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局第一战 华侨城角逐港中旅

发布时间:2016-12-08 14:4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酝酿一年之久的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资产分离重组工作,近日有了新动向。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倪征近日向记者透露,华侨城已经成为承接央企酒店业资产分离的重要平台之一。


  但就接下来可能接收的资产情况,倪征并未披露。“具体是按照行业划分还是地域划分,都还没有确定,最终决定权仍在国资委。”


  不过,有深圳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华侨城已经着手准备承接某央企在沿海的4个度假村,以及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工商银行等央企在深圳的酒店业务。


  华侨城并非承接央企酒店业资产的唯一平台,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同样乘机环伺的还包括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下称“港中旅”)等以酒店及旅游为主业的央企。但与华侨城的高调不同,实力相当的港中旅则显得颇为低调。


  “毋庸置疑,港中旅也是重要平台。”港中旅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利益与诱惑面前,两者之间的一场博弈与暗战一触即发。


  拟接收资产盘点


  “华侨城正在与一家央企洽谈接收4个度假村的事宜,另外,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工商银行在深圳的酒店业务也有望被华侨城承接。”上述深圳业内人士透露。


  但他并不了解该资产整合计划是采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方式、协议转让方式还是市场转让方式。


  记者就此事向倪征核实时,他表示“无可奉告”。


  据了解,仅在深圳,以宾馆酒店为辅业的央企至少拥有21家酒店,分布在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四大国有银行等旗下。


  华侨城准备接收的酒店业资产的具体情况如何?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旗下的鸿波梅沙酒店位于大梅沙风景区,主楼高9层、附楼高8层、客房总数80间。工作人员表示,酒店虽然没有评星级,但是按照四星级标准装修的。


  同时,中国电信下属的深圳公司还在华侨城总部所在的华侨城板块内,拥有一家鸿波酒店,该酒店三星级标准,客房170间。


  另一家隶属于中国工商银行的酒店是位于小梅沙风景区的深圳银园培训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园培训中心是工行深圳分行全资持有的大型培训基地和疗养中心,因此不对外营业,只接待工行的内部客户。


  对于华侨城来说,中国电信旗下的鸿波梅沙酒店和中国工商银行旗下的深圳银园培训中心距离其旗下的东部华侨城主题公园项目非常近,如果将这两家宾馆酒店接收,可以满足更多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


  另据记者了解,中石油位于深圳的酒店资产为中油阳光大酒店,工作人员透露,该酒店是中石油在深圳的唯一一家酒店。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该酒店属于中石油下属华油集团旗下的阳光酒店集团,按照其官网的描述,该集团拥有商务酒店、假日酒店、疗养院50余家。


  但中石油旗下多数酒店资产被整合时都在亏损,华油集团旗下的阳光酒店集团还为此提出了3年扭亏计划。截至2010年上半年,阳光酒店集团实现利润总额-7276万元,完成全年控亏指标1.53亿元的48%,经营减亏1949万元,减亏21%。


  据了解,像中石油这样将酒店业资产整合在一个平台的并不多。国企改制重组专家、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祝波善也指出,央企酒店的产权往往不清晰,“但像中石油这样整合酒店资产,统一核算,将来一旦要退出,其相对清晰的架构要比其他央企容易得多”。


  不过,“因为规划缺位、主要功能为企业内部提供服务、市场准入门槛低等原因,这些央企旗下酒店的物业形象、档次较低,经营情况并不佳。”上述深圳业内人士表示,正因如此,华侨城才有了承接这些资产的可能。


  高调与低调


  上述深圳酒店只是庞大的央企宾馆酒店业资产的冰山一角,长期以来,几乎每个大型央企都会有一些用于接待用途的宾馆、招待所、度假村等。此前,有媒体援引相关专家的说法为2500家以上,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


  “众多央企旗下的酒店并没有评星级,再加上有一些度假村、疗养所等,资产规模千亿元显然是保守统计。”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管理专家、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说。


  “央企酒店资产账面价值就已高达1000 亿元以上,更不用说其重估价值可能大大超出这一数字。”中投证券分析师曾光说。曾光在2010年年初撰写的有关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分离重组的报告中指出,港中旅、华侨城、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有望成为非酒店业主业央企剥离资产的主要受益者,而他更看好华侨城和港中旅。


