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博物馆复制大驾卤簿惊艳民族织锦展

发布时间:2016-12-17 14:39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作为第三届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的组成部分,民族织锦展在昨天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南京云锦分馆揭牌仪式上同步推出:赫哲族的鱼皮装、瑶族的五色衣、侗族的对襟短衣、摩梭人的筒状百槽长裙……来自我国13个民族的织锦、服装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的民族织锦展上悉数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京云锦博物馆耗费一年时间,复制的清朝卤簿仪仗,再现了当年皇帝出宫时前呼后拥的气派。而一套少见的鱼皮装,让不少观众误以为那是真丝制成的,大呼奇特。

  耗费一年时间复制

  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三楼大厅里,摆放着云锦博物馆工作人员耗费一年时间,复制的清朝康熙卤簿仪仗。这些摆放在展厅里的二十多面云旗、雷旗、团扇、华盖等等,不过是皇帝卤簿仪仗中的极小部分,但色彩缤纷已经很有阵势,可想而知当年皇帝出宫的恢宏气势。

  因为展厅空间有限,原本4.5米高的五色六旗中的红云旗被砍短了一半,顶头贴金;红云旗后是蓝雷旗,雷旗一般有红、黄、白、蓝、绿五种色彩。而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花盖,不仅式样繁多还颇有讲究:有五色花盖、紫芝盖、五色龙盖等。

  玫瑰红的五色花盖上绣满了莲花、灵芝、菊花、梅、竹子等等;紫色的紫芝盖,犹如一把大伞,撑起后仿佛一朵紫色祥云;另外还有翠色的翠华盖,色彩明媚得一如孔雀的尾巴。如此华丽的华盖,不过是给皇室出宫撑场面用的。因为柄不同,这两顶华盖作用不同。据云锦博物馆质检部主任王继胜介绍,曲柄盖是在起风天用的,方便人站立;而直柄盖则在晴天使用,人不会往华盖下站。

  那些相对淡雅的花卉盖,一般是后宫用的。华盖的直径差不多有80厘米,而三层的华盖展开来,周长能达到12米,有圆形华盖和方形华盖,正好应了天圆地方之说。复制工程比较复杂,因此,不过20多件物品的复制却耗费了一年时间,昨日是首次亮相。

  仪仗队员至少高1.8米

  据王继胜介绍,卤簿是封建社会皇权及典章制度的具体体现和象征。卤簿制度源远流长,汉代典籍已有卤簿记载。到清代初期,卤簿比较简单,入关后则开始参照宋明时期制度,到了乾隆皇帝时更加完善。

  乾隆十三年,皇帝卤簿被定为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鸾驾卤簿、骑驾卤簿四等。其中大驾卤簿是皇帝在大祭圜丘、祈谷时使用;法驾卤簿是皇帝祭地、祭祖等使用;鸾驾卤簿则是皇帝行幸皇城时使用;骑驾卤簿则是出京或御驾亲征时使用。一般来说,皇帝大驾卤簿使用的物品有800余件。

  皇帝出行的仪仗,走在最前面的人要甩警鞭,类似于现在玩魔术时常用的长鞭,以示皇帝出巡;其后是品阶山、旗帜、扇、麾、金节等等,这些仪仗物品不仅体积大,重量也不轻,因此“皇家仪仗队”队员的身高、体重等都是有要求的。王继胜说,这些队员都是从军队里选出的,身高至少在1.8米以上,体貌也不能太差,跟今天国家仪仗队员的选拔一样严格。

  大马哈鱼皮衣可防水

  据了解,此次民族织锦展一共有553件展品,来自我国傣、苗、藏、土家、瑶等13个少数民族。这些织锦各具特色,有的质朴,有的精美,有的色彩绚丽,有的简单大方。

  展厅一角挂着一件上身斜裁、带有唐装风格的上衣,还有一条打满补丁的带有嘻哈风格的长裤。

  这套衣服看上去很轻,暗黑色的条纹和浅黄色的条纹夹杂在一起,袖口、领口都有自然的纹饰。衣服质地看起来有些毛糙,略显透明。看到这件特别的衣服,不少观众惊呼:“这是真丝做成的衣服吗?”

  当王继胜告诉大家,这件衣服是鱼皮制成时,所有观众立马反问:“是鳄鱼皮吗?”答案出人意料,王继胜说这套衣服是用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皮制成的衣服,是赫哲族的民族服装,一般赫哲族人民都在捕鱼时穿,因为它可以防水。王继胜说这件衣服是上世纪80年代从乌苏里江那边收来的,花了1000多元,博物馆极少展出。大马哈鱼皮装不仅防水,而且质地特别轻,上面之所以毛糙是因为长时间没使用有些干燥,暗黑色条纹是鱼背,而浅黄色条纹则是鱼肚位置的鱼皮。

  这样的鱼皮装穿在身上会不会有腥味?王继胜说不会,赫哲族在做鱼皮装时会用特殊工艺去腥,衣服质地很牢,一套至少穿10年。不过由于大马哈鱼本身就稀缺,现在会做鱼皮装的艺人不过两个,鱼皮装已经十分珍贵了。

  来源:龙虎网 编辑:明月

  • 上一篇:宁台包机每周增至两班,将促进两地旅游经贸合作
  • 上一篇:绿旅项目获"哈里发联合国人居奖" 今年首次颁发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