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4-11-08 05:29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freaky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利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术与日军第二混成旅作战,击毙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 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国民政府组织的三次长沙会战和1940年底的百团大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其中日军伤亡2万多人;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牺牲。1941年薛岳指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多人。这些大捷一度改变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抗战士气。一些不受两党直接指挥的民兵组织(如蒙古抗日游击队等)也开始逐步壮大。至1940年7月,第18集团军已发展至近40余万人,并拥有约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近200万的民兵组织。成为华北方面日本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将视线转移至它们的后方??共产党控制的华北地区。开始将前线作战的日军抽调至华北,以维护对美、对华战争物资的流通,1941年底,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投入战场的全部伪军。为应对共产党方面的游击战术,采用了“保甲制度”来断绝共产党军队与当地民兵的接触,设立无人区,进行三光政策来压制八路军的活动空间。为达到这个目的,日本军队希望利用屠杀来震慑抗日力量,在华北进行了大量的屠杀惨案。并使用了违反国际法的生化武器来作战。其中1942年的冀中“五一大扫荡”,八路军和冀中根据地遭到最严重的损失,八路军伤亡1万多人,日军也伤亡2万人之多,有1万多青壮年被日军抓走充当苦力,战后八路军主力被迫撤离冀中,日军暂时控制了冀中平原。1942年太行区反扫荡中,八路军司令部遭到巨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副总司令彭德怀惊险突围。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由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另一方面,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xiaomie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为实施其全面侵华的计划,又在上海滋事以制造事端。8月9日下午5时30分,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士兵全副武装地驾车闯进上海虹桥机场挑衅并枪击机场卫兵,被我机场守卫部队击毙。这一事件为日本进攻上海提供了借口。8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发动军事进攻。次日晨,日本驻沪海军得知国内消息后,率先对上海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八・一三淞沪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中日双方不断调兵谴将,集结军队总数超过百万。其中日本先后投入了10个师团的陆军和海空军,总数近30万人;中国方面则调集了47个师,约70万人迎战。
淞沪会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月13日—22日,中国军队击退日军进攻;第二阶段是8月23—10月25日,日本援军抵沪后凭借其陆海空优势,由守势变为攻势; 第三阶段是10月26日—11月12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对淞沪形成包围,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中国军队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攻陷上海。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两国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此役历时三个月,毙敌4万余,虽最终没能守住上海,但是却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拍摄故事:这幅照片记载的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的悲惨景象。
淞沪战役期间,日军曾动用了100多架飞机对上海进行狂轰乱炸,意图摧毁我军民的战斗意志。上海当时有南北两个火车站,北站处于交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因此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1937年8月28日,南站遭到了日军两次毁灭性轰炸。当时南站挤满了想要撤往内地的群众,约1800多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两星期后,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估计,当时全世界有1亿3千6百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由于上海火车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以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轰炸城市,杀戮无辜平民的罪行。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法西斯在战时就百般抵赖,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部队,所谓发生了“误炸”。但需注意的是,迄今仍有一些日本右翼分子为了掩盖这段侵略历史而煞费苦心,他们甚至公然污蔑这幅照片是人为伪造的反日宣传照!这充分说明日本某些人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至今没有正确的认识,至今还在玩弄剪裁历史的欺世伎俩。不过,历史事实终究是无法篡改的,正如这张照片承载的历史无法被抹掉一样。

另一方面,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xiaomie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