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年来在解决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住房问题和社会问题上都采取了那些措施?

发布时间:2024-05-05 08:40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设想,方案和措施?

问题解答:

1, 2009年至2010年世博会前, 应加大对上海市机动车总保有量的控制
  上海与北京一样,近三年内机动车总保有量增长过猛,几乎增长一倍,己达300多万辆,而道路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以致造成交通严重堵塞,不控制机动车总保有量,光靠交通限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该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上海市大交通系统进行总体的、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结构性大交通系统的前提下,应从总量上和各结构交通工具的合理比例上加以控制。如果从机动车(汽车、私人车、公用车、公交车、摩托车等)与非机动车的助动车和自行车的结构性比例关系看,目前应形成一个宝塔型的比例关系。与其到世博会时再通过加大限行力度来减少临时性机动车总量来解决世博会会展期的交通和空气环保问题,还不如提前两年有效地、合理地控制我市机动车总保有量。
  (1) 合理地控制上海私车的发展速度
  首先,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世博会结束,控制上海私人轿车的发展速度,应接受北京的教训,控制私人轿车的发展速度, 建议由现在的每月6000辆左右销信量,减少一半,控制在3000辆以内,这样就可使世博会期间减少近8万辆的保有量。
  (2) 合理地控制上海公车的发展速度
  许多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对城市的公车保有量进行了限制,有的国家将城市公车的总量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少量增加的水平上。北京08奥运会期间,对公车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有七成的公车被限制出行。
  上海近年来,公车的数量迅速增加,许多单位随意扩大公车的使用范围,领导成员人人一部公车。为了迎接世博会和保持党政领导的廉洁奉公,应该对公车使用范围和出行进行限制。一方面要控制公车的总量的过大增长,世博会之前,公车的总量应该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严格公车配置标准, 提倡拼车,限制空车返回,提倡以出租车和公车相结合的出行方式。北京奥运会后,北京仍然对公车出行实行一定的限制。上海应从现在开始,参照北京的做法,实行一周中有1~2天对公车实行单双号限行。而到世博会期间,可参考北京的做法,则对公车实行全面的单双号现行。
  (3)坚持保留绿色便捷助动车(电动和LPG燃气助动车),控制燃油摩托车
  2015年以前应该把绿色助动车(电动和LPG燃气助动车)保留在现有发展水平,对燃油摩托车应加以控制。控制在内环线以外使用。严格控制目前市场提供的类似轻骑摩托车的燃气助动车,将其改造成类似自行车的轻便型电动助动车和燃气助动车。以减轻对道路利用率的压力。
  2、 提倡步行和使用自行车慢行交通工具,支持和加速发展我市“自行车公交系统”
  应该学习巳黎、北京和杭州等国内外大城市,对自行车出行工具采取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在道路建设中,要为自行车增加更多的空间,减少我市现行的在市区中对自行车的行车过多的限行措施,增加自行车专用道。应像北京市一样,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今后上海市交通白皮书中做出“提倡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的明确规定。
  市政府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上海市自行车出租业的发展,采用由国家买单和市场化相结合方式运作。在世博会前出租自行车保有量应发展到5万辆以上。在世博会期间应逐步发展到10万辆左右。在世博会展区各展馆之间和浦江两岸设立完全免费的自行车出租站。
  3,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交优先”的理念和发展对策
  “公交优先”的关键在公交网点的合理布局、公交专线线路的设立和畅通度,对公、私家车限行措施的合理确定和公交票价的降低,这些措施会使人们感到, 还是坐公交车划得来,这样公交优先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而现在上海市采用的公交车高票价体制,使广大的工薪阶层和市民对公交敬而远之,而由于市政府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大力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 对购买私家车却给与更大的关注和鼓励,从而使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人争相购买私家车。显然, 靠强行淘汰广大市民的便捷交通工具和鼓励私家车的办法来推行“公交优先”是不可行的。
  4, 应积极推行以城市铁路(南站~浦东)、磁悬浮轨道车、高架轻轨、地面轻轨、、有轨电车和地铁为基本结构构成的“立体轨道公交”系统
  这是构建立体化大交通系统中的重点,应加大发展力度, 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容量和在大交通系统中的比重。公交车的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成效的措施。我市在发展公交车时,往往偏重于地面公交车,而忽略了空中和地下的立体公交车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大城市应努力加大空中、地面和地下的立体轨道公交系统。此外, 传统的有轨电车,城市和城际各区县间的短途铁路等均应重视发展,这些交通工具往往是举办重大社会活动中解决客流运输的主要公交方式。
