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生活水平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4-05-08 19:16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上海的生活水平相当于哪个发达国家,这不是GDP比较,这要考虑到物价指数,基础设施,消费指数
我需要的是列出和上海生活水平相当的国家,还有帮我分析一下历史,为什么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相对于全国的地位最高,现在尽管仍然是超级大都市,但还不如香港和台北,同样是解放前,据我所知台湾香港发展的远不如上海,本人要写篇关于上海的发展的文章,需要这些历史数据,谢谢了,如果给出我满意的答案,我将再加500分,请说的详细点

问题解答:

上海(Shànghǎi)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全市人口1888.46万(2008年末,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5名),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人口密度2,638人/平方公里(2008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名)。其中市区人口1453万(2007年,中国城市第1名)。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72‰,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75‰(2007年)。
  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
  鸦片战争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后来,又陆续有了其它列强的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这一点,和现在的吸引外资是一个道理,外国人打开中国的国门,和后来日本侵华战争不一样,他们是为了打开一个市场,给他们的贸易带来利益。所以,上海得到了这个契机,作为贸易中转站,不但有大量的进出口税额,还有很多外国的投资商在上海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正是如此,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当然这些利益都不归大清国所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租界和洋人在华的贸易带动了上海的建设和发展。而在民国时期到后来的抗日战争,由于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上海,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浦东开发
  浦东因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历经17年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浦东初步建立起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上海相当于葡萄牙, “2008年全年上海GDP达到136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9.7%”。上海人均GDP破1万美元 达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相比2007年,在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多创造GDP1800美金。

  落后“四小龙”十年以上

  亚洲“四小龙”跨越人均GDP1万美元的时间,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1988年,中国台湾是1992年,韩国是1996年。张军认为,当人均GDP为2000美元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就业和增长。而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社会的服务性需求会上升,收入分配、福利等问题更受关注。

  因此,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以后,也意味着GDP超常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未来10年,上海可能维持8%~9%的平稳增长。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
  0.913(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名,次于香港、台湾)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的原则
  ①能测量人类发展的基本内涵。
  ②只包括有限的变量以便于计算并易于管理。
  ③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过多的独立指标。
  ④既包括经济又包括社会选择。
  ⑤保持指数范围和理论的灵活性。
  ⑥有充分可信的数据来源保证。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
  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
  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预期寿命指数 =
  教育指数 =
  成人识字率指数(ALI) =
  综合粗入学率指数(GEI) =
  GDP指数 =
  LE: 预期寿命
  ALR: 成人识字率
  CGER: 综合粗入学率
  GDPpc: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
  人类发展指数从动态上对人类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映,揭示了一个国家的优先发展项,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从而有助于挖掘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通过分解人类发展指数,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

综合:台北的1/2 香港 纽约的1/3 东京 伦敦的1/5 莫斯科北欧的1/8
食品 纺织品 地价 人力资源便宜 进口商品贵

2毛一天 小康生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