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第五项目部是否存在?

发布时间:2024-05-13 21:2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请问各位高人,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是否有第五项目部,有的话具体办公地址在哪里?有电话的话麻烦也告诉我一下,我有个朋友听说就在那里做事,但后来失去联系了,现在找他有急事!拜托各位了!

问题解答:

世博会是加快上海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制造业要在新的起点上,坚定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全面建设与城市生态相协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新高地,加快构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依托、装备制造业为骨干、都市型工业为配套,与“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型产业体系。

上海工业已经确定了“抓今年、促三年、看五年”的工作思路:抓今年,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三年,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建成工业新高地;看五年,即到2007年,努力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构筑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开放型经济。

到世博会举办之年,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产业经济的“五大中心”:即产业结构合理、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中心;工业自主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创新中心;国际大企业运营管理、品牌和投资中心;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易和信息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中心。

以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举措是——

优化产业布局。以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世博会场馆建设等重大工程为契机,加快新一轮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基本建成四大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化工区、精品钢材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上海制造业将重点振兴大型成套设备及电站设备、汽车、船舶等现代装备工业,大力提升钢铁、石化等基础原材料工业,还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与光电子器件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ERP集成应用、中药现代化与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八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积极拓展硬件开发和制造、软件设计和应用、网络建设和推广三大领域,加快发展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光电子、通信网络等产业。

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若干项重大科学工程,推进集成电路、生物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孵化,加快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步伐。

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大项目,吸收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工业配套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探索收购兼并、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等新的境外投资方式,加快建设海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

加快完善政府职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强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观念,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全力构筑新的产业链

我们讨论世博会与新一轮上海产业发展的话题,需要整合许多跨传统部门的知识、经验,整合许多大家过去没有关心的问题。通过累积效应和示范效应,有很多合资和合作的模式可以总结。比如由于外资的进入,传统产业如何在管理、产品形态、质量、品牌等各方面都作出新的探索,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同时,我们必须开拓新的产业。只有建立新的产业观、开发新的产业门类,才能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释放上海制造业的存量能力、企业能力和品牌能力。

新产业的概念,包括教育、医药、会展、出版等。由教育的关联消费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复旦周边有30多个院校,带来了相当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复旦附近出现很多快餐店、网吧、书店、旅馆,带动了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再如医药卫生,像复旦系统内的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的年营业额各达1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医疗器械、药品销售等等也形成了产业链。所以只有通过开发新产业,才能把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产业链连接起来。

形成新的产业链,其首要载体是企业。比如汽车,过去我们强调国产化,首先要从上海的企业中寻求零部件配套,但后来发现我们自己的配套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同大宇的合作标志着上海汽车合资公司的转折。

第二个载体是市场和信息。政府应该制造市场环境、氛围、气候和规则,把具体操作内容交给企业家,交给民间,借助上海在全国配置资源的素质,实现经营能级的提升,服务能级的提升。

第三个则是品牌,上海潜在的名牌资源会有很好的发展。

第四个是机制。上海现在在寻找所谓商务成本的“洼地”,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才能找到突破点,要从深层次上来发掘机制背后的指导思想和理念问题。此外,还要通过改革建制来盘活主体,包括专利制度、科技制度、奖励制度、产品开发制度,以及高新企业的认证方式、贷款管理方式等。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以超前意识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我认为现阶段应从国际化的角度重新构思下一步产业安排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以超前意识抓住发展机遇。原因有三:1.中国虽然已加入世贸组织,但仍处在过渡阶段,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开放;2.关于上海的城市定位大家的共识是国际大都市,这就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国内这个范围;3.近期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力是从外部来的,比如目前的国际制造中心的转移和外资的引进对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现阶段还要从市场体系建设高度来理解、规划和实施市场化的概念,法制化、信息化也面临同样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上海近期的发展定下了三个节点:2005年、2007年和2010年。我个人认为,到2005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后半期机遇牢牢抓住,引进外资,发展制造业;2007年要抓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以前要把上海城市的基本轮廓勾勒出来。

在我们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的同时,应该看到,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时间性的,我们对这一轮引进外资的机遇能持续到什么时候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一点苏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苏南以引进台资为主,经济发展与台湾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台湾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预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此后台湾的资金流动会有新的方式。因此,苏南的同志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轮抢台资就那么两三年。上海也需要有这样的超前意识,不能只看到眼前,而要看到将来。抓住机遇无非三条,一是有认识,二是有准备,三是有行动。我们现在回头看为什么上海在这一轮引进外资中没有占先机,问题可能就在这里。

我认为,这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中国的机遇期可能就那么两三年,下一轮的机遇我们可以预测一下,重点领域应该是现代服务业。这正好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功能相吻合。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三五年的过渡期的结束,我们重点保护的服务业的大门会逐渐打开,外资必然会在这方面有较大投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朱荣林:世博会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世博会的举办将从五个方面推动上海产业的发展,其途径是:

第一、强化上海作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会展中心的地位。世博会的举办将从三个方面推动上海会展产业的发展:一是有利于规范上海会展市场,使之走上统一、有序、规范的道路;二是有利于营造产业的品牌,提高上海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三是有利于改变会展主题雷同、会展规模过小、会展内容失真的状况。