  5, 在黄浦江两岸围绕世博会会展区,有计划地构建适合于各种不同层次需要的世博会展区“立体性结构大交通系统”
  也即在黄浦江两岸围绕世博会会展区,增设公交专线车道(含公交车、有轨电车、和轻轨、和出租车等)和市民便捷交通专线车道。许多国家,如俄罗斯至今仍保留有轨电车, 为提高公交车车速和运力,上海在世博会前,是否在会展区内各展区间和会展区周边建两条环形有轨电车。或以世博展区为中心,沿浦江两岸建设纵、横向的地面有轨电车道。
  (二)关于由“单一单双号限行”向“多项综合强制性管理”体制发展
  简单地采用全市单一性的“单双号限行”措施所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根据北京的经验,采用多项限制措施的综合性体制更为合理、有效。主要有以下几种限制措施:
  1, 单双号交通限行
  北京市在奥运会期间采用除公交车、出租车外的大部分机动车采用了“单双号限行”, 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会期时间仅一个月左右,影响不是很大。但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之久,采用如此大规模的单双号交通限行,将对市民出行和生活、以及正常工作节奏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用。上海世博会展区集中在浦江两岸的一个区域,不存在不同展区之间的交通堵塞问题,只要解决好全市性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上海世博会期间应尽量避免采用全市性长时间、大范围的单双号交通限行措施。
  2, 限工作时间 —— 错时上下班
  北京奥运会期间规定从7月20日至9月20日, 北京市各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规定除承担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任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外,北京市其他各级国有企业上下班时间分别调整为9点和17点,大型商场上午开始营业时间调整为10点,晚上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上海市的交通堵塞高峰期主要在上午和下午上下班时间,因而在世博会期间采用错时上下班措施,将有利于缓解这两个高峰段的交通拥挤状态。
  3, 限车型和车容量——增加双层车、大载客量车
  在公交优先的政策下,从现在开始, 上海就应结合对公交车辆的更新,在车型和车容量上要加以限制, 要优先增加双层车、大载客量车(宽体车、长体车)。以提高单车运量。在这最后近600天的时间里,应限制购进和逐步淘汰低戴客量的公交车。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提高公共交通运营保障能力,公交车共投入了400辆新型双层公交车上路运营。这些公交车每辆车每次可以多容纳20余名乘客。每天每辆车以往返6个来回12个单程(不含途中上下车乘客)计算,每天至少可多运送10万人次的乘客。目前上海市的双层车和大载客量车数量太少,应尽快调整。
  4, 增加地铁、轻轨和公共气车、电车的运营力
  在交通高峰期间或城区,地铁、轻轨等有轨交通可在极限运力范围内适当增加车厢数。各种公交机动车还可适当的增加出车的班次,延长公交、地铁运营时间, 从而通过挖掘各种公交车辆现有潜力,提高各种公交车的运营能力和效率。据媒体报道,上海已经改编出亚洲最大的编组地铁车辆, 并在上海轨道一号线下线。扩编改造的地铁车辆换上了更先进的国产交流牵引电机,地铁列车的编组由6节车厢改变为8节车辆,载客量将达到3280人,提高运力33.3%, 这是国内超大型城市地铁运营运载工具。我市在世博会期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身研制成功的科技成果,扩大地铁和轨道交通的运载能力,可大大减小地面公交车辆的运载负担。
  5, 限时段、限路段
  奥运期间, 各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遵守单双号限行规定的同时,6时至24时,禁止在六环路以内道路(不含六环路)行驶。北京市交管部门对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道路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禁止社会车辆通行。奥林匹克中心区场馆周边不提供观众自驾车停车场,提倡观看开、闭幕式及比赛的公众搭乘公共交通车辆前往。规定各种货运机动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行驶的时间段和路段。京B号牌摩托车全天禁止在四环路以内道路行驶。这些限行措施在世博会期间均可参考采用,并可根据上海市道路情况及世博会会展区的和交通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
  6, 限车道---设世博会专用线道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大量设立了奥运会专线车道,也即在比赛、训练场馆、奥运村、媒体酒店、机场、主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场馆及为奥运会、残奥会服务的相关设施之间设有奥运专用和专线车道,单向总长度达285.7公里。对于设有公交车道的奥运专用车道,不享有通行权的车辆可以“借用公交车道”通行。奥运会期间北京公交新开34条专线;残奥会期间则又增开了16条专线。对保持北京的奥运会期间公交通线路通畅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世博会展区集中,可考虑构建一个以会展区为中心,向各区县和大型宾馆幅射的“世博会专线、专用车道网”。
  7, 限车速
