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西湖”城市的旅游对话

发布时间:2016-12-06 19:27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3

 

 

 

 

 

 

 

 

 

 

 

  扬州网讯 (本报记者 吴涛)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现在,正是因为有了扬州瘦西湖与杭州西湖诸多相似,才涌动起两座城市旅游产业深层对话的迫切。

  6月12日,扬州在杭州举行“扬州的夏日”旅游推介暨夏季旅游营销新闻发布会。这既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姿态,也是扬州旅游认真寻找差距的契机。

  一个崭新的对话平台:杭州实施“西湖西进”,每年推出一个“新西湖”,扬州则实施“瘦西湖东扩”,3年间扩大了5倍;杭州为自己的旅游形象定位——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扬州则喊出“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的口号……

  一段需要以“加速度”追赶的距离:瘦西湖—西湖,仅仅只有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其实,在城市旅游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等等方面,我们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如何源源不断招引游客:

  总有新精彩在彰显城市旅游魅力

 

  【杭州经验】:新西湖、新亮点、新发展

  在杭州,无论你在城区的哪个地方问“西湖怎么走”,十个人就会告诉你十个答案。他们都没有错,因为湖就是城,城就是湖,无论你从哪个方向,都能走到西湖边。

  “原来这边是看不到西湖的,都圈住了。”杭州环城西路上,的哥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几年前这一带全是建筑,把西湖挡得死死的。”2001年,杭州市政府实施“露景工程”还湖于民,把几乎所有遮住了西湖的建筑当拆全拆,西湖一下子跃入市民的眼帘。2002年,杭州又作出一项令人惊讶的决定: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西湖新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此后从2003年至今,杨公堤、梅家坞茶文化村、灵隐景区、吴山景区、龙井八景……杭州连续7年7次推出“新西湖”,免费的公园景点(博物馆、纪念馆)达57处。

  “新西湖”的不断推出,正是杭州发展城市旅游的一个缩影。由此带来的是游客的激增,对杭州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消费明显上升,会展、通讯等水涨船高。来自杭州市旅委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杭州旅游总收入从249.76亿元增加到706亿元,上涨了456.24亿元,增幅达183%。

  【扬州实践】:打造旅游“新高地”

  “来瘦西湖好多次了,最近听说清代二十四景之一的万花园已恢复,这次特意前来瞧瞧。”今年“五一”期间,来自上海的游客周先生说,扬州旅游建设堪比杭州大手笔,景点每年都有新变化。以前,许多上海游客短途游首选“下杭州”,如今,不少上海游客乐意“上扬州”了。

  近年来,随着以“两古一湖”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新平台不断扩建改造,瘦西湖温泉度假村、长乐客栈等一批度假休闲设施陆续建成,扬州城市旅游的容量大大提升,扬州已经成为旅游者休闲、度假、观光的绝佳去处。

  随着万花园的建成,瘦西湖景区游览面积新增5平方公里,游览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游览内涵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万花园建设带动了扬州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

  “双东”历史街区已经成为一扇打开集萃扬州古城的“窗口”,一条绵延不绝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长廊。今天,置身其中,传统文化触目可及,古韵古风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扬州古城的古朴典雅、大气从容,它已经成为展示扬州明清文化的鲜活“样本”。“‘双东’的建设,堪称扬州古城保护的样板。”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如是说。

  而今的古运河城区段,已成为扬州百姓和游客休闲、散步的最佳去处。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则成为扬州旅游的一条“黄金水道”。随着扬州成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古运河更加青春焕发,引来大量游客。

  而“一主四片十类”大旅游格局的提出,更推动了“大扬州旅游”架构的快速形成,扬州整座城市已经成了一个“大景点”。

  记者手记

  杭州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启示就在于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不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致力于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良好声誉、提供高品质服务、保持温馨好客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扬州怎样成为国内外游客魂牵梦绕的“目的地”?一座水城的灵动、一座通史型城市的厚重、一座宁静城市的精致休闲……这一切的一切,整合在一个旅游品牌下,其喷涌而出的魅力自然吸引游客前来。

  “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杭州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这一品牌。从城市的对外招商引资、宣传推介、民生工程建设,乃至政府大会小会、红头文件、官员讲话等等,处处可见。在城市的整体形象包装上,我们更需要有感触后的行动!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

  高品质旅游产品“加分”城市旅游

 

  【杭州经验】“经济的文化产业”必须精耕细作

  6月12日下午4时许,来自青岛的19岁女孩刘菲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慢悠悠地骑行在西湖边。骑累了,就在西湖边找个茶座坐下,品茶赏景。

  去年5月,随着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启动,所有市民、中外游客都能免费租赁自行车。现在有租车服务点上千个、自行车近5万辆。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骑着红色的公共自行车,穿梭在西湖沿线各大景区。在杭州城里租一辆公共自行车逛西湖,俨然已成一种潮流。

