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身居上海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 奋斗优良传统并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是( )。

发布时间:2024-05-14 09:03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连队;1947年8月6日,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华东军区特务团把招来的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该团的四大队辎重连。不久,连队改番号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1949年6月进驻上海南京路执勤后,一连被编为三营八连。

自从跨进南京路后,八连便不再普通了。

起初,他们连自来水都不会用

毛泽东曾把中国共产党主政比作“进京赶考”,可以说,全国解放之初,最复杂的“考场”要数上海,而上海最复杂的“考场”当属南京。解放军开进上海后,国民党布下的反动残余采取“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策略进行抵抗,并四处扬言:上海是个大染缸,你共产党解放军红着进来,要黑着出去。

八连那些在穷苦中长大、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战士们是十分纯朴的。初进南京路时,他们连自来水都不会用,守着抽水马桶还到处找厕所,按一下电灯开关,会被灯泡突然发出的光吓一跳。但时间一长,情况便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战士看到路边行人穿着那么时髦,男女挽手臂进出舞厅、影院,有点羡慕了;当一些装扮妖艳、浑身喷着香气的女子向他们抛媚眼、丢手绢时,有的战士也禁不住朝她们瞟上几眼。有人感慨:“南京路上的风都是香的”,“南京路上的风光比电影还好看。”连队也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有人一次花几块钱到国际饭店去开“洋荤”;有的不惜花5毛钱到高级理发厅理发;有人不抽老烟叶子了,去买一块多钱一包的雪茄;个别战士花光津贴费还要借钱逛“大世界”。

连队的首任指导员张成志是个头脑清醒的干部,他在党支部会上指出:南京路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让全连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绝不能吃败仗。他组织全连一遍又一遍地学习领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之后,官兵们自制针线包,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用破布麻绳打草鞋穿在脚上,行走在南京路上;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十几里远的郊区开荒种菜;开展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布等竞赛活动。他们豪迈地叫出了这样口号:“革命战士穿草鞋,香风臭气脚下踩!”

《解放日报》惠眼识珠

一分钱的故事,草鞋、针线包,数不清的平凡故事,后来被一个有心人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最后升华成了影响整整几代人的大文章。这人就是吕兴臣。

此时,吕兴臣在团机关当俱乐部主任,兼任报社通讯员,时常挎着照相机沉在几个连队里。他把驻守在南京路上的几个连队比来比去,总觉得八连训练成绩突出,完成任务比较出色而已。一天,吕兴臣对第二任八连指导员刘仁福说:“你能给我介绍几个动人的故事吗?”老实巴交的刘仁福摇摇头:“没有什么事,你不用报道。”吕兴臣有点不乐意,把照相机往桌上一放,包里掉落了一分钱。刘仁福看到那一分钱,平静地说:“我们八连就有那一分钱的故事。”随后,刘仁福慢慢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57年,吕兴臣前后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写出了一篇通讯送到了《解放日报》社。该报总编魏克明看到稿子后,眼前一亮,敌人曾预言上海是个黑色大染缸,现在10年下来了,八连红旗不到,宣传出去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政治影响。《解放日报》以《身居闹市一尘不染 人们称赞他们“南京路上好八连”》为题,率先报道了好八连的事迹。

文章在《解放日报》刊出后,引起社会反响。1958年3月23日,《解放军报》以同样标题刊出吕兴臣的报道。此后,吕兴臣又在《解放日报》发表了《针线包》、《行军锅》和《一分钱》等一系列讲述好八连官兵优良作风的小故事。

1959年2月,《解放日报》总编魏克明建议把好八连的事迹写成一篇大通讯,用“艰苦奋斗”这根主线统领全文。吕兴臣写出1.7万字的初稿,几经修改,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8500字的篇幅发表了吕兴臣写的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还同时本发了社论。

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

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八连时,上海警备区党委首长也开始高度重视对八连这一典型的培养和宣传。第三野战军赫赫有名的虎将王必成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他在警备区党委会上指出:学习八连精神意义重大,要争取让八连的精神在全军、全国发扬起来。他还数次到八连看望勉励官兵,并经常向有关部门询问对八连培养和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

1963年初,南京军区党委把八连作为重大典型上报到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主任萧华看了八连的材料后,又对八连的具体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决定把八连作为保持艰苦奋斗革命本色的一面红旗树立起来。一个多月后,《解放军报》用4个整版的篇幅宣传了八连的事迹,并同时发表了《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社论,随后又陆续对八连作深入宣传。

1963年4月12日,周总理接见刘仁福,勉励他说:八连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八连的同志好好听毛主席的话,学毛主席著作,照毛主席建军路线建设连队,继承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好八连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

精神永存

1963年5月8日,《人民日报》专门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命名发表社论,同时还发表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长篇通讯。随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热潮,许多单位、团体、个人给八连官兵写信,表达敬意,表明学习八连的决心。

八连被国防部命名后的一个月内,朱德、邓小平、陈云、陈毅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都纷纷题词。1963年八一建军节那天,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

1969年4月,党和九大在北京召开,八连指导员王传友作为代表出席了大会,毛泽东点名要见他。在主席台前,毛泽东起身握住王传友的手亲切地问道:“连队建设怎么样?”王传友作了简短汇报,毛泽东听了连连点头。毛泽东的接见影响很大,代表们都表示要好好向八连学习,记者、作家们也纷纷前来对王传友进行采访……

几十年过去,“南京路上好八连”并没有被人遗忘。为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40周年,《解放日报》在2003年4月15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重新刊登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在作者吕兴臣的姓名上加了黑框。

南京路上好八连啊!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以“南京路上好 八连”的光荣称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