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家房客有意入驻颐和路公馆

发布时间:2016-12-17 12:08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颐和路公馆区第12地块改造项目又有新进展。鼓楼区区长徐苏宁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重点议案———颐和路地块片区建设情况时透露,该地块计划修缮建筑23幢、插建仿民国建筑8幢,目前,已有22幢民国建筑主体完工,9幢建筑着手开工前准备。   新建1800多平方米地下车库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公馆区拥有各国公使馆、名人旧居等225处民国建筑。公馆区共分为12个地块,此次改造的第12地块是由江苏路和宁海路合成的三角片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  走进颐和路公馆区第12地块,22幢古朴精致的民国公馆映入眼帘。临街新修缮的几幢建筑外立面保持了原来的黄色。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公馆,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的公馆,如今都已修缮一新。  负责项目实施的宁颐置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6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现在已经完成85%的工程量,预计今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此外,公馆区内还新建了一个1800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以缓解片区停车难。  “修旧如旧”颇费心思  内行人都知道,修缮旧建筑要比造新房子难得多,施工人员如何做到“修旧如旧”呢?  “这些建筑都经历了七八十年的风雨,其基础承载力和墙体强度,都远远达不到现在的设计规范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修缮中一招一式都极为考究。首先,要对建筑的基础进行加固,将原有的条形基础改为筏板基础。然后,对建筑的墙体进行加固,对于用涂料刷平后拉毛的外墙,采用的都是在墙体两侧布置钢绞线,再用砂浆粉刷,以增加墙体强度。由于建筑的内部原来都是砖木结构,加上年久失修,不少木质楼梯和楼板已经腐朽,施工人员将其替换为框架结构,并将外墙与新砌的梁、柱以植筋的方式相连接。  “经过修缮加固后的民国建筑,均保留了原有的外观风貌,同时,内部布局也能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需要。”这位负责人说。  “个人购买基本没戏”  据悉,项目规划之初,设计方曾提出“国际美食文化区”、“新天地”、“创意产业园”等多种方案,其中“新天地”模式饱受争议,最终这一方案由于与民国建筑风貌不协调而被否决。  鼓楼区区长徐苏宁介绍,目前项目定位为总部经济,主要引进中外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省、市级以上驻宁办事处。同时,建设一个民国文化博物馆,展示民国建筑文化精粹。目前,共登记有意入驻客户72家,其中46家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记者了解到,项目招商消息发布后,不少实力买家闻讯而至。公馆区内的每幢公馆至少有两三百平方米,大的有六七百平方米,按市场价计算,这样一幢民国公馆要卖出上千万元。不过,为了继续保护挖掘区内民国建筑和历史资源,有关部门将着重考虑“以租为主”的运作模式,优先引入大集团或跨国企业总部入驻,“个人想买基本没戏”。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明月
  • 上一篇:端午小长假,火了乡村特色游
  • 上一篇:暑期旅游高峰将启动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