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旅游示范点有哪些政策?

发布时间:2024-06-28 04:3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

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对于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十五"期间人才建设和教育培训方面的规划要求,结合我局制定的《中国旅游业发"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

一、中国旅游人才开发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旅游人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旅游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行政领导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队伍规模发展较快,现有直接从业人员5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800万人。与"九五"末相比,旅游行业正式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由17.5%上升到24.1%,拥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1倍多;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认证基本形成体系,现全国经过资格认证的导游人员有13万人,取得导游员等级的2.5万人,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和出境旅游领队资格的分别为2.5万人、 0.4 万人;旅游院校建设快速发展,现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全国共计1195所(其中高等旅游院校252所,中等旅游职业学校943所),在校生达33万人,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旅游培训正朝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九五"期间,国家旅游局为地方培训了200名省市旅游局长、327名老少边穷地区地县旅游局局长和2500名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全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达287万人次,企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轮岗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创新不够等。

二、"十五"旅游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旅游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是:旅游人才开发要坚持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实施旅游人才战略,积极探索新时期旅游人才开发的实现形式,以服从服务于旅游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旅游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目标
通过全行业的人才开发工作,使旅游业的公务员队伍、企业管理者队伍和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通过加强旅游人才开发的力度和大力培育旅游人才市场,逐步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使旅游业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需要,为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人才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观念。人才资源决定着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大力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在全行业进一步倡导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以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2004年,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主题培训。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是旅游企业经营人才的后备军,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建立一支熟悉国际经营规则、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是推出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标准和培训方案;二是选择好培训基地、培训教师;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中外旅游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论坛和各类培训班;四是增强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员自我开发的意识,提高其自我开发的能力。通过主题培训,逐步建立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才库,并根据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要方式的人才择业制度。
5、2005年,人才开发创新主题培训。为保证旅游人才开发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有更快的发展,要在全行业大力开展有关人才开发创新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各类教育培训工作者和人事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增强旅游人才开发的创新意识,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保证旅游人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四、"十五"旅游人才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建立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制度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旅游人才培训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关政策,把旅游培训与饭店评星、旅行社管理、导游员管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旅游景区(点)等级等紧密结合,实施培训达标制度。完善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二)实施有利于推动西部旅游人才开发的政策
全面实施西部旅游人才开发工程,把西部旅游人才开发与西部旅游大开发结合起来,把培养使用西部现有旅游人才和引进旅游人才结合起来,西部自主培养与"送出来"培养结合起来,政策支持与发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在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干部挂职、导游员培训、实习考察等为西部提供支持。
(三)完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和教育培训机构认证制度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完善和规范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级考核、出境旅游领队考试和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制度;实施旅游行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逐步推行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旅游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一批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和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
(四)培育发展旅游人才市场
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旅游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导游服务中心,培育专门的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导游人才市场和培训师资市场,促进全国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积极扶持旅游人才网站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化进程。
(五)建立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和评奖制度
制定和实施旅游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和评奖制度,推进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提高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科研水平,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六)推动旅游教育培训形成新的格局
要建立国家、省、地市、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城市旅游行政部门的培训管理作用;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拓展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形成大旅游教育的新格局。
(七)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的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加强对旅游院校基本情况、旅游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和旅游行业职工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情况的统计工作,为制定旅游人才开发政策提供依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