之一,甚至有强迫的意味,使得“购物”这一环节在旅游过程中被蒙上了阴影,是对旅游业本身的危害。


  七嘴八舌


  无牌照导游其实在内地很流行


  无牌照导游算啥?在内地其实到处都是,而且不只是存在于小旅行社,在大旅行社也有很多。我有一些朋友,因为喜欢旅游,没有上岗证明就上班了,而且是口碑很好的导游。      ——— 黑胡子


  参团购物有时候就像医院做过度检查


  参团购物有时候就像医院做过度检查,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出来混,捞点好处无可厚非。加上在很多行业,基本没有透明操作可言,吃亏是一定的。这次是因为死了人才当做那么一回事。 ——— 蚂蚁搬家


  正规的大旅行社也经常强迫购物的


  白痴才会去选择“零团费”,不过即使不选廉价团,也经常逃不过强迫购物的魔掌。你说参加正规的大旅行社就没有这招?把你拉一个地方,关起门,机关一道一道的,你能做的就是好好呆着吧,这是不是强迫购物? ——— 大人有大梦


  专家看法


  ◎陈旭军 国内旅游界“知游”发起人


  “不可能说参加零(负)团费的线路还希望得到像总统一样的待遇”


  记者:从游客在香港被迫购物后猝死的事件中,折射出旅游行业哪些隐规则?旅客应如何应对?


  陈旭军:通常由旅行社安排的大众观光旅游,大部分都是有购物环节的,它作为获取收益的手段之一,尤其前几年在东南亚、香港这些线路中特别的明显,它们能做到“零团费”、“负团费”,无非就是要拿最后购物的提成来弥补“损失”。其实不能强迫购物的规定原来就有,但实践当中经常把这个条文给落空了,这个问题也讨论了很多年了,但究竟做了什么依旧是个问号。我想游客自己要做明智的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心里明白了也就没有必要生气了,这就是心理战了,他如果用言语激你,白眼白你,你就当看看世间百态,观察一下人,受了一次心理训练。我们不可能说参加“零(负)团费”的线路还希望得到像总统一样的待遇。


  “要给顾客提供购物顾问和自由购物的时间”


  记者:平心而论,你对旅行社的购物环节反感吗?


  陈旭军:其实旅行中的购物并不是人人反感的,每个游客都会有购物的需求。但我们反感的是强迫玩、强迫买、诱导买,还带旅客去一些根本不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我对燕窝鱼翅什么的一点兴趣也没有,你带我去买干吗呢?假如说我们的旅行社服务是比较个性化的,充分考虑了游客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单方面和店家谈好,之后塞给游客的,这种购物服务发展一下也是好事。但真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大众旅行社要求规模量化,不会那么细心地考虑这些个人需求,你看旅游商店卖的商品,每次都是差不多的。你有购买欲望吗?我建议给游客提供购物顾问和自由购物的时间,这样既能够考虑到顾客本身的需求,也比较灵活。


  “要良性循环,建议引进导游小费制”


  记者:旅行社强行安排购物,貌似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这是中国特有的,还是国际上也流行的?


  陈旭军:(国际上)肯定有购物环境,因为这是市场需要,但至于说是不是像国内一样非要你买才行,首先我是很少看到类似的报道,也没怎么听同行说起过。可能因为国外给导游小费是合法的,导游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获得收入,服务得越好,收的小费越多,这是个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消费中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里,这对导游而言就形成了一种“软约束”,在服务上、言语态度上就不可能出现“把人气死”的情况。


  记者:我们市场经济推行这么多年了,为何导游小费制还没有引进?


  陈旭军:因为导游一旦有了小费,旅行社就很难从小费里面提成,因为它没法监控,所以他们可能会担心小费多了会“失控”,自己的收入也可能就会下降。但如果安排购物活动的话,至少提成多少还是可控的。长远来说,导游争取越多的小费,也意味着他为游客提供越好的服务,获得了游客认可,也就是对品牌的提升和正面的加分。


  记者手记


  旅行社、游客、行业管理者各打五十大板


  中国传统买卖有句话:“买卖不成仁义在。”但在我们现时的团队旅游中,旅客如果不去购物,往往会被导游白眼相待,甚至出现很极端的“甩团”,即使在一些号称正规的大牌旅行社,购物环节也经常让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是旅行社利益熏心的表现。


  其次,我们旅游业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亡羊补牢”不是解决一家旅行社的问题,而应当反思一下管理的大问题。就事论事,以香港为例。香港人现在对内地客人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不断地要求中央政府开放自由行,希望通过旅游来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此而生的弊端在于旅客的修养参差、公共设施和服务可能跟不上、游客的体验感会下降等等,慢慢变成一种迎合、附和的心态:反正只要你们来消费,我们就会发展。这是管理者很庸俗的想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游客本身也难逃其咎。国内消费者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愚昧和贪婪,愚昧可能和知识领域、教育背景相关,我们不能强求,但贪婪是一定存在的。试想一下,所谓“零团费”、“负团费”,人家靠什么吃饭呢?如果说你不喜欢购物,或者说不习惯被(强力)诱导、强迫去购物,不想掉进那个圈套,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不要站错队。(采写:南都记者 陈坚盈 实习生 黄

  • 上一篇:海南为何两年后再次暂停旅行社审批业务?
  • 上一篇:汉庭酒店曝“小虫事件” 个案引发业界反思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