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旅游一周。成都附近。便宜的。

发布时间:2024-05-05 15:58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想知道具体的路线。特色。食宿。还有具体费用等等。谢谢。
越详细越好。。最好多推荐几个地方。嘿嘿。
还有。。要便宜点的哦。。

问题解答:

去重庆吧,和成都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然后去三峡看看,季节正好。
主要是如果不挥霍的话用不了多少钱。

地理环境

九寨沟-黄龙寺旅游区幅员辽阔,北邻甘肃、青海两省,西与甘孜州接壤,东南与龙门山脉毗连。自然地貌由龙门山山脉西北麓山地、岷山邛崃山高山区、阿坝若尔盖丘状高原等三大地块组成,有四姑娘山、雪宝顶、九顶山等著名山岳,有若尔盖大草原。地形受大渡河、岷江上游及黄河支流白河、黑河水系网切割,最高山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最低岷江河床海拔1000米(汶川映秀)左右,若尔盖高原面海拔3400-4000米。受高原地形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全区以高原山地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不明,冬寒夏凉,水热条件差,日照充足,少雨,多风;而干湿季节交替显著,气候垂直变化大于水平变化,春秋两季长,夏季无酷暑。从东部高山峡谷地区到高山高原面,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从峡谷底部到高山地的暖温带、亚寒带、永久冰雪带等复杂多样的生物气候带,形成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美景。具有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草地开阔,动植物群落多种多样,江河常流,水能资源富足等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环境

九寨沟-黄龙寺旅游区人口稀少,藏、汉、羌、回等民族杂居于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区,西北部高原区主要居住藏族牧民。近年来经济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有较大发展;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旅游业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林、牧、药、果与矿产、水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木材、乳肉食品、皮革、制药、建材等多种加工业的发展建设。现在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在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民俗与宗教

至今,九寨沟人的衣食往行、婚丧嫁娶和生产方式等,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是对生活的炽爱;遍地的马尼堆,高耸的喇嘛塔,循环不息的转经轮,是对宗教的虔诚。

九寨沟藏族信奉苯教,藏语称“苯波”,也作“ 笨教”,俗称“黑教”。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随后因受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影响,成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

宗教活动:除农历正月初一是藏历年节外,在宗教方面还有转山节:农历每月十五日,最热闹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沟各寨的男女老少、整个白河区和松潘县的部分藏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酒和食物,步行围绕“万山之祖”扎依扎嘎山逆时针方向转圈,也可骑马。边转山边念经。人们还互相敬酒,虔诚的还走三步叩一次长头。绕山脚的要转一天,上山顶的要转三天。半山和山脚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脸或洗澡,有的请和尚在头上洒水,认为可洗掉污浊、带来吉祥。

宝镱岩下的扎如寺是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飞阁流丹,晨钟暮鼓,肃穆巍峨,是建于明末的藏传苯教寺院,每年的“良敏王清”和“麻芝庙会”,神圣而隆重。

正月初五是扎如寺的“良敏王清”庙会,为了纪念苯教有名喇嘛圆寂升天,这天除全寺喇嘛都要到庙里念经外,当地藏族群众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到寺院参拜,以表示自己对宗教的诚笃和心灵的圣洁。每年5月“麻孜会”,是扎如寺的宗教盛典。会前3天,全寺喇嘛和尚都要集中寺院吃斋念经,排练节目。5月1日,九寨沟周围的松潘、若尔盖、包座、大录、塔藏、龙康等地的藏民,尽情梳妆打扮,聚会扎如寺院,参加庆典,赠送哈达,观看藏戏表演。然后三五成群分散在翡翠河畔、松树林中,席地而坐,朴素祝酒,共叙友情。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进入密林深处,海誓山盟,自订终身。

