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150支舞龙队舞龙庆龙年

发布时间:2016-12-20 15:27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5

    两条20米长的巨龙,一黄一青,跟着红色的圆珠,上下飞舞;舞龙者身穿短衣襟,头扎“英雄巾”,脚踏绣花布草鞋,腿裹鱼鳞绑腿,跟着锣鼓唢呐乐点辗转腾挪,围观群众不时发出阵阵叫好。这就是昨天在高淳县漆桥镇曹村举行的一场舞龙活动场景。今年是龙年,而舞龙是高淳传统的民俗之一,有大大小小舞龙队150多支,其中至今已有156年历史的“脱尾龙”,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龙头寓意吉祥,村民争着放在自家

    脱尾龙出现在1856年,至今已有156年历史,是当地最具传奇色彩的龙,深受村民的尊敬和喜爱。昨天,记者在漆桥镇和平山坳里村老年协会看到一条制作好的脱尾龙,龙头由红黄两色组成,额头上装有八仙过海等饰品,并写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等字样,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村民李代优介绍,龙头是一个极具观赏性的精美工艺品,由木匠、篾匠、画匠等多个人共同制作完成。今年制作的脱尾龙与往年不同的是,龙头还加入了灯光,这样晚上舞起来,更加漂亮。整条龙由11节组成,最重的是龙头约有60斤。舞脱尾龙与其他的龙不一样,龙的尾巴是单独一截,舞龙者要一直跟着龙身跑。

    “现在村里建起了老年协会,有专门放龙的地方。”村民李爱国说,在以前,一条脱尾龙做好以后,在春节舞龙之前,要找一户宽敞的人家摆放,而被选中摆放龙的人家都很高兴,因为他们会觉得很有面子,龙会给家中带来好运。

    而舞龙活动结束后,龙头与龙身及龙尾都要分别存放在村民家中,而最受欢迎的龙头摆放在谁家,一直是大家争执的话题,因为龙头摆放哪家,代表着这户人家在村里的地位。由于争执过多,后来村民们研究决定,由舞龙头的人每年挨家轮流摆放。摆放龙头也非常讲究,首先用布料将龙头罩起来,然后固定在主屋的柱子上,龙头对着大门,寓意来年风调雨顺。村民李爱国家中曾摆放过龙头,他说:“当年龙头在我家时,我感觉出去都有面子,连走路都觉得有底气”。

为迎接龙年,前提半年扎彩龙

    漆桥镇曹村舞的是“双龙”即青龙与黄龙。记者到达曹村时正遇舞龙队表演,两条20米长的巨龙,一黄一青,两条龙在舞龙队员的挥舞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或摇头或摆尾,或腾跃,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引来村民阵阵掌声。(如图,记者 王成兵摄)。约有3分多钟,两个舞龙队员跑上前去,将舞龙头的两个人换下,继续进行。就这样在20分钟的舞龙期间,舞龙头的人先后替换了8次。

    孔建头是该村龙灯会会长,他向记者介绍,曹村的龙是五年舞一次,今年又逢龙年所以大家格外重视,从去年6月份他们就开始准备,5个人用了33天的时间才将龙做好。一场龙舞下来,对人的体力是一个考验,所以每一节龙都要有6个人轮流替换,加了打鼓、后勤等人员,两条龙加起来要138人才能舞起来。他们最拿手的舞龙节目是“双龙戏珠”“金龙抱柱”“青龙游戏”“双龙打滚”“逗珠滚龙”。

最长的龙要130人才能舞起来

    高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汪士延说,高淳县舞龙的种类很多,著名的有抬龙、糠龙、板龙、双龙、脱尾龙等。其中,淳溪镇杨家抬龙规模最大,整条龙长50米,要130人才能舞起来。这也被列入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高淳大大小小的舞龙队有150多支,只要有唱戏的地方,一定就有舞龙队,几乎每个村的年轻男子都会舞龙。

    遗憾的是砖墙镇的“糠龙”几年前停止演出了,停止原因是因“糠龙”有100多米长,而且比其他龙要粗大,要近200人才能舞起来,人力财力消费比较大,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多,舞龙的人组织不起来。“我们正在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两三年内,再将糠龙舞起来,让村民看到糠龙威武的表演。”汪士延说。

  • 上一篇:春节里夫子庙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 上一篇:看秦淮灯会注意交通管制 夫子庙核心区域禁行机动车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