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京旅游植入“文化芯”

发布时间:2016-12-18 19:34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
旅游总收入虽然不低,但“主打产品”仍是中山陵、夫子庙等传统景点

  缺乏二次创业的胆魄和勇气,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拳头”产品少,知名度不高,且参与性不足、同质性大、可替代性强。长期以中山陵、夫子庙、总统府等传统观光型产品主导,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风情表演等新兴产品的发展则不足,更缺少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力的产品。

  ——《建议案》认为我市旅游经济载体形式单一,产品特色不足。

  来自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22.16亿元,同比增长15.1%,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但对照全国“第一方阵”旅游城市情况,对照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我市旅游业还存在着诸多“短腿”,如:郊县旅游收入仅占全市的11.6%,而苏州达到60%;去年入境游客量呈下降趋势,只及杭州的一半;旅游发展经费仅为成都、大连一半,也低于省内的苏州、无锡。

  据相关资料,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因此,旅游产业堪称带动南京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据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今后3—5年南京旅游业将大力实施“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和“旅游竞争力提升计划”,到2012年实现旅游收入居全省第一。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8%。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倍增”。

  “倍增不仅是量的扩张,而且是质的提升。目前基数已经很大,再按传统增长模式,未来几年,南京旅游产业要实现倍增难度不小。”参与调研的市政协教卫文体委员会原主任杨炎明认为,当前我市旅游业已经走到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这次市政协专门把旅游和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进行讨论,目的就是为旅游经济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待挖掘利用,南京旅游业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六朝文化难觅踪迹,明清文化彰显不足,颇具古文化特点的夫子庙、秦淮河现代气息浓郁,众多极富南京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历史风貌街区“养在深闺人未识”,丰富的江、河、湖、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状况依然存在。

  ——《建议案》认为,目前我市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中,既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也存在单纯强调保护、封闭保守的现象。

  市政协常委、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分析说,南京在全世界有影响的、有震撼力的旅游景点并不少,比如说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总统府等,还有六朝石刻,“都非常到位了,达到顶级的水平。但是很多都没有很好地组合起来”。

  杨新华建议,可以整合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以及鸡鸣寺、北极阁景区,推进“钟山风景区”申遗,彰显钟山文化和山水城林风光;整合外秦淮河水上游览、武定门、周处读书台、芥子园、伏龟楼遗址、东西干长巷、赛虹桥、水西门广场、清凉门、石头城、鬼脸城、定淮门、宝船遗址公园、入江口风貌区、龙湾故地等资源,提升扩容秦淮文化;整合狮子山、幕燕风光带、栖霞山等资源,突出佛教文化……

  市政协常委、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许苏明认为,给南京旅游植入“文化芯”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从国际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看,国际旅游者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据欧盟统计,各国到欧洲的旅游者中,65%是冲着欧洲文化去的。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商机无限、“钱”景广阔。

  光“植入”还不够,还要解决“排异”现象,整合资源,勤加创意

  立足于彰显文化资源优势,实现南京旅游经济新突破,就要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整合资源,注重策划、勤加创意,善于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变隐性的资源为显性的空间,变发展的困境为转型的动力,变规划的控制为创新的源泉。

  ——《建议案》主张强化品牌意识,突出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孙百军认为,旅游与文化是“两张皮”,这两张皮如何有机融合,其实并不简单,犹如器管移植,如何不发生手术后的“排异”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市政协常委、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玉宝说,有了好的文化资源还需要好的文化创意。你看常州,原本和恐龙啥关系没有,硬是“无中生有”策划出一个常州中华恐龙园,结果比真正的恐龙化石发现地的名气还要大。他总的感觉是,南京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多,就像一盘珍珠一样,但是缺少好的创意和策划把它串成一条非常精美的项链,所以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开发的合力。这里牵涉到城市旅游形象的总体定位问题,例如“博爱之都”,名称有点抽象,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很具体,能否提一个简单明了的口号,让人一说就想到南京。

  说到“注重策划、勤加创意”,听取了各位委员发言的副市长陈刚谈了一件事,不久前,栖霞寺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短短一个月,就有20万人次来宁。这原本是一次宣传南京佛教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但南京的很多配套服务却没能完全跟上。例如,不少外地客人出了南京火车站后,就不知道怎样才能到栖霞寺,在火车站周围,找不到任何宣传牌、指示牌。“如果工作做得再细些,宣传再到位些,交通再组织得好一些,一定会吸引更多旅游者来宁。”

  • 上一篇: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 上一篇:黄金周港澳游 购物住宿多留心眼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