第二、强化上海服务功能的地位,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容的第三产业发展。世博会期间创造的巨大服务需求,涵盖了金融、保险、通讯、安全、海关、边检、交通、旅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诸多内容,其服务对象涉及到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国内几十个省市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者。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必然锤炼不同的服务技能,诸如接待能力、管理素质、服务品种、语种水平等。这对于提升第三产业层次、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促进。

第三、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上海作为展示舞台的东道主,必然受到两大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压力;二是从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中获得的启迪。在产品展示、展评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对会展城市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东道主上海为最。上海是我国都市中最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城市,限于条件,多数科技人员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障碍了创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顶级的科技成果送上门来,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机遇,它必将在全市范围内激起创新浪潮的涟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四、强化上海旅游功能地位,推动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存量跨越了千年时空,其文化的沉淀极其丰厚。但由于三个原因其潜力尚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存量资源开发程度不力,尤其是系统开发更是乏力,缺乏总体规划、部署和投入;二是长三角地区旅游平台尚未完全构建,旅游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三是上海的知名度虽在不断提高,但尚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在世博会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旅游大格局正在逐步构建,一个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产品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形成。

第五、强化上海生态功能地位,推动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上海世博会主题的设定,应对了时代的需求,应对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应对了上海2015年建成生态型城市的目标定位。因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感召力。为确立这一主题,上海的生态功能地位必然得到强化,其途径有三:一是优化产业体系,逐步淘汰耗用资源多、污染程度大的产业;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生产性投资与生活性投资比例的对称性,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三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降低资源线形利用模式的比重,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的比重,实现原材料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推动节能型、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博导石良平:建立信息网络降低商务成本

世博会给了我们把上海真正建成世界级大都市的历史机遇。世界级大都市归纳起来,大都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征,即形成三个中心,带来三个效应:

一是成为全球资金的吞吐中心;二是成为世界货物的交易中心;三是成为世界信息的交汇中心。这三个中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中心。当一个城市成为这三种流量的交汇中心时,就会带来三个效应:一是必然成为跨国公司的集聚中心,进而会成为各类国际组织的集聚中心;二是必然成为各类人才的集聚高地;三是必然成为文化、教育、科研中心。

上海目前距离这些世界级大都市的特征有多远呢?从资金吞吐中心看,上海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一全国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能量的迅速扩大,2006年中国加入WTO过渡期以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逐步实现自由兑换,上海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迟早的事。一旦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国资金吞吐中心非上海莫属。从贸易中心看,随着2008年洋山深水港的建成,浦东机场二期工程的完成,上海成为亚洲物流中心之一的目标是应该能够实现的。从信息中心的角度看,上海在信息的硬件方面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在软件的标准化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显然,就全国来说,要成为世界级大都市,上海已具备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条件。当然上海也存在缺乏中小资本创业的环境与机制、城市功能发展缺乏空间与腹地及需降低商务成本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为实现世界级大都市的目标,必须实施一些更为超前的战略:一、将自己的战略空间真正定位在长三角15个城市,形成以资金流量为主,产业相互融合的大都市圈。二、进一步优化组建交通网络,这是实现世界级大都市的必备条件。三、通过信息网络的建立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四、进一步大力调整商务成本的结构。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利用“世博景气”促进经济增长

上海究竟应当采取何种发展战略才能把2010年的世博景气变成这样的一次经济景气:既可让上海的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又可让上海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世博景气所造成的一次具有脉冲性的冲击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加以“烫平”。

要做到时间上的分散,需要以下一些措施,把世博景气的短期冲击尽可能长期化:第一,要把世博项目尽可能与上海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所有世博项目就将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对于城市发展的一种无关的设施;第二,要尽可能地控制地价和房价,不要让房地产价格在短短几年中就迅速上升到20年甚至30年后才应达到的水平;第三,运用时空转换原理,通过空间上的分散来达到时间上分散的目的。

空间上的分散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过空间上的分散来达到时间上分散的目的,因为空间上的分散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增长点,从而使得由世博景气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在时间上保持更长的连续性;其二,空间上的分散还可以起到带动周边、实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共享世博繁荣和共同承担风险的目标。

空间上分散的具体措施就是,上海需要通过修路和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把世博景气传递到上海周边的所有城市。根据目前预测,上海2010年世博会开幕时,大约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如果上海通过修路,把宾馆以及其它各种相关设施分散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小城市里,从而让5000万、乃至于6000万左右的参观者通过自己的选择,在参观世博会期间居住到上海周边的大小城市里,来带动周边城市的商贸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借助于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投资机会的创造,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组合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

从长远看,修路比修建宾馆对上海的经济增长更加有利。修建过多的宾馆,就有可能在世博会结束后形成大量的存量包袱。但是,修路则会在世博会结束后继续创造各种流量而带来与日俱增的流量收入。所以,应当通过建设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体系,把上海周边的城市在交通上连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借助世博景气,实现上海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
2010年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
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
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上海正在进行世博会场址规划的深化和调整,世博园区面积从原来的240公顷增加到310公顷,加上60公顷的停车场和30公顷的世博村,总面积达400公顷。原计划中的椭圆形运河及植物走廊得到保留,河岸以东新增一主要入口。将鼓励并帮助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中国馆将被改建成世博会博物馆。这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莱阳路28号 2号楼第四层

否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