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的六段传奇

发布时间:2016-12-25 10:11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

    六段即将于青奥会开幕前开放的明城墙,每一段都有故事有看点

  台城段城墙为何多出100多米“盲肠”

  这段城墙占尽“山水城林”神策门至太平门、太平门中山门至光华东街、东水关至西水关、清凉门至国防园、定淮门至狮子山、钟阜路至中央门,这是即将开放的六段明城墙。

  从神策门到太平门,城墙本体和外侧将全面开放,内侧基本实现贯通开放。这段城墙可谓得天独厚,南京“山水城林”四大要素,这一段都占尽了:山,这段城墙对面就是紫金山;水,这段城墙外面是波光粼粼的玄武湖;城,自然不必说了;林,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紫金山郁郁葱葱的树林。

  神策门,是明初第一批建成的十三个城门(“内十三”)中的一个。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刘斌研究员告诉记者,“神策门”因为明代附近驻有禁军“神策卫”而得名。“有一种说法,南京城墙形制是刘伯温根据‘北斗七星’布局的,神策门就属于‘北斗七星’第七星——‘摇光’,斗柄第一颗。”

  历史上神策门硝烟不断

  刘斌介绍说,神策门建有外瓮城单瓮一座,瓮城上开了两个门,与神策门主城门形成斜角,这是出于军事考虑,便于防御。而瓮城开两个门的现象,也是南京13座内城门瓮城中所独有的。

  “在历史上,神策门经历过很多战火,最大规模的一次,是郑成功北伐战败于神策门下。”刘斌说。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张煌言率军北伐,意图恢复大明江山。北伐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收复沿途很多州县。七月,郑成功水军沿长江进逼南京城下。清两江总督郎廷佐闭门死守。由于轻敌,郑成功中了郎廷佐诈降计策。当时,神策门已经封闭多年。七月二十一日,清水师总兵梁化凤掘开神策门,率军突袭城外郑军。郑军猝不及防大败,损失难以计数,北伐就此失败。此役过后,神策门被清廷改名为得胜门。刘斌说,太平天国攻打南京时,在神策门也发生过激烈战斗。另外,1854年还发生过潜伏在太平军中的清军间谍张继庚,图谋打开神策门迎清军进城未遂的事件。

  和燕路因神策门而得名

  现在来到神策门,你会发现神策门城头上还留有城楼,“这也是南京现存的唯一一座老城楼!”刘斌说。

  据记载,神策门在明洪武年间建成时,城上就有城楼,不久即毁。明天顺年间,神策门城楼重建,太平天国期间再次被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京地方政府重建12座南京城门城楼,神策门这座是仿照淮安府城的城楼建的。时至今日,光绪十八年重建的12座城楼只剩下这一座了。刘斌表示,民国初年,神策门改名为和平门,1929年4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胡汉民题写“和平门”匾额,共有两方,至今犹存。

  当年和平门的名气很大,南京人都知道和燕路,但很少有人知道“和燕路”名字的来历,这“和燕路”的“和”就是指和平门,“燕”指的是燕子矶,说的是从和平门到燕子矶的公路。

  神策门——太平门段城墙开放以后,沿着神策门向南走,你还会碰到几个城门。这第一个大城门就是玄武门。

  100多米的城墙“盲肠”

  “玄武门并非明代城门,它年纪很轻,是清代末年开的。”刘斌说。1909年,两江总督端方为了方便民众参观玄武湖,提出在玄武湖西边的城墙上开新城门。此城门建成后,定名为“丰润门”。为何叫做“丰润”?据说此门建成时,两江总督已经换成了河北丰润人张人骏。这位总督大人就以其故乡地名给南京的城门命了名。

  1928年,丰润门正式改名为玄武门,沿用至今。不过,在改名之前,也有人提出将丰润门改名中正门或者桃源门,最终,这个城门还是以玄武湖命名,其匾额由蔡元培先生题写。

  从玄武门继续往南走到台城,你还会注意到,不到解放门的地方,通往玄武湖景区有一座无名小门,这座小门是明代初年开辟的,一直没有正式名字。清代时曾长期封闭,一直到1952年才恢复通行。

  刘斌研究员还提醒市民,将来“神策门——太平门”段城墙开放后,市民步行至解放门,还可以注意一下台城朝西一段被废弃的明城墙。这段城墙长约100多米,向鼓楼方向延伸,“我们俗称其为‘盲肠’,是没有修完的一段城墙,表明城墙本来可能是要往西修的,但又改了主意,这说明南京城墙筑造过程中,设计规划思想发生过重大改变,也说明了朱元璋对定都南京有过犹豫不决。”

  在最近召开的南京两会上,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委员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南京明城墙也将在青奥会开幕前分六段进行开放。记者了解到,这六段城墙,每一段都有很多风雨沧桑的故事,每一段都大有看点。“老南京”版将开辟“明城墙六段传奇”专栏,为您揭秘。

      原标题---“台城段城墙为何多出100多米‘盲肠’

  • 上一篇:南京明城墙的六段传奇
  • 上一篇:南京春节旅游“家庭小包团”增多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