在扎如寺及村庄道旁,各色经幡, 如同一条条彩龙,随风翻卷,蔚为壮观。这些经幡,是以长数丈的红、白、黄等色的布料或绸缎,印上经文,竖挂在旗杆上。据资料记载,远在吐蕃王朝鼎盛时期,征战不断,干戈连年。每逢征战之后,统治者为了奖励功臣,赏赐勇士,激励斗志,除了赏给金银珠宝、美女佳肴、牛羊丝匹之外,还要赠给哈达,以示荣耀;而勇士们则往往把所赠哈达,高悬在帐房四周,以荣显门庭。后来,为了取得佛教在藏族地区至高至尊的地位,教徒们借用藏族同胞这种早为大家所接受的方式,宣扬宗教。宣称只要在布帛上印上经文,高高挂在房外,昭示日月,代行念经,就可达到隐恶扬善、忏悔罪孽的修行目的。这种手段,使藏族同胞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带给他们些许安慰。他们希望以此获得上苍给予的温煦阳光、和暧春风、滋润雨露、肥壮牛羊……所以,藏胞们在寺庙及房前屋后悬挂经幡的习俗,因袭至今 ,历久不衰。

在九寨沟,人们还常看到另一种法具——经转转:藏民自己用木制成圆柱体,小的有茶缸大,上挂小珠,柱体中空有轴,用手摇即可转动。还有一种大型经转转,直径几十公分到一米多,高也是几十公分到一米多,圆柱体,设在专门的经房内或成排设在大寺院门口两边的房檐下,信众可用手拨动当作念经。还有一种是修一座水磨式的经房,用水轮带动经轮,常年用水作动力,不停地转动。

民间艺术

九寨沟县与川、甘、青等省相邻,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南坪民间歌曲,其中以小调为主要标志。小调内容分为:历史传统类、爱情类、劳动生活类等。较为著名的曲目有:《采花》、《女寡妇》、《洛阳桥》、《藏族酒曲子》、《俄色洛》等。

从演唱形式上分为纯唱和说唱结合两种。纯唱较多,说唱较少。小调的旋律结构和文字结构较完整、稳定,艺术性高,旋律优美。它以南坪自制的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用敲碟子、碰响铃配合伴奏。琵琶弹奏方法与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弹奏方法不同,碟子的握法、敲法也与一般的有区别。演唱时有男有女,多数为男。男子常用高腔,音比实际记谱高八度,高音常用假音。小调流行于汉族聚居区和汉藏杂居区,当地男女老少普遍都会弹唱。逢年过节、劳动闲暇、婚嫁喜庆,村人三五相聚唱到深夜。南坪素有“民歌之乡”和“琵琶之乡”的美誉。

南坪民间舞蹈主要以白马藏族的舞蹈为代表。白马藏族能歌善舞,舞蹈分祭祀性和自娱性两类。祭祀舞以“诌”舞为代表,内容是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和驱鬼辟邪。跳时数人头戴各种兽物面具,舞姿模拟禽兽动态,粗犷、矫健、灵巧、活泼。自娱舞多以欢庆和颂扬为主要内容,跳时男女老少围着火堆连臂踏歌,转圈而舞。

藏族衣饰

传统的藏族男女都穿藏式长袍,大领长袖,无扣,衣长脚背,系长腰带。冬装是羊皮袍布面毡袍、毪衫、氆氇衫等。夏装主要是布衣、土布衣和麻布衣。布衣有单夹之分,夹衣里子一般用白布。麻布衣:藏语叫“尚热”,用红麻制作而成,灰白色,是藏族春、夏、秋天的主要服装。帽子:有礼帽、毡帽、草帽、狐皮帽几种。礼帽多在出门或集会时戴。毡帽有两种,伞形毡帽春、夏、秋和男女都可戴,还可遮雨。

传统的藏族男子一般剃光头。妇女15岁前留独辫,25岁开始编细辫、头发洗后擦酥油,编成若干细辫,披于脑后,再集中成三股垂至臀部,再用三块长布条或十字氆氇与头发接起来。中间一条长至脚跟,布条上挂有方形或圆形银盘(额冬)、玛瑙、珊瑚、银珠等。双耳戴银耳环,耳环上嵌有三五颗玛瑙珠。脖上系一副玛瑙、珊瑚珠。胸前挂一方形或圆形银盒(尕乌),盒中心嵌有红色或绿色玛瑙珠。妇女头饰反映家庭贫富,上等头饰价值千元以上,中等的玛瑙、珊瑚、银珠也值五六百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