  所有的奥运公交专线和残奥专线都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线路, 另一种是快速线路。加快车速就等于增加了道路公里数和单位时间公交车辆的流量。在世博会期间,也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车速。有了专线车, 就有利于提高车速,从而提高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二、关于推行城市“绿色交通”, 净化城市空气环境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研制、推广清洁燃料
  上海应围绕世博会, 加速形成城市全方位的“绿色大交通系统”,以解决由于发展大城市大交通系统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和由此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所带来的影响。由于燃料是车辆排气清洁度的一个关键环节,要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光靠限制车辆的数量是不够的,只有从燃料上加以控制,也就是通过对新燃料、新能源的研究和推广,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北京奥运会的经验, 要严格限制那些消售排污较严重和不达标的柴油和汽油。积极推行无铅汽油。并在现有的加油站,甚至直接在燃油生产过程中加放汽油和柴油燃料添加剂,进一步推行无铅汽油, 以提高汽车燃油的绿色化水平。
  (二)生产、优选和推广绿色公交车型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我国展示新能源汽车的舞台,这两项大型的活动已决定全部采用“零排放”车辆,这为国内进一步推广汽车新能源、增强对汽车环保节能的意识提供良好的机遇。
  1, 继续推行接近“零排放”的液化气(LPG)燃气出租车
  上海近年来已试行将出租车改用接近“零排放”的液化气(LPG)出租车,效果明显。应加速在现有的燃油公交车、出租汽车以及私人汽车中推广LPG液化气燃料,并加速LPG充气站的布点和建设。力争在世博会前,在市区80%以上的加油站,和各个郊县的部分加油站,加设LPG充气业务。
  2, 全部使用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公交客车
  上海应像北京一样,在世博会期间,公交路线上必须全部使用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公交客车。世博会前和期间,结机动车年检,安排多次机动车排放达标情况检查, 不达标的公交车辆和其它机动车一律不许上街。
  3, 保留燃气助动车和电动助动车
  目前国外正在大力发展燃气发动机(LPG),不仅用于汽车,而且也用于助动车。经测定,采用燃气四冲程发动机助动车的空气污染度比燃油助动车下降了96.67% ,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助动车。与此同时, 应该鼓励和推广各种“电动车”,包括电动公共客车、交通车和助动车。
  4, 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的研制、生产和推广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经在奥运期间使用了50辆纯电动锂离子电池的大客车,作为运动场馆之间的公共交通,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奥运会期间,在奥运核心区里面有500辆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组成的零排放车辆。此外, 还有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和上千辆的燃气汽车组成低排放车辆大军,2010年世博会期间,也应全部采用“零排放”车辆,范围包括世博园内和周围的公交线路。在世博园区内部应安排50辆左右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大客车,应将原先全部或大部分无轨电车改用电容大客车,同时推广应用一批混合动力轿车及大客车。
  据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传统汽车从欧Ⅲ到欧Ⅳ,新能源汽车从燃气到混合动力,都逐渐进入了运行,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投入使用了。显然,上海世博会期间在这方面的改造力度是不够的, 想使上海的兰天更兰, 还应再加大力度才行。国际上和都十分重视氢气清洁燃料及车辆的研制,而且己经研制成功了使用氢气的车辆。应该加快这种燃料及使用这种燃料的车辆研制和市场化推广。其中包括氢气动力自行车的研制和推广。
  (三)从管理上限制车辆的尾气排放
  车辆排气及其检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不仅要从燃料上加以控制,还要从车辆的排气上加以限制,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未达到尾气排放标准的车辆加以严格的限制,不允许其上路行驶。为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督检查工作。多年来这一工作是流于形式的,而且还存在许多不正之风,以致造成通过检查的车辆中,还有许多车辆在行驶中排出浓浓的黑烟。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交通检查部门,可在市中心区主要街道路口设置“柴油、汽油机动车排污检查岗”,此项工作可由交巡警兼管,组织部分下岗工人和交通协管员具体执行,也可设立“流动车辆排气检查巡逻车”,在市区巡逻检查在马路上行驶的排气违规的车辆,对这些车辆进行处罚和吊销行驶执照。根据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必须从政策法规上对排污严重的燃料及使用这些燃料的汽车加以限制。