  “这让我感受到杭州这个城市的温馨。休闲的气质渗透到了这个城市的每个细节之中。”刘菲说。

  杭州人把旅游比喻成“经济的文化产业”,手段是经济的,但内核是文化的。他们打造的旅游产品之所以呈现高品质,就在于潜心的精细、文化的内核。

  2002年,杭州推倒围墙,免费开放西湖景区,随后又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倡导市民“让景让路”——“本地人上山下乡,外地人进城下湖”,使市民既避免了假期城内的拥挤,又到郊区愉悦了身心,既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的发展,也体现了杭州旅游城市“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魅力。对外地游客来说,到杭州旅游,拍照有景,停车有地,吃饭有位,也能更好地感受“生活品质之城”的内在魅力,最终“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扬州实践】“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一个城市的旅游需要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必然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近年来,除了吃扬州特色早茶、感受独具特色的沐浴文化外,想领略高品质扬州生活的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住进扬州首家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题酒店——长乐客栈,体味扬州传统的明清院落生活;可以到盐商老宅品尝扬州传统美食;可以泛舟古运河,感受千年运河史……游客处处可以领略扬州“生态、人文、宜居”的城市特质。许多游客感叹:这是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

  记者手记

  杭州市主管旅游的副市长张建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旅游既是一个文化性的经济产业,更是一个经济性的文化产业。”“文化”和“经济”,这两个词顺序的颠倒,体现了杭州人发展旅游理念和意识的跃升。

  旅游只有注入文化元素,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简单的拉长游客游览时间,并不是发展旅游的一种聪明的做法。真正聪明的做法是,通过对一个城市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让游客慢慢接近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感受厚重的文化品质,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样游客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同,才会自觉自愿地留下。

  扬州的旅游资源最大的特色就是文化含量高,有着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难以复制的通史性文化、精致典雅的园林文化、独具魅力的休闲文化、蜚声中外的生态文化,这些资源都是扬州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基础条件。扬州应该深挖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把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凸显扬州旅游的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产品。

 

  如何激活城市旅游:

  借智借势展开强有力现代营销

 

  【杭州经验】将旅游形象植入强势文化产品

  杭州,是一个传统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但杭州人并不死板地抱守文化,而是借助强势传播手段,不断创新,推介城市,影响受众。

  坐在古色古香的木制游览船里,穿梭在葱翠的芦苇丛中,葛优在银幕上喝着龙井茶,摇着扇子说道:“西溪,且留下。”……这是电影《非诚勿扰》中的场景。而通过这部电影,千万观众瞬间知道在杭州还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这么一个风景秀丽、未经雕琢的度假胜地。如今,西溪湿地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景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经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西溪湿地东区接待游客达9万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倍。

  从2005年起,杭州连续5年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吸引了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78万人次参加了包括产业博览会在内的各项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动漫节发展动漫产业,杭州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心,这也等于抓住了杭州旅游的未来。

  【扬州实践】借路、借势、借智

  6月12日,扬州在杭州举行“扬州的夏日”旅游推介暨扬州夏季旅游营销新闻发布会。这只是扬州近年来外出借路、借势、借智进行强势旅游推介的一个缩影。

  借路。随着扬州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润扬大桥建成和铁路开通,近年来,扬州借助道路优势,南下北上、东奔西走,开展旅游营销。如通过扬州—北京的点对点直达火车,扬州在京城推出“周末下扬州”品牌,成功开拓北京旅游市场。

  借势。2007年4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日本。温总理在日本、韩国期间,数次提到扬州,追溯了扬州与这两个国家和人民难以割舍的渊源。借助温总理出访的东风,我市代表团随即出访日韩,进行扬州城市推介,取得很好效果。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奈良向唐招提寺赠送了由扬州漆器厂制作的国礼“友谊之舟”。借助这个机会,扬州再次组团前往日本进行推介,开发日本旅游市场。

  借智。今年,在浙江举行的“中国旅游歌曲评选”活动中,《烟花三月》摘得全国“十大旅游新曲”称号。借助这一机会,扬州“音乐里的扬州”十大原创金曲全国大赛征歌启事发布,“借智”营销。另外,近年来,借助新版《红楼梦》等影视作品来扬拍摄,扬州旅游也不忘宣传自己。

  记者手记

  “居高声自远”。现代文明社会,谁把控着强势高端文化产品,谁就拥有最大程度的市场影响力。在这方面,杭州一直有大手笔。休博会的永久安家、动漫节的成功运作、冯小刚《非诚勿扰》的强势推介、张艺谋《印象西湖》的品牌效应……杭州旅游通过植入强势文化产品中,赢得了最大程度的影响力,形成了良性的“滚雪球”效应。

  一首歌可以唱红一个景点,一部戏可以捧红一个地区,一个活动可以推介一座城市。

  在运用现代旅游营销手段上,扬州已经起步,然而我们还没有摆脱“小”而“散”,扬州要走的路还很长……

  • 上一篇:台湾:大陆游客怎么不见了?
  • 上一篇:福建省拟加大入闽旅游奖励力度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