  为承接央企转移的酒店业务,华侨城早已做好准备。2010年3月,华侨城总裁刘平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华侨城有完备的酒店资产和品牌,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也非常突出,具备承接人资格。


  华侨城在组织架构和资本市场上也做好了铺垫工作。2010年1月,为了理顺管理关系,华侨城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组织架构设置的议案》,设立了包括酒店物业事业部在内的各事业部。


  2010年12月8日,华侨城公告称,为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公司计划对华侨城酒店集团进行整体吸收合并,从而实现对酒店集团的100%控股。同年12月13日,这项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环环相扣的举措,都是在为搭建承接平台做准备。有消息显示,11月24日,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王润秋等一行3人莅临华侨城,就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工作进行调研。


  与华侨城的高调不同,港中旅近来则显得有些低调。


  3月,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公开表示,港中旅是承接央企转移酒店业务的最好选择。他指出,港中旅资产规模近400亿元,年利润40亿元,不仅名列行业榜首,同时还拥有强大的酒店管理经验。


  “预计到2010年年底,港中旅有可能接收大约20~30家央企剥离的酒店。”张学武曾表示。


  但在这一番言论之后,港中旅却鲜有动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港中旅不对这块蛋糕垂涎欲滴。港中旅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港中旅也是承接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的重要平台,港中旅早已准备好,一切都会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展开工作。


  “国资委不仅考察了华侨城,也到港中旅进行了实地调研。”该负责人强调说。


  港中旅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港中旅和华侨城在承接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业务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二者各有侧重。华侨城是以主题公园起步,因此应侧重于景区的酒店承接,而港中旅有丰厚的旅游业经验,更侧重于承接旅游城市的酒店。


  “港中旅和华侨城都是很有实力的企业,但在承接非酒店业主业央企剥离的资产方面,港中旅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他表示,酒店业务是旅游板块最主要的一个业态,港中旅在2005年和2007年把招商国旅和中国中旅纳入旗下,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企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因此,旅游要素要比华侨城多一些。


  有酒店行业人士指出,华侨城和港中旅两家央企从酒店行业的布局和实力来看,都不相伯仲,因此,在承接央企酒店业务的利益争夺上,势必会有一场好戏上演。


  缓慢的整合


  是什么原因,让张学武提出2010年年底“有可能接收大约20~30家央企剥离的酒店”之后,港中旅却鲜有动作?


  上述港中旅负责人表示,“承接20~30家央企酒店的计划可能生变,目前相关央企的酒店资产还在剥离过程中。”


  尽管承接一方早已磨刀霍霍,但实际上,这一进程相当缓慢。按照国资委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将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2010年3月,第一批分离酒店业资产的行业、企业将出炉。但时至今日,这份名单仍未见踪影。


  截至2010年8月,除中国中铁的四级子公司贵阳明珠饭店100%股权、中国邮政的部分宾馆资产成功转让外,央企挂牌的酒店资产其余均处于未转让出去或延期挂牌的状态。


  祝波善表示,央企分离酒店业务的难度不亚于2002年的电力系统重组。“各家央企的酒店业资产和经营绩效差异很大,剥离的准备工作并不到位,这就注定了重组是个漫长的过程,3~5年内完成重组基本上不现实。”


  而产权不清晰,以及央企内部对酒店服务的长期依赖,将是目前重组的两大主要障碍。


  曾光表示,虽然主辅分离对央企有诸多好处,但操作起来就会发现举步维艰。由于大部分央企酒店资产产权关系错综复杂,人员安置以及私利等问题,因此即使在单一央企内部进行整合也非易事,更何况在央企之间进行资产整合。


  “有些央企的酒店业务已经融入上市公司,以及部分央企其酒店管理品牌渐成气候,如何统筹各方利益更是重组难点。”曾光说。


  他还指出,就大部分央企而言,经营情况不理想的酒店资产被剥离出去问题并不大,但像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办事处和员工疗养院等具有很强辅助功能的酒店资产短期内被剥离出去的难度相对较大。


  另有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去年8月底,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卸任,王勇接任,“两人行事风格不同,近半年来,非酒店业主业央企剥离资产的速度较慢,或与此有关”。(

  • 上一篇:支线航班免征机场建设费 年受惠旅客1000万
  • 上一篇:日本签证放宽对旅游团影响不大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