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卢湾

发布时间:2024-05-22 11:17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要卢湾区的!急需,不要网址!要直接答案!

问题解答:

2009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卢湾区第一学期期末抽查)

一 80分

(一)(16分)

1.(3分)⑴增加历史方面的知识;⑵不受现实生活及时空的限制而获得知识;⑶知道不希望有的经验。(归纳各段的要点。)

2.(2分)历史的真实并不像小说那样富有故事性(从作者举例和叙述中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

3.(4分)能使人得到娱乐、趣味和轻松的活动(2分) 小说的语言文字表达与现实生活之间有间隔和距离(2分)(意思差不多即可。作者以看《忏悔录》和李商隐的诗句为例来说明读小说不同于现实,对语言文字推敲可使人从现实中得到解脱。)

4.(3分)A(作者以《三国演义》为例是为了说明小说尽管与史实不完全符合但还是能从中知道历史的知识。)

5.(4分)举例1分,具体作用2分,体会1分()

(二)(21分)

6.(3分)“爸爸”和“父亲”称呼上的改变(1分) 儿女教育中的父爱方式(2分)

7.(2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和“爸爸”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8.(2分)保持原来的不加掩饰的和蔼可亲的方式(处于“爸爸”时期所表露出来的爱,即作者的“爸爸”在他刚懂事时所“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那种爱。)

9.(3分)同文中自己成长过程中父亲的态度变化相呼应,(1分)表明对这种教育儿女的旧有模式怀疑、进而否定的态度,(1分)自然引出要当好一个“新型”父亲的主张(1分)(结合疑问句的作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认识理解。)

10.(6分)A C(每项3分,A:父亲对孩子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父亲希望用不同方式的爱来影响孩子;C:这是一种刻意压抑浓烈的感情而生硬地将自己打扮起来的形象,不是真正的出自心底的爱。)

11.(2分)⑴毫不掩饰地表露对孩子的爱;(1分)⑵刻意压抑自己浓烈的情感,对孩子表现出淡漠严厉的态度。(1分)

12.(3分)摈弃旧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应当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要刻意去设计、营造不同的“父爱方式”。

(三)(6分)

13.⑴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⑵清辉玉臂寒 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⑷月有阴晴圆缺 ⑸忧劳可以兴国 ⑹各领《风》《骚》数百年 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任选6空,每空1分)

(四)(9分)

14.(2分)古体(1分) 现实主义(1分)

15.(2分)B(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强烈愿望,不同于本诗以及其他诗句所表现的主题)

16.(2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分) 封建统治者的罪恶(1分)

17.(3分)略(想象:如何跋山涉水、受饥挨饿、经风淋雨、出生入死、刀光剑影等等漫长经历。)

(五)(28分)

18.(2分)醉翁(1分) 赠序(1分)

19.(4分)⑴本来;诚然 ⑵长久;久远 ⑶依赖;依仗 ⑷称赞;赞扬 (每项1分)

20.(2分)草木 鸟兽 众人(写出两项给1分)

21.(2分)D(后句的“焉”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与“然”的用法相同;A:前句“而”表示转折,后句的“而”表示并列;B:前句中的“为”是“称为”的意思,后句的“为”意思是“写”或“做”;C:前句的“以”为连词,表并列或修饰,后句的“以”为介词,表凭借。)

22.(2分)A(与例句同为判断句;B项为被动句,又介词结构后置;C项“告”后省略宾语,又为介词结构后置;D项介词“以”后省略宾语。)

23.(2分)C(“乌”与例句中的“日”同为名词作状语;A项中“快”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的“药”为名词作动词;D项的“甘”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4.(3分)B(作者举颜回为例是为了说明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25.(2分)历代著书之士的著作经历史淘汰而大多与花木鸟兽众人同归于泯灭

26.(5分)⑴他能够永存不朽,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用说著作吧(3分,重点:“其”、“固”、“待”、“况”、句式) ⑵我希望能挫减他的盛气并且勉励他探究多思(2分,重点:“摧”、“勉”、句式)

27.(4分)作者先指出圣贤之所以长存不朽在于修身、施事、见言,把三者平列,再拿“施事”、“见言”、“修身”分别比较,强调突出修身为三者中最重要的,从而推出全文的中心:君子以修身为本,追求精神不朽。

附〔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称为“物”,世间众人被称为“人”,他们生在世上虽有分别,然而死亡以后却相同,全部归于腐朽而消亡殆尽。而身处世人之中的圣贤,同样也要经历这种生死变化,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即使死了也能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他们能够成为圣贤,加强自身修养、建立功业或撰述著作,这三者就是能够长存不朽的原因啊。

努力修炼个人操守,一定能有所成就;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要行文传世,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居住穷宅挨饥受冷,与人相处又整天沉默寡言如同愚笨无能的人。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认为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他能够永存不朽,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班固的《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少的也有约三四十篇;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散失消亡,至今只有百分之一二存留在世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华丽、文字精巧,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最终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名声不朽的,只知道把一辈子功夫用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逐渐得到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他的文章日渐进步,如泉水涌出山间。我希望能挫减他的盛气并且勉励他探究多思,所以在他南归的时候赠送这篇文章给他。同时我本来也喜爱为文写作,也因此用本文来警示自己。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