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

发布时间:2024-11-08 12:35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逍遥游》中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一句,我不明白这与上文有什么关系……上面是:“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明明是嘲笑鹏飞那么远没有用,这与它们的食量差别和食物准备的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后面还要加一句“之二虫又何知”,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问题解答:

这两句主要是说明境界大与小的区别。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说的是“小”的境界不了解“大”的境界;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说的是境界“大”和“小”的区别的存在;

“之二虫又何知” 表达了拥有大境界的对 小境界的无知 的不屑。

整个这一段的意思是:蜩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用准备食物的时间来影射蜩和学鸠与鹏,蜩和学鸠只是起飞落下,仅仅是“适莽苍者”的状态,当然不需要准备。而鹏是要飞到南方去的,当然要像“适千里者”那样提前飞起九万里来做准备。后面的“之二虫又何知”是说蜩和学鸠嘲笑鹏只是因为它们的无知。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打,不之其几千力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之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境界不同啊,你上网查查译文就明白了呢~可以问问老师哦~

这两只虫子又怎么知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