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神与物游”

发布时间:2024-05-12 03:2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用通俗和专业方法解释“神与物游”,
或有关“神与物游”的诗词(最好有出处),
或有关“神与物游”的例子,
回答越好分越多。
最好不要是百度上能找到的~~百度上的我差不多都收集到了,有没有其他的观点或者自己的观点,越多越好~~会追加分的,谢谢。

问题解答:

神与物游是一部书籍,本书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认识和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文化思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论传统不能不参照现实,现实的变化不能不影响对传统的看法。
  本书要谈的,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思路。按照一般的说法,审美活动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这或许可以视为审美活动的共性。但实际上,各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在自己的文化系统的制约下进行的,因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思路。那么,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思路究竟是什么?如果要用一句话作最简单的概括的话,那就是:神与物游。

(原创一段)
简单地说,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把自我代入物,以物为主体体察世界描绘世界。我个人认为像日本著名小说《我是猫》或卡夫卡《城堡》变成甲虫,则是这种理论的现代应用。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众神论思想描写万物,也有类似之处。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于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神与物游,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思路。按照一般的说法,审美活动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这或许可以视为审美活动的共性。但实际上,各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在自己的文化系统的制约下进行的,因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思路。

简单可以说成是一种境界 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 也就是 精神超出躯壳 和自然万物合为一体 诗文中常常写及这种境界
如 苏轼 《前赤壁赋》有句子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句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都是讲这个

神与物游,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思路。按照一般的说法,审美活动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这或许可以视为审美活动的共性。但实际上,各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在自己的文化系统的制约下进行的,因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思路。
精神与物像融会贯通。在《文心雕龙·神思》中,作者明确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很有学问啊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