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土地流转“流”出效益 “转”出活力

发布时间:2016-11-01 22:23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8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沛县农民口中的热词。过去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流转,农村土地迅速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集中,沛县也通过土地流转探索出一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转”出发展活力

走进安国镇农民陈贺的家庭农场,养殖区内,杜泊绵羊、小尾寒羊正悠闲地吃着草料。陈贺通过土地流转,逐年扩大农场面积,目前已有150多亩地,一部分用来种植葡萄、水稻等,一部分用来养羊,年收入达数百万元。

和陈贺相似,龙固镇焦刘庄村村民焦跃柏利用外出务工村民留下的撂荒地发展循环农业,从农民变成了农场主,年赚数十万元,既盘活了土地,又增加了收入。

“除了家庭农场,还有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这些模式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沛县委农工办有关负责人这样描述沛县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发展适当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这也是破解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有效途径。”

“转”出规模效应

在张庄镇范庄村,村民们正把丰收的桃子装箱运往大丰食品有限公司。“俺们已经和大丰食品签订了产销合同,把桃进行深加工,做成桃罐头、桃汁,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种桃收入。”该村村民刘家宝说。

在大丰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内,排列整齐的水蜜桃罐头正从传输带上源源不断地进入包装箱。“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是这样的生产场景,目前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之所以能让企业获利、农民增收,是因为沛县鼓励企业把公司建在基地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不仅能让企业的原料保质保量,还可以帮助农户规避风险。

目前,公司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已相继建成黄桃原料基地4000余亩、洋梨原料基地1000余亩,与1200户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合同,改变了原有的低成效种植结构,每年为农户增收200余万元。

如今,沛县通过土地流转“转”出规模效应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徐州广勤米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亩进行水稻连片种植,海通食品徐州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新建出口创汇蔬菜基地……

“转”出不菲效益

刚从张寨镇农润生态园下班的农民郝卫国高兴的说:“俺家的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俺现在在生态园上班,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不仅收入比原来高了,而且不用为农事操心了。”

“俺把土地都流转给大棚种植户,俺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一年能挣万把块钱,比原来种地强多了。”胡寨镇狄庄居居民张文也对土地流转赞不绝口。

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种地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而土地流转后,不仅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减少农民劳作之苦,而且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圆了我的致富梦。”草庙村村民秦海拿着土地承包合同感慨道。

近年来,沛县不断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搞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 上一篇:沛县:县领导走访慰问驻沛官兵和光荣院荣退军人
  • 上一篇:铜山区领导全程指导棠张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