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游成都祠堂"的游记555急.急急.

发布时间:2024-05-18 19:3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好的我一定加分.快.要有人文景观的描写
我很急的.好的我大加分.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我加200分...

问题解答:

从小在成都长大,却一直没有去过武侯祠(惭愧)。昨天带着对三国文化的好奇,我踏进了汉昭烈庙----武侯祠的大门。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沾襟。

  《蜀相》应该说是武侯祠最有名的一首即景抒情诗。在杜甫来川那个时候,武侯祠就是古代了。相去诗人五百多年矣。杜甫的首访之地我们不敢说就是武侯祠,但武侯在诗人的心目中,那就是蜀地的一张大名片。断断是第一神圣与重要的。诗人前去谒访的心情是隆重而深情的,只看他写武侯的诗烩炙人口的就不下二首。"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宵一羽毛"。

  从"丞相祠堂"上看,杜甫当时已经俨然有纪念的规模,应该已是一处人文公园。当然,更是一座纪念堂。

  隔了三四百年的宋人苏轼、岳飞、陆游等一样非常崇敬诸葛亮,先后都留下传世佳作。这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有志的古代知识分子莫不以丞相的精神为楷模,为号召。同时,也以丞相的际遇为幸运。他们莫不愿为国家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这样说,成都的武侯祠是成都留传至今最古老的一座主题公园与名胜古迹。甚至在世界上,可能都可去争夺历史悠久的桂冠。

  很多人由导游携至武侯祠,瞻仰诸葛遗风。以前武侯祠包括今之百花潭与文化公园,在当时并不太大的都城,你想这地盘是如何了得。记得那时的松柏毫无酸雨侵夺,显得古之亭亭,风华其茂,想来与杜甫当时所见并无差别,隔叶的黄鹂那更是叫得令人回肠荡气。必召集于丞相祠堂,遥想三国当年,体味北伐苦心,同时,毕恭毕敬,仰读岳武穆手书《出师表》与毛泽东盛荐过的清人攻心之联。那可是授课以来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目。文学即人学,有关三国的文学名著,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典范之作。

  成都在外的名气也许还不太大,但"诸葛大名垂宇宙"这一点不假,来游成都的朋友,无论身份大小地位高低,没有一个不落脚就要求去武侯祠看看的。这可是古代的"革命根据地"呢。

  武侯祠的名气不是鼓噪出来的,她是一座历史丰碑,她是一轮人格太阳。仅仅是说个武侯祠三字,听者就会肃然起敬,为之动容。这就是成都这座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与伟大孓遗。我近应邀为武侯祠畔某大学撰写校歌,开首一句就是:武侯祠之东,浣花溪以北……

  不需要太多的修饰,仅仅是这些历史名胜名词,就积淀了太多的人文含金量与广告效应。这真正是成都的一张大名片。

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武侯祠。只见祠庙大门上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匾额。“汉”,是刘备创建王朝的名称,“昭烈”,是他死后的谥号。可见这是蜀汉皇帝刘备之庙。为什么民间却把此庙称为武侯祠呢?跟我来,参观完后,相信你会明白的。

  走进大门,左右两边各是一条碑廊,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留下的碑刻。其中最有名的是“三绝碑”,又称:“唐碑”,全名《蜀丞相诸葛武候祠堂碑》。该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有碑亭覆盖,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是由剑南西川节度使掌书记裴度撰文,营田副使、成都府少尹柳公绰书丹上石,著名刻工鲁建镌刻,文章遣词精丽堂皇,书法端严蕴藉,镌刻刚劲有力,故有“三绝”之称。碑文太长,没能一一细读,大致是赞颂诸葛亮的才干和政绩。“ 蜀国之风,蜀国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颂扬诸葛亮如高山流水,永存于天地之间,永存于蜀地老百姓心中。

  走过碑廊,进了二门,是三国文臣武将廊。右边文臣廊内有庞统、简雍、费祎、蒋琬、董允等人的塑像。左边武将廊里有赵云、马超、姜维、黄忠等三国名将的塑像。看着这些一代豪杰,唤起了人们对烽烟三国的追忆。

  穿过文臣武将廊,来到刘备殿,大门上挂着匾额:业绍高光。意为刘备继承了高祖和光武的帝业。殿正中是高大的刘备贴金塑像,只见他头戴天平冕冠,手捧圭玉,身着黄袍,一副堂堂帝王之相。刘备一生讲求信义、爱民如子、待人诚恳宽厚,深得人心。连曹操也很敬重他,曾“青梅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然而世人有不同看法,说什么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在我看来,刘备由于身世影响,即缺少书卷气,又缺少政治家的远见和军事家的谋略,徒有帝王之相、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才。而曹操是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我非常喜欢他写的《观沧海》。刘备两旁分别是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在此永聚首。

  由于后殿游人太多,导游带我们先去参观刘备墓,即惠陵。陵墓四周古柏森森,与别的帝王陵墓相比,惠陵规模小而简朴,不够气派。关于此陵墓有一个小故事:有几个盗墓的人挖开惠陵,进去看到有两个人从容地在灯下对弈,旁边有十来个侍卫。盗墓者非常惊惧,正想逃离,一个下棋的人对他们说:“且慢。各赏玉酒一杯,玉带一条。”然后令他们速出。盗墓者到外面时,口已漆黑,玉带变成了巨蛇。回头看到陵墓已恢复原状。呵呵,这个故事荒诞离奇,不足为信。

  从陵园出来,到了荷花池,七月的荷塘,真是“鱼戏芰荷香”。池边有一两层圆形草亭,名“琴台”,上层放置着一架石琴。这是依据诸葛亮“设空城,抚琴退司马”的故事而建的,古朴中带着些许的神秘。

  绕过荷池来到过厅,就到了诸葛亮殿。大门上悬挂着“武侯祠”的匾额。走进去看到祠内壁间上镶嵌着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行草字体,笔力雄劲、龙飞凤舞,令人想起岳飞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连忙叫同事帮我在此留影。这时导游走过来说其实这并非岳飞真迹。我听了一楞,继续听导游讲解:从表文后附着的“ 岳飞自跋”称前后《出师表》是他于绍光戊午年八月,路过南阳时所书。然而时间、地点均与岳飞征战史实不符。对《岳书出师表》,清人也纷纷指出其伪,并考证出伪作者。虽然《岳书出师表》不是真迹,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这主要源于岳飞与诸葛亮都是忠心为国之人,《出师表》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飞是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墨迹摹仿手法高,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故人们敬仰其人而爱其物,特别珍视此墨宝,即使知道其伪也不愿正视其伪,更不愿揭示其伪。

  在翠竹与古柏的掩映下,古朴的祠庙显得庄重、肃穆。祠内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一家三代的贴金塑像。对于一代贤相的功绩,前人已有太多评述,我不想再说什么,历史自有公论,巴山蜀水也会记着先生的功德。我尤其敬仰先生淡泊宁静的志向和忠贞执着的情操。

  中国的祠庙历来都是前殿为次,后殿为主,诸葛亮居后,可见他受民敬仰远胜于刘备。所以尽管此祠庙大门上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匾额,可民间仍称为“武候祠”。

  从诸葛亮殿出来,我们又参观了三国纪念馆。三国的烽火在岁月中远去,感叹中记起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