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措并举提升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6-11-01 22:31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4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生态创建等前瞻举措,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新一轮跨越发展,建设国家一流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效能

一是政策引导。引导企业加强对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等10多个引才惠才政策文件。对科技领军人才提供100万元研发经费、100平方米研发场所、100平方米公寓住房的“三个一百”优惠条件。

二是加大投入。园区人才发展资金高于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3年兑现骨干及新能源企业创新扶持奖励资金4.1亿元。三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超过2.5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目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6.7%。

三是成果运用。徐工、中能、协鑫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新产品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徐工集团自主研发了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型装载机、百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等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中能硅业自主研发了氯氢化装置,实现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95%以上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内循环转化为多晶硅生产原料三氯氢硅,成为世界范围内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成本控制领先的多晶硅企业。目前,生产一公斤多晶硅全流程电耗水平已达到70度以下。协鑫硅材料成功研制了鑫单晶二代、N型单晶产品,目前铸锭的生产耗电已从原来的9度/公斤降低到6.4度/公斤,铸锭炉单位时间产能由9公斤/千瓦时提高到10公斤/千瓦时,平均加工成本世界领先。

二、通过人才集聚提升发展潜能

一是搭建平台。建立了以工业设计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认证检测中心、科技创业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徐州工程装备研究中心、徐州技术开发研究院、江苏省工程机械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形成了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10多个创新创业载体。

二是精心培育。全区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总量达到85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家,总量达到73家、校企联盟11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4件。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616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3个。

三是攻克难题。园区全力支持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光伏光电等龙头支柱企业,不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科技攻关,江苏中能硅业已获得14项国家专利,另有30多项专利提交了申请,该企业成功破解了多晶硅核心技术TCS氢还原和STC氯氢化难题,多晶硅成本已下降到每公斤17美元以下。强茂电子的太阳能电池片光电转换率高达18.5,在国内遥遥领先。

三、通过生态创建提升发展正能

一是前瞻定位。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功能、业态、承载等要素,对高铁国际生态国际商务区、总部经济园等进行前瞻规划,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功能完备、宜业宜居的城市新片区,重点抓好以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为主的“南翼”、以工程机械产业园为主的“北翼”, 把高铁生态商务区打造成为汇聚高端服务业和2.5产业的集聚区。

二是务实举措。全力推动园区集群式、循环型、低碳化发展,重点从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低碳集约发展等方面,完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光伏、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生态链。以“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为抓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园区获得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

三是绿色发展。开展园林式单位、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已有46个社区获得了省、市级绿色社区称号和17个学校获得绿色学校的称号。孟家沟社区、桃园社区、晓山社区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全区已有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开发区实验小学、自来水公司和城置国际花园、霖雨山庄等25家单位获得了省级和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大庙镇、大黄山镇两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目前,开发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1280公顷,覆盖率达46%。

  • 上一篇:泉山区认真做好2014年城居保认证督查工作
  • 上一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初见成效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