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游产品“只游不学”引发争议

发布时间:2016-12-11 14:07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游学市场繁荣的背后,诸多问题愈加凸显,“中国式游学”使该行业陷入一种困境,乱象丛生:孩子的攀比心理惹家长苦恼;游学产品性价比低、“只游不学”引家长质疑;渠道商抽成过多,价格居高不下,品质不断下降、服务频频打折。

 

  攀比心理推动修学游

 

  临近暑假,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徐女士却陷入了苦恼,女儿从学校回来,嚷嚷着要去参加赴美夏令营,理由是“班里同学都参加,去年好朋友都去了英国参加夏令营,就我没去。我今年再不去就太没面子了”。然而徐女士却叫苦不迭,因为她就赴美夏令营产品咨询了几个旅行社,大多数价格基本都在3万-5万元之间。徐女士表示,趁暑期出国游学确实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这笔费用。

 

  据了解,参加修学游的孩子大都是初、高中学生,年龄在10-18岁之间。某旅行社客服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曾经接待的十几位前来咨询的家长都表示,“孩子说同班同学都报名参加,不参加,孩子会不高兴”。该客服人员也明确表示,其旅行社已报满的一个修学团中有6位成员来自同一个班级。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旅行社时随机采访了一名正在跟随家长报名修学游的学生,该学生表示,参加修学游的原因除了想出国增长见识之外,“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讨论他们在国外的见识,我却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觉得没有面子”。甚至“失去了朋友”。

 

  “当前,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推出的修学游趋于贵族化,容易让孩子从小养成攀比心理。动辄四五万元的产品让家长觉得难以承担。”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这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休假归来,孩子们总会聚在一起讨论假期去哪儿“修学”了,那些去了欧洲、美洲修学的孩子特别有心理优越感。

 

  “只游不学”引家长质疑

 

  “只游不学”一直是修学游备受争议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42%曾参加过游学的人认为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

 

  在北京商报记者咨询一款价值33999元,名叫“北京出发-英国16日游学夏令营”的产品时,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款产品是在伦敦著名语言学校小班学习英语,并安排参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此外,还特别安排学生参观伦敦三大博物馆、国家画廊等著名景点。但北京商报记者在其详细行程单中发现,其16日行程中只有3天半时间进行语言学习,其他参观景点安排占据了行程绝大部分时间。

 

  类似这种“游”与“学”比例分配严重不均的线路,市场上并不少见。在北京商报记者走访旅行社采访时就有不少家长向记者吐槽,“暑期游学能让孩子学习语言、增长见识,我们肯定大力支持。但据孩子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跟着导游逛景点。如果只是看风景、看演出、跑游乐场,那这种修学游就对不起五六万元的价格了”。据悉,相同线路的纯观光游只需3万元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修学游中含金量最高的地方就是“学”,和境外著名高校合作,让课堂体验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强大的资金和优势的资源支撑,并不是每个旅行社或举办机构都能做到。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旅行社或举办机构会让游学品质下降,个中乱象不胜枚举:名校课堂体验成了名校参观、修学游变成了观光游……

 

  渠道商抽成过多令品质下降

 

  “游得太多,学得太少,这就是目前这个行业的现状。”合程创道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子涵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出现目前这种现象,原因主要在于中间渠道商赚取太多差价。目前的游学上层资源主要来源于旅行社,其供销模式沿袭了旅游业薄利多销的传统。然而,这种"薄利多销"使终端客户得到的只是廉价的服务,没有得到价格的实惠。以成本和售价而论,目前的游学市场相对于普通的旅游市场利润高出许多。绝大部分的利润被享有市场资源的机构和渠道商赚取。往往一个游学产品的销售价格中的40%以上被渠道商占有”。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做游学的力量大约可以分为三股,分别是各大旅行社;新东方、英孚等最早的一批教育机构;一些包括教育咨询公司和电商教育平台在内的新兴商业机构。虽然游学和上述行业机构都有一定的联系,但任何单一的机构都无法称之为专业。而如果两个机构合作的话,必然造成一定的成本上涨。

 

  徐子涵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总体而言,还是因为资源整合不够优化。旅行社更擅长行程的规划,教育机构更擅长教育内容。这种"瘸腿"模式导致不论是哪股力量,他们和境外服务商的议价能力都很低。为了节约成本,服务供应商就会降低修学游中含金量较高的"学"的比重。而为了让宣传更有吸引力,也会增加一些噱头宣传,学员一去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整体宣传、设计到服务无法做到一体化。相关环节衔接不合理,最终导致服务不规范,所以就产生了"游太多、学太少、噱头多"的行业现象”。

 

  北京商报记者 白森森 实习记者 张欣<

  • 上一篇:调查显示超8成人愿买旅游意外险 花三五元给自己买份保障
  • 上一篇:端午节后将迎旅游投诉小高峰 考验行业诚信服务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