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字号”过得还好吗? 引社会各界关注

发布时间:2016-12-20 14:4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昨天,本报《“老字号”掩在脚手架后黯然退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市民与这些身边的老字号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其作为宝贵的城市历史文化财富能得以保护,更多人关心的是老字号的未来,今后路在何方? 

  南京老字号现状难乐观

  十竹斋、马祥兴、蒋有记、安乐园、韩复兴、绿柳居、宝庆银楼……这一个个老南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承载着太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与城市商业文明相伴而生的“城市名片”。然而,如今多半老字号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现在个别老字号已经搬迁停业了,空有其名,给老南京留下的是惆怅和记忆。”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刘正彬给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京有老字号企业72家,经营较好的有30家,一般的23家,因拆迁等原因停业的19家。刘正彬分析,传承缺失、创新不足、发展乏力,是老字号最大的问题。其次,不少老字号还存在机制不活、经营思路陈旧、包袱沉重等缺点。

  奇芳阁:老字号以情动人

  南京秦淮区旅游局副局长金界春告诉记者,提起老字号,不得不说到奇芳阁,它是目前夫子庙地区历史最悠久,也是唯一一家清真老字号,提供地道南京风味菜肴和小吃,不但老南京人喜欢光顾,外地游客也无不慕名前往。虽然这家百年老字号如今已不复当年盛况,但自从2011年捧回了“中华老字号”称号后,销售额比2010年增长30%,奇芳阁开始了一段重塑品牌价值的积极探索。

  老字号复兴靠什么?南京奇芳阁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海波认为,老字号区别于其它餐馆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历史承袭与知名度,以情动人。“南京几家清真老字号菜馆,家家都有‘绝活儿’。奇芳阁在清真小吃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什锦菜包、鸭油酥烧饼、牛肉锅贴、赤豆元宵等传统小吃蜚誉金陵。”

  不过,维系老字号延绵不绝发展的,不仅靠知名度,更靠美誉度。老字号一味依赖传统菜肴,难免日渐式微,失去了应有的市场地位。陆海波说,奇芳阁经过2002年改制后,打造“奇芳阁菜肴”、“奇芳阁小吃”等系列品牌,很多清真菜还保留着纯手工的技艺,确保菜肴的品质与口感;价位上,奇芳阁结合百年老字号及旅游餐饮的特点,推出针对个性高档宴请、老南京平民大众和旅游社会团队三大类人群的产品;在经营管理上,着力于人才储备,为接下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准备。

  “制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保持清真本色不变,色香味形地域化。”陆海波说,以松鼠桂鱼这道名菜为例,过去做法是将一条桂鱼做成两片松鼠状,食客夹起来不方便,如今是做成一片片精致的菊花形状;再比如金牌烤鸭这道创新菜肴,由土豆、色拉、鸭肉和鸭皮结合在一起,色泽清亮,更符合现代人口味。

  老字号期待政策倾斜

  虽然奇芳阁近年来求变求新,但由于历史包袱重,员工工资不断上涨,目前每年净利不到20万元。像奇芳阁一样,不少老字号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老字号是否需要做大做强,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改改传统口味?有企业担心,摊子铺大了就要亏本;还有人觉得,传统招牌菜是师傅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心血,不应该改口味。于是,在人们的视线中,老字号似乎越来越少。 

  “南京从来不缺老字号!”陆海波说,问题在于南京老字号目前大多“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组织,因此也难以发挥整体效应。比如北京前门大街,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老字号招商活动,最后引进了外来的著名老字号22家,前门再次成为北京市老字号最为集中的街区之一。创造好的外部环境、集中打造老字号商业区,对老字号的发展十分必要。再如,杭州举办的“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已经成为全国老字号交流的平台;杭州老字号甚至“走出去”,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展示。

  陆海波呼吁,希望政府层面上能在资金扶持上向老字号倾斜,并尽快做好规划,推动“保护老字号意见”的出台,是老字号真正成为“聚宝盆”。

                来源:人民网              编辑:小木

  • 上一篇:三天接待游客31万 夫子庙还在搞“年货大街”
  • 上一篇:第三届高淳年货慢食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