  上海市苏州河的污染是从20年代开始的,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到60年代已污染较为严重,至1978年苏州河上海市境内已全部遭受污染,极大损害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经过长期人规划准备,上海市政府已投巨资实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期工程,以改善苏州河干流水质,现在一期工程的目标--使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底基本消除黑臭已基本达到。苏州河治理的长期目标是干流有鱼、恢复生态、支流消除黑臭。为了保证干流水质不再恶化,一期工程中的一项措施是在支流入口处建闸,为解决闸后段死水黑臭区问题及闸门开启时支流污水对苏州河干流或黄浦江污染等问题,消除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子项目综合调水工程和支流及虹口港建闸工程的负面环境影响,受上海市科委委托,本课题组开展了苏州河污染河水净化技术研究,主要是解决苏州河支流河水的净化问题,实施污染就地减量化处理,使当干流水质达到预定的目标后,保证苏州河干流水质不受支流水质的影响。

  今日苏州河。杨焕敏摄

  进入21世纪,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迎来了她的新纪元。前不久一个明媚的下午,苏州河上举行了上海开埠以来首次赛艇比赛,泛出青黄色的河水,终于荡漾起久违的笑语。 从环境监测部门传来消息,苏州河里找到了“水蚯蚓”,尽管是微弱而原始的生命,却激活了倚水而居的城市人的梦想。 有人断言,工业革命时代,必然以牺牲“母亲河”为代价;有人预言,信息化社会,治理河流将成为城市复兴的标志。 复兴工程 国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的工业化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但随着工业化实力的增强,环境质量会出现回升,这个由下降至上升的“转折点”是人均GDP达到5000至8000美元时期。美国大规模控制污染是在人均GDP11000美元时期,日本是在人均GDP4000美元时期。目前,上海的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有理由相信,这个“转折点”正在到来。 复兴从苏州河开始。1998年起上海充满气魄地拿出86.5亿元,对本世纪20年代起遭受工业化污染的苏州河,实施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环境治理工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目前,苏州河干流黑臭已基本消除,支流截污、石洞口污水厂等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两岸环境同步改善,并带动了沿线旧区改造等区域经济发展。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博士王泠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的发展既要考虑近海海洋因素,又要考虑内河因素,相对而言,治理水质污染,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更高。 然而,上海对这场“治水战役”充满信心。根据未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苏州河整治成为上海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其催化下,上海的环保投入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46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30亿元左右,翻了两番,占当年GDP的比重也从1.89%提高到目前的3%左右。 民心工程 76岁的原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著名教授蔡祖泉,在一次苏州河巡访中感慨地对记者说,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1940年他来上海时,苏州河已经黑臭了,这几年,上海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苏州河由黑到清,其实反映的是国家的变化。 一位家住苏州河新闸路桥边的居民说,在苏州河边住了12年,以前河水又脏又臭,连窗也不敢开,苦不堪言,恨不得早点搬家,现在水清了,不臭了,附近的垃圾码头拆了,河边出现了绿化带,早晨自己常常去河边锻炼身体,大家都不舍得搬了……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日前在上海电台参加《市民与社会》节目直播时指出,苏州河整治是一项公众参与的民心工程,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努力的结果,他说,江泽民同志在1988年曾题词:“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朱镕基同志也曾题词:“配套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彻底治好苏州河”,并着手建设合流污水一期工程,为苏州河综合整治创造了条件。 