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经济开发区:苏北争第一 全省再进位 创建国家级

发布时间:2016-11-01 22:12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1

沛县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327家(规模以上企业176家),形成了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沛县经济开发区铝加工产业园是江苏省唯一的新型铝材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内首家“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盐化工产业园是徐州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产业园。2013年公布的全省124家开发区科学发展考核综合排名列第50位,全省100家省级开发区排名第18位,苏北41家省级开发区列第3位,全市7家省级开发区列第1位。

2014年,沛县经济开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重要支撑,紧紧咬定“苏北争第一、全省再进位、创建国家级”目标,以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产业转型、科技引领、载体提升、社会管理”四项重点,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产业发展先行区、创新经济先导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突出产业提升,以招商选资促转型

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突出龙头引领、链式集聚,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聚智招商选资,加速产业集聚。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抢字引领、好字为重、快字当头“三管齐下”,领导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四措并举”,牢抓高端项目、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等招商重点,紧盯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瑞士、瑞典等资本富集区,重抓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招商,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招商,突破金融、软件研发、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招商,全力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龙头项目,确保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二是聚力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升级计划,大力实施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三新工程”,推动园区50强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兼并、上市,形成一批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企业梯队,着力将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打造成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板块。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力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裂变式发展,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批百亿级企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化,让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脊梁。大力培育光伏光电产业,力争3—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加快搭建沛县科技创业园、铝产品检测中心两大科技服务平台,集聚提升金凤凰装饰城、温州商贸广场、汉源大市场三大专业市场,加快打造商业商务、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四大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增强园区综合竞争力。三是聚心项目建设,破解要素制约。始终坚持“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理念,强化落实“三重一大”项目每周例会制、包挂责任制、专人联络制, 组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项目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个性化服务,将项目开工的早迟、进度的快慢与包挂人员工作绩效挂钩,不断提高项目的组织水平和建设效率,确保总投资193亿元的60个重大产业项目按序时快速推进。

突出科技引领,以创新发展促转型

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引导项目、人才和资本加速汇集。一是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以总投资3亿元的沛县科技创业园项目为依托,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设立院士工作站、铝产业研究院、农产品检测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各1个,有效聚合创新资源、汇集创新资本、吸引创新人才。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3年内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个、高水平管理人才100名、高技能实用人才1000名。新增产学研机构1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10件、专利150件。新增市名牌2个、省名牌1个,新注册商标10个、知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1个。通过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考核验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三是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围绕已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举全区之力抢占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十二五末新兴产业产值达200亿元。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环节剥离,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力。

突出载体建设,以功能提升促转型

按照“生产生活相融、二产三产并举、产业城市互动”的建设思路,推动开发区由单纯工业集中向宜业宜居转型,实现由注重基础建设到注重功能开发、由注重外延扩张到注重内涵提升、由单纯财政投入到经营园区 “三个转变”。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开发区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把有限的土地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载体功能区重点集中。高水平做好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纺织、塑编、机电三大特色产业,太阳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规划推进项目集聚和发展。加快实施园区环境改造规划建设,对园区及周边环境、企业外立面等进行出新改造、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清理置换和多层厂房建设,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完善功能配套。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实施总投资50亿元的30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发展市场配套、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法律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形成专业配套、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同步提升的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快生态发展。建立用地评估制度,通过嫁接、合作、调剂、转让等方式将闲置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强化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园区集群式、循环型、低碳化发展,全力打造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绿色产业体系。严把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关,全面完成循环化改造,沟通完善水系,提升绿化景观,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小于1吨标准煤/万元、15立方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低于1.5㎏/万元、0.7㎏/万元,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突出社会管理,以民生改善促转型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入,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致力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一是不遗余力完善社会保障。拓宽社区居民就业增收、创业增收、投资增收、社保增收、帮扶增收等五大渠道,让居民从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慈善金等五金方面增加收入。大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形成逐年增长的保障体系。二是多策并举推进惠民实事。着力实施好10项惠民工程,建成安置房30万平方米,建设省优幼儿园1所、社区综合门诊楼1座,开工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优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集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综治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着力完善区居一体化的“富民、便民、健民、育民、乐民、安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健全道路、河道、社区、企业、绿化带“五位一体”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制,构筑令人向往、让人自豪的现代新城、幸福新城、魅力新城。三是持之以恒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物业机构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体系。实施“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确保所有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推广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注重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持之以恒推进法治开发区和平安开发区建设,强化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切实以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 上一篇:毕于瑞出席全区镇村级信访稳定管理办法座谈会
  • 上一篇:省南水北调办来睢检查尾水导流工程建设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