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民族宗教建筑景观特点及介绍

发布时间:2024-05-10 11:0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需要的主要是大理地区“宗教建筑”方面特点及介绍,(文字越精美越好)

问题解答: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这里风景如画,洱海风景名胜区的苍山丽景、洱海丽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高原明珠、洱海公园、天镜阁、金梭岛、感通大索道、观音塘、清碧溪、小普陀、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独具特色,风、花、雪、月四绝更是闻名于世。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

  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染,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城西有驰名中外的崇圣三塔、三月街址,城南有文献楼、弘圣寺一塔、感通寺、南诏德化碑和新辟的南诏文化城,北去有遐迩闻名的蝴蝶泉和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大理古城外雄内秀,清新、恬静、迷人,是座名符其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多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汉文化、西洋文化完美结合的多元特征。基督信仰的传入,天主教信仰和当地多民族文化相适应融合并蓬勃发展也是一个特点。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随员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迁移到了云南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东北部盐津县等地,随后有四川的神父从宜宾到云南进行牧灵访问和传教工作,由此展开了天主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696年随着教友数量的不断增加云南成立了代牧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任主教都没有到任,所以,后来又合并于四川教区。

  1840年,又一次设立云南教区,主教公署设于昭通盐津县龙溪村,后于1876年,迁至昆明华山东路设立主教公署,1936年再迁至现地址。随着天主教在云南的不断发展,至1946年时,云南先后划分成为昆明、大理、昭通三个教区,大理教区成立于1929年。目前大理教区包括大理州、丽江地区、迪庆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宝山地区、德宏州七个地州,已开放堂点二十多个,新建教堂九座。教区约有八万多教友,他们中有白族、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和藏族等,据说藏族教友数量居首。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友生活在各地州广阔农村如画的山山寨寨里,现在每年约有二百多人领洗奉教。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天主教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内容,使教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民族化的特征。这也体现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主教适应不同时代和与时俱进的特征,反映出天主教与社会的适应及融合,以及荣主益人,服务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为一切人成为一切”的圣经训导精神。

  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下关一静谧的胡同里,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游览参拜。

  据当地的老教徒介绍,教堂建于1927年,1983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全面修缮,年底竣工开放,同年被大理文物部门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高十六米左右,底层至钟楼共有四层,东西长三十四米左右,宽十五米左右,教堂坐东向西,层层飞檐上装饰着白族风格的雕刻和中国传统的彩绘,飞檐超出地基达四米五。室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教堂为白族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具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许多外国游客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后,都感慨地说:“真想不到在如此边远的地区还有如此美丽的教堂!”

  2002年大理教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广大教徒深切体会到生活在新中国是多么的幸福。神父说,重新修缮后的教堂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我们一定要倍加努力工作,带领广大教徒为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堂从正面看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昂首摆尾,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从侧面看像一艘硕大的船,象征教会如诺亚方舟一样起锚远航,给人类带来希望、正义、和平与爱。据老教徒讲这座教堂的外形寓意同时也取自《圣经》路加福音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五节,耶稣平息风浪的训导和内涵,只要有爱与和平,再大的困难都能度过。

  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古老的画廊和博物馆,北面墙壁布满了古老而优秀的西洋画,南面墙壁被一幅幅俊秀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所镶嵌,正面三幅画,中间一幅是教堂的微缩,记载了它的历史和风采。据介绍整个教堂墙壁有六十多幅画,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妙的享受,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考。教会适应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以本地化、处境化为传播和生存、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努力追求和从事的事业。

  教堂的附属建筑物“四合五天井”,和教堂主体建筑相得益彰,互为呼应,花草树木掩映其中,使整座教堂更具宗教氛围,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

  美丽而古老的大理,我们期盼你更加辉煌,我们也祝愿大理的天主教会有进一步的成就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这里风景如画,洱海风景名胜区的苍山丽景、洱海丽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高原明珠、洱海公园、天镜阁、金梭岛、感通大索道、观音塘、清碧溪、小普陀、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独具特色,风、花、雪、月四绝更是闻名于世。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

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染,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城西有驰名中外的崇圣三塔、三月街址,城南有文献楼、弘圣寺一塔、感通寺、南诏德化碑和新辟的南诏文化城,北去有遐迩闻名的蝴蝶泉和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大理古城外雄内秀,清新、恬静、迷人,是座名符其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多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汉文化、西洋文化完美结合的多元特征。基督信仰的传入,天主教信仰和当地多民族文化相适应融合并蓬勃发展也是一个特点。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随员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迁移到了云南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东北部盐津县等地,随后有四川的神父从宜宾到云南进行牧灵访问和传教工作,由此展开了天主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696年随着教友数量的不断增加云南成立了代牧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任主教都没有到任,所以,后来又合并于四川教区。

1840年,又一次设立云南教区,主教公署设于昭通盐津县龙溪村,后于1876年,迁至昆明华山东路设立主教公署,1936年再迁至现地址。随着天主教在云南的不断发展,至1946年时,云南先后划分成为昆明、大理、昭通三个教区,大理教区成立于1929年。目前大理教区包括大理州、丽江地区、迪庆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宝山地区、德宏州七个地州,已开放堂点二十多个,新建教堂九座。教区约有八万多教友,他们中有白族、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和藏族等,据说藏族教友数量居首。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友生活在各地州广阔农村如画的山山寨寨里,现在每年约有二百多人领洗奉教。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天主教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内容,使教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民族化的特征。这也体现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主教适应不同时代和与时俱进的特征,反映出天主教与社会的适应及融合,以及荣主益人,服务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为一切人成为一切”的圣经训导精神。

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下关一静谧的胡同里,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游览参拜。

据当地的老教徒介绍,教堂建于1927年,1983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全面修缮,年底竣工开放,同年被大理文物部门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高十六米左右,底层至钟楼共有四层,东西长三十四米左右,宽十五米左右,教堂坐东向西,层层飞檐上装饰着白族风格的雕刻和中国传统的彩绘,飞檐超出地基达四米五。室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教堂为白族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具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许多外国游客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后,都感慨地说:“真想不到在如此边远的地区还有如此美丽的教堂!”

2002年大理教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广大教徒深切体会到生活在新中国是多么的幸福。神父说,重新修缮后的教堂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我们一定要倍加努力工作,带领广大教徒为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堂从正面看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昂首摆尾,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从侧面看像一艘硕大的船,象征教会如诺亚方舟一样起锚远航,给人类带来希望、正义、和平与爱。据老教徒讲这座教堂的外形寓意同时也取自《圣经》路加福音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五节,耶稣平息风浪的训导和内涵,只要有爱与和平,再大的困难都能度过。

走进教堂,仿佛走进了古老的画廊和博物馆,北面墙壁布满了古老而优秀的西洋画,南面墙壁被一幅幅俊秀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所镶嵌,正面三幅画,中间一幅是教堂的微缩,记载了它的历史和风采。据介绍整个教堂墙壁有六十多幅画,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妙的享受,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思考。教会适应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以本地化、处境化为传播和生存、发展的最好途径,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努力追求和从事的事业。

教堂的附属建筑物“四合五天井”,和教堂主体建筑相得益彰,互为呼应,花草树木掩映其中,使整座教堂更具宗教氛围,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

楼下的什么意思?!什么叫“大理——东方的日内瓦”?!大理就是大理,不是什么东方的日内瓦!崇洋媚外的家伙!BS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