母亲河的命运牵动每个人的心。“苏办”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展开以来,各界捐款已达1250万元。1996年11月,著名爱国将领杜重远的女儿杜毅、杜颖为苏州河送来了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100万元,日前,这对已过半百的姐妹又来到了苏州河上,杜颖回忆道,小时候一上钢琴课就看到黑黑的苏州河,因为老师家就在河边,后来经商成功,就决定为苏州河改造捐款,圆了儿时的梦想。 系统工程 如今,几十万建设者,正在苏州河两岸855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摆开整治母亲河的战场;与此同时,一项项更为艰巨的系统工程拉开了序幕。展望新世纪,苏州河整治,已不仅仅是完成多少工程建设量,而是关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文明素质提高等经济、社会问题的系统工程。 谁都知道,苏州河的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专家建议,对于工业污染,除了目前采取的把污水管铺到工厂门口强制截污外,还必须开展产业替代,根治污染。对于生活污染,一位社会学家形象地指出:要管住苏州河的生活污染,就必须“管住我们的双手”,提高城市文明素质。徐匡迪市长曾讲述他的经历,一次他在苏州河上巡视,看到过路人随手把果壳“天女散花”般扔进了苏州河,还有一位河边高楼内的居民,投篮似地将生活垃圾抛进河中,感到十分痛心。随着上海城市管理步伐的加快,重罚污染者的呼声日益高涨,健全依法治市、全民参与等机制,将成为这项系统工程的强有力保障。 英国伦敦用了100年治理泰晤士河,随着河流的变清,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成为国际环保领域的楷模。今天,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实现了苏州河初步整治目标后,也决心再接再厉治理水污染,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他们深信,不久的将来,站在世界的讲坛上,他们将因拥有这条母亲河而感到无比骄傲。

这个我也正在做..
不过就找到了部分的一点小资料..

有关住房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清晰的表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一条以“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分类解决各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政策路线图正式登台亮相。

今年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 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这方面投入。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建设部:各地住房建设规划要提出保障住房解决方案]

二、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观察:破解“夹心层”住房难 两条腿走路来解困]

三、 要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四、 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同时,要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交通问题:

交通拥挤导致了出行时间和成本增加,交通事故频发,城市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因此必须找到一种途径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特点决定了上海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主,建议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资源开发:

1.建立完备的公共交通干道网
2.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3.控制规划及实施策略
4.市场化发展策略

至于社会问题就可以说说最近讨论的最多的就业问题..或者之前的奶粉事件都行..
至于环境么也不少..这里就不写了..

至于自己的设想..可以随便根据其中的某一个问题借题发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