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地理、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4-05-22 20:3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跪求~~

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考题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
自转和公转方向
日期及节气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公转速度的变化
能联系的知识点: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流状况 其它特征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越高越低 对流 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 天气现象
平流层 越高越高 平流 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
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 图示 符号表示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降水位置 举例
冷锋 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锋后 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 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方向 垂直气流方向 中心天气状况 举例 其它影响
气旋 低 北逆南顺 向上 阴雨 亚洲低压 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 高 南顺北逆 向下 晴 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第三单元 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 作用结果 主要表现形式 其它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基本形态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 影响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 雨季(我国为夏秋) 雨量 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 夏季 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 来源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污染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2、防治污染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海洋生态破坏 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滥捕等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

不是高二才学地理嘛...

到书店找,或者在网上搜索……

现在教材都换了
我们学的那版本基本就没有复习资料
把书看看就好了

我也找了好久

有政治练习册的答案

第一课
二、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2. 全面协调3.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4. 经济视角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B2. A3. B4. C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CD2. ABC3. AB4. AC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 举例。(略)
2. (1) “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经济头脑。
(2) 举例。(略)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不赞同小张和小李的看法。
人人都应学一点经济常 识,掌握经济知识、培养经济头脑并不只是经济学家的事。懂得一点经济常识,培养现代经济生活所需要的“经济头脑”和基本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青年的 一种期望与要求;我们生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学习经济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本的经济知识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生活 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无节制地滥建开发区占用了农民宝贵的粮食耕地。
(2) 中国粮食生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步增长,1998年粮食生产总量高达5.12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近几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减产,2003年跌至4.3亿吨,降至10 年来的最低点。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无节制地扩大工业用地、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使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2.82 亩,2003年减少到1.43亩,在各地“圈地”热潮中,近7年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3) 保护耕地,提 高粮食生产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 现;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全面、协调发展原则;它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行可持续发展。
(4) 如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严格按照标准和政策界限抓紧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函》,集中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每月可节水486升,节约水费约0.90元。
(2) 我们在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 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节约用水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上海市民应该从节约用水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2. 生产力生产关系3. 劳动者的劳动4. 不可再生性5.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6. 国内生产总值(GDP)7. 资金物质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A2. C3. B4. D5. D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ABC2. ABCD3. ABCD4. BD5. ABC
(四) 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生产力作为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以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才能进行生产,而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当一种生产关系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 一方面,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指挥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政府还直接掌管着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用来向社会大众提供各类公共物品和服务。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是科学的、规范的,那么,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就会有良好的态势。
3.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经济增长相当长的 时期内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靠简单劳动支撑推动。长期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产品数量增长、轻产品质量提高的现象,由此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 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不会造福一方,只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人民的利益。因为:
(1) 这样不顾一切的发展经济,只会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但不顾一切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也是不对的,GDP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应该遵循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发展地方经济。
2. 这种观点不对。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建立更多的学校和医院等公 共设施;才有能力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等。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消费而没有积累,其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经济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危机。可见,社 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略。要求联系实际生活领悟“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人均GDP是反映一国(或地区)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提出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旨在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发展经济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要不断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提出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这一段阅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点有:
(1) 劳动、劳动者素质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科学技术作为渗透性要素,它能提高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品质,增强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技巧,从而产生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2. 适度合理3. 耐用非耐用4. 恩格尔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5. 调解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B2. A3. C4. C5. B6. A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BD2. ABCD3. ABCD4. ABD5. BD6. ABD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 主要表现为:生 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 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小杨的爸爸不应该采纳小杨的建议。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
2. (1) 提倡艰 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 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而社会财富的增长,只能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 标的实现。
(2) 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青少年要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艰苦朴素的品质和作风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沿着全面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3) 提倡艰苦朴素,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和诱惑。在生活上崇尚艰苦朴素,可以帮助我们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知情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和交易条件。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遵循公平原则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通过平等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以及其他交易条件,有权获得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的商品或者服务。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略
2.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耳朵经济”的兴起,反映出在消费结构变化中,享受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精神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 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从自我保护做起,这包括以下方面:
(1) 注意学习消费知识,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识别真伪、辨别质量的能力。
(2) 注意“货比三家”,在对价格基本有底时不妨讨价还价。
(3) 消费前制定计划,不要因为“限时抢购”等促销活动而冲动消费。
(4) 消费时注意按照说明书使用商品,按照服务规则接受服务。
(5) 消费时如果需要签订合同的,应当认真审读全文,弄清含义之后慎重签字。
(6) 消费时记得向经营者索要发票、质量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等单据。
(7) 收集和保存各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资料。
(8) 权利受到侵害后,消费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等途径。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物质资料服务有形及无形2. 科学技术下降下降大幅度上升3. 新亮点主导力量4. 社会的需要精神的追求自身的主观条件5. 责任劳动任务职业道德6. 劳动关系法律约束力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C2. A3. C4. D5. C6. D7. C8. D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BCD2. ABD3. ABCD4. ABCD5. ABC6. ABD7. ABCD8. ABC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3) 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为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3. (1) 良好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新技术,提高职业技能;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 略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1) 不赞 同。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 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追求;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主观条件。过分看重单位名气、过分追求经济待遇,是择业中的认识 误区。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者要自强自立、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开创未来。
(2) 谈启示。(略)
2. 这种观点不正确。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师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的水平相差甚远。
(2)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职业各自承担着特定的职责,从而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选择职业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条件。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2020年前后,上海将拥有金融人才约170万人;在未来10余年内,平均每年增加金融人才约10万人以上。作为金融人才除了应具备专业素质外,还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等。
2. (1) 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就业方针政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制定并实施对农民工培训规划,必将提高全国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2) 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提高农民工自身依法维权的意识,等等。
3. (1)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力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二、知识大冲浪
(一) 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 收入支出2. 基本平衡3. 财政收入4. 相对固定性5. 税率6. 法人7. 征税对象8. 用之于民
(二) 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 A2. C3. B4. A5. D6. A7. D8. C
(三) 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ABD2. ABC3. BCD4. BC5. ABD6. ABC7.ABD8. ACD
(四) 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2. 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 纳税人承担的义务有:纳税申报的义务;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按时纳税的义务。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及时获取税法信息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资料保密的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三、经济观察
(一) 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 这一说法是对的。因为国家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而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所以说国家财政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税收有无偿性的特征,即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指国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广大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二) 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 图表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有较快增长。
2.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发展经济、厉行节约,广辟财源,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力,再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 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从材料列举的 2008年的财政投入看,我国的财政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制度创 新,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财政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财政支持加快教科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经 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2008年财政投入体现了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性质。

地理的话只能看这个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067687.html?si=5

是原来的 学了什么就看什么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