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忘不了的弹石路还剩下几条

发布时间:2016-12-24 21:1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老南京忘不了的弹石路还剩下几条

  南京有过多少种路,网友怀念以前家门口的碎石子路

  老门东以前有很多条“弹石路”,上个星期“老南京”的这条稿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有一些老南京人打进电话,诉说自己对“路”的回忆。南京历史上究竟有多少种路?如今的南京城里,能找到的老“路”还有多少呢?“老南京”版展开了一番探访。

尖角营的弹石路。

1906年,一群南京人平整道路。

  城南街巷曾多为弹石路

  城南老居民高云慧介绍说,以前城南巷子里的路,以弹石路为主,也就是用未经打磨的、十厘米见方的碎石块铺成的路。江南水乡常见的青石板路,在南京倒不很常见。

  “我们还是小娃儿的时候,‘厌’得很,经常光着脚在弹石路上跑来跑去。”老南京人谷万中说。弹石路表面高低起伏不平,为了平整道路,人们会使用一种巨大的石碾子轧路。在一张拍摄于1906年的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十几个男子拖着一个巨大的石碾,在一条弹石路上碾压。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的南京老照片上来看,当时夫子庙、评事街、北门桥等处的街道都是典型的弹石路,甚至连南门大街、水西门大街也是用碎石块铺成的弹石路。

   最早的柏油路出现在1929年

  弹石路曾经充斥南京的大街小巷,但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谷万中说:“弹石路颠簸不平,自行车、汽车等‘新式玩意儿’在上面开颠个不停,容易打滑。”随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弹石路注定要被时代淘汰。

  南京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马路,是出现于1895年的“江宁马路”。在此之前,沪宁铁路通车,下关建起了南京史上第一个火车站。1895年,从下关沪宁铁路车站,经仪凤门、鼓楼、北极阁、碑亭巷、两江总督衙门一直到通济门的江宁马路建成。

  据记载,这条马路除了个别路段采用高级别的木块路以外,大部分是石铺路面,或者在路基做成后略铺泥沙,或者加铺煤渣或者碎砖。江宁马路能够通行马车和人力车。

  江宁马路建成以后,南京市内又陆续建成商埠街、大马路、二马路等马路,这些路虽然仍是“晴通雨阻”,但毕竟比弹石路要好多了。

  1929年4月,南京历史上第一条柏油马路——“中央党部路”建成通车。据记载,此路全长334米,从湖南路国民党“中央党部”通到中山北路山西路广场,首次以沥青铺面,其基层为15厘米厚的石块,上铺10厘米厚的碎石并灌实。同年建成的中山大道,宽40米,长12公里,也完全采用沥青路面,是标准的柏油马路。

  柏油马路在城市被推广以后,昔日的弹石路纷纷被改造,上面覆上水泥和沥青。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的老照片显示,不但是中山路、中华路、中央路等主干道被改成柏油马路,就连前面提到的夫子庙、评事街等商业区的道路也纷纷改成沥青路面。同时期建造的民国公馆区、民国各政府机关的大楼前,也铺上了质量较好的柏油路。

  “不过,在城南比较偏僻的小巷子里,弹石路还是被保留了下来,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谷万中说,弹石路也因此成为很多老南京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之一。

  弹石路留存到现在的不多

  如今的南京,还有多少弹石路呢?在玄武区尖角营发现了一条弹石路。地面上,很多长方形的小砖被按照或横或斜的规律排在一起,组成了几段不同的路面。附近老居民表示,这条路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弹石路的表面果然不平整,有高低起伏,一眼望过去,弹石路慢慢消失在小巷深处,有一种幽深的意境。

  西祠网友“lgw2000”则在网上贴出图片说,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里至今也保留着一段弹石路。西祠网友“佛山银朱”也喜欢研究南京“路”的类型,他在网上贴出了很多图片,其中有青石板路,长条青砖铺成的有各种图案的路,由小方砖铺成的路,还有两边是土、中间是青石有车辙的路。有西祠网友感慨,以前家门口都是这种碎石子路,如今看不到了,看到图片还勾起了不少回忆呢!

  “南京的‘路’也是南京人记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证过城市的兴衰变迁!”南京城市史研究者高小民说,在保留历史街区,应该也要注意保存目前仅存的几条老路,“路也可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苏州,已经有石板路被列为文物进行保护。而在南京市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六朝砖铺路面。”

  • 上一篇:冷空气来袭,27日起气温“三连降”
  • 上一篇:南京到澳大利亚往返最低2500多元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