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波担当 “扬州评话海外大使”

发布时间:2016-12-07 16:49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4

 

 

  本报连日关于“扬州评话这几年”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昨天下午,市曲艺团甘泉路书场内,举行了一场特殊而隆重的仪式。仪式主角是一名外国人,丹麦学者易德波。她20多年痴情于扬州评话的研究,穿越千山万水16次踏访扬州,并创作出多部扬州评话著作。这份对扬州文化的深情感动了好多扬州人。昨天下午,她接受了本报、市曲艺团共同聘请成为“扬州评话海外大使”。


  “大使”易德波说,无论她走到哪里,都牵挂着扬州评话,她会用自己的研究作品宣传扬州评话,她还要将把精心搜集的本报关于扬州评话的报道带回家。


  扬州文化界人士认为,扬州文化的精髓是开放和包容,外国学者担任“扬州评话海外大使”恰是这个折射。这也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扬州评话、扬州文化以及扬州,乃至中国,并时刻提醒扬州人更珍视这一文化珍宝。


  A
  现场: “感谢听书的老朋友们”


  1986年,古老而富有魅力的扬州评话,深深吸引了这位北欧学者。从风华正茂到鬓发染霜,20多年间,她16次来到古城扬州,探寻扬州评话在这座城市里的前世今生。厚厚的7本著作,更凝聚着她对这个古老艺术的深情厚谊。


  很多次,易德波都是坐在书场内,静心倾听凝视书台上评话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昨天,她第一次应邀坐上了书台,并接受了“扬州评话海外大使”证书。那一刻,易德波百感交集。她说,自己写的几本扬州评话的书,是面向世界各地发行的。“地球村”的人们都可以阅览到,欣赏到扬州评话的那份美丽。“像扬州评话这样口传心授的艺术,如今还能保留传承得这么好,在全世界都很罕见!”


  易德波说,每项艺术都需要听众的支持。在书场内,她看到很多一起听书的老朋友。“正是这些老朋友数年如一日的支持,扬州评话才拥有了常青的生命力。”


  台下观众被感动了,送上热烈的掌声。这位刚刚上任的“大使”,把掌声送给了扬州评话的这些老听众。“谢谢,谢谢你们!”易德波的声音有些颤抖。领证结束离开时,她还把献给她的鲜花,回赠给了本报和市曲艺团。


  市曲艺团团长姜庆玲表示,该团将为易德波开辟“大使通道”,只要易德波来扬,随时欢迎她到书场听书,并为她提供便利的研究条件;她也希望通过扬州晚报这扇“窗口”,一同宣传弘扬扬州评话。


  B
  心愿: “不用总夸我了不起”


  连日来,扬城气温忽冷忽热,易德波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出席仪式前,她刚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挂完水。尽管头有点晕,身体也有点累,但她还是坚持赶到现场。明天,她将结束这次扬州之行,启程到上海,再由上海飞回自己的家。“明年或后年,我还会来扬州的。”易德波和扬州约定。


  对于扬州人给自己的高度评价,性格直率的易德波说:“不用总是夸我了不起,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更希望人们更多关注我的书,能够就扬州评话的研究作更多的交流!”


  易德波说,自己关于扬州评话的专著中,大部分是英文,有一本是丹麦文,还有一本是用中文写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扬州评话探讨》。“可惜,在扬州看过这本书的人并不多。”易德波略带遗憾地说,“我很想有人能够告诉我,我研究扬州评话到了什么程度,并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易德波对扬州评话的喜爱已深深影响了身边的亲友和学界同事。因为她的缘故,做医生的丈夫也对扬州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曾跟随她来过扬州两三次。他平时在家中,也爱听扬州评话的段子。这些段子都是易德波亲手一段一段地录下来的,如今已有150盒之多。这也成了易德波家中最珍贵的物品,凝结着她对扬州评话付出的滴滴心血。如今,她正在想办法将这些宝贵的磁带翻录成CD,以便更好地保存。


  易“大使”,带着扬州评话的梦想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欢迎您常回扬州!(记者桂国

  • 上一篇:09餐饮报告:餐饮进入品牌消费时代
  • 上一篇:泰国旅游局计划在中港台设办事处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