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和方山各有一座定林寺

发布时间:2016-12-21 18:07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3

紫霞湖边的上定林寺原址。

 图中红点处为上定林寺位置。

方山定林寺斜塔。

图中红点处为下定林寺位置。

    说起定林寺,不少老南京人都知道南京有上、下定林寺。其中,上定林寺在紫金山南麓的紫霞湖附近,下定林寺则在江宁方山之上。为何有两个定林寺呢?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公元439年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外国高僧竺法秀在紫金山下始建上定林寺,也就是现在的定林山庄所在地,该寺后来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被废弃,高僧善鉴于是在方山重建定林寺,同时建定林寺塔。记者日前分别探访了这两个定林寺。 

  上定林寺

  刘勰在此著《文心雕龙》

  日前,记者从明孝陵东侧的一条僻静小路向紫霞湖方向寻访上定林寺。走了大约五百米,看见眼前一座粉墙黛瓦的庭院式建筑,根据路标指示,这就是定林山庄了。

  定林山庄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精巧,玲珑雅致。庭院的外围长廊曲折环绕,入南门为第一进,东、南、西三面为环状廊房,古朴典雅。绕过长廊,曲径通幽处是一栋别致的古式院门,牌匾上写着“定林”两个大字。入院后,仿佛置身古人大户人家的庭院中:刻有碑文的长廊,葱浓茂密的绿色植被,朱红色的木质大门窗。翻新的正厅里陈列着一些有关定林寺的出土文物。

  关于上定林寺,《建康实录》中这样记载:“上定林寺,(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禅师竺法秀造。”其后宋代《景定建康志》记载,刘宋元嘉十六年“置上定林寺,西南去县十八里”。

  上定林寺还与南朝文艺评论家刘勰结下渊源。资料显示,刘勰曾三次在定林寺留居,前后时间达二十年之久。刘勰在协助高僧编定佛教典籍的同时,还在定林寺内写成了《文心雕龙》。刘勰因《文心雕龙》的传世而名垂青史,钟山的定林寺也因刘勰曾在此呕心沥血撰写《文心雕龙》而在庙宇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页。

  记者向中山陵宣传处人士了解到,2005年春节,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定林山庄重新布置,改建成“钟山定林寺与刘勰《文心雕龙》陈列馆”。 

  下定林寺

  方山斜塔比比萨斜塔还斜

  方山的下定林寺在明清时规模宏大,属于金陵名刹之一。“文革”中定林寺被毁,只剩下定林寺塔,是省级保护文物。近几年,定林寺得以重建,内有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藏经楼、罗汉堂、禅堂等建筑。 

  走到方山脚下,抬头看到“方山地质公园”的巨石,往上走,宽宽的步行道两侧是水景,再绕过一段柏油路,就看到了半山腰上的定林寺了。这里更像一个大的市民广场,很多人铺着布在地上晒太阳休息,还有人放风筝。

  要走上一段上坡路方才到定林寺,门口有一块高大的石头上写着“梵宇重辉”四个大红字。拾级而上就是大雄宝殿。

  最为大家关注的定林寺塔在寺庙西侧。从资料来看,该寺历经劫难,全寺至复建前仅余定林寺塔,该塔也是目前南京历史最久的楼阁式硬塔。定林寺塔的塔高只有14.50米,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顶及塔刹已毁。现在看到的定林寺塔在之前经过了一定的修缮,但是塔身仍有清晰的云纹。

  虽说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上著名斜塔,斜度为3.99度,但定林寺的这座塔其实比它还斜。2003年定林寺塔差点倒塌,当时的斜度为7度59分,已逼近8度倒塌“死亡线”,现在已被拉回到5度35分。据悉,方山是一座死火山,800多年前建塔时,是建在火山岩上的,由于一侧的水把土逐渐冲走,塔的基础松动,造成了基岩南高北低,宝塔向北面一方侧偏。

  记者看到,塔的下方可以容一至两人进入,有香客在里面放上了供奉的东西。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小木

  • 上一篇:古林公园万株向日葵绽放
  • 上一篇:2012中国旅游金榜奖揭晓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