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入侵上海事件历史

发布时间:2024-05-17 11:3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我是澳大利亚的初二的中学生。爸爸是澳洲人,妈妈是中国人。

现在历史课上正在学关于日本1941年入侵上海的事件。
要求与电影Empire of the Sun(太阳帝国)做对比,看电影到底有多正确。

英文的网站上找不到什么好的资料,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
最好多点当时的上海人的生活环境和外国人的生活环境之类的。
资料越多越好。
这里的学校规定不能用Wikipeida,而且要求可靠性高的网站。也希望大家提供资料的时候,可不可以把得到资料的网址也给我?

真得很需要这些资料,各位能够帮到我的话真的很好。

万分感谢。
但是我要找的不是这些。
是关於外国人地区的情况,1941年上海却是已经被日本人入侵了,但是1941年之前,外国人住的地方却没有被入侵。(好像是叫做“租界” ?)
我要找的是1941年日本人是为了什麽才迟疑了不直接连外国人住的地方都入侵。 目前我知道的是当时日本人正在等著珍珠港事件发生,正式向外国人宣战。
可以的话我希望得到关於这些的资料。

谢谢。

问题解答:

⑴ 谯枢铭:《进入上海租界的日本人》,载《上海:通往世界之桥》(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59页)

⑵ 汤志钧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285、315、319页。

⑶ (日)米泽秀夫《上海史话》,第119页。转引自《上海研究论丛》第10辑,283页。

⑷ 《民国日报》,1928年7月18日。

⑸ 《民国日报》,1928年7月18日。

⑹ 《蒋介石日记》1932年1月29日。见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事史纪要》205页。

⑺ 《装甲车和小河网----上海事变的真相》,《证言:我和昭和史》,日本东京广播电台编,1969年版,第1卷,172页。

⑻ 上海商工会议所《经济月报》62-64合并号,第41页。

⑼ 《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8页。

⑽ 王维屏:《中国抗战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版,第76页。

⑾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1-5-117。

⑿ 王维屏:《中国抗战地理》,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版,第76页。

⒀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上海抗日救亡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页。

⒁ 《张治中致蒋介石等密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51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主要军事行动集中在华北平津地区。起初,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未预料到这会引发一场全面战争。日本预期会迅速停火,并获得更多的中国领土,类似于早先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和长城保卫战(1933年)。中国的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任何进一步的妥协,而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也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争。蒋中正认识到芦沟桥事变是日本的一次大胆的挑衅,想要完全将河北、察哈尔、绥远等华北省份从中华民国政府分离出去,建立另一个满洲国。这使得蒋对日本行动的容忍(“攘外必先安内”)到了“最后关头”,除了打一场和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别无选择。

蒋中正和他的军事顾问相信日军下一个步骤必定是从华北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南下,直插武汉,进占华中和华东。日本的战略是从北向南,这将迫使国民革命军建立水平防卫线,试图用钳形攻势包围敌人。可是,在华北的国军实力虚弱,没有足够数量的卡车和履带车,军队不能在包围中取得足够的机动性。另一方面,在华北日军总数占优势 由于日军向南移动,如果日军突破中国的防线,中国的生命线将被从中间截成两段。东部将被赶到海里,类似于其后的敦刻尔克撤退。

孤岛时期
上海孤岛时期
1937年8月13日-11月10日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位于区内的中国机构照常运行。这些地区又挤进了40万中国难民。

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2次撤销过程。

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英美控制上海公共租界的时代宣告结束。随后任职于工部局的英美人士陆续遭到解聘。不过工部局仍然继续工作,直到1943年租界正式撤销。

1943年,日本人支持的汪精卫政权经过对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8月,历时近百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宣告结束。
公共租界的东区、北区在历次战乱中曾多次划为日军的防区。1932年和1937年两次淞沪战事中,日军将该区域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
上海日租界,不同于天津日租界、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重庆日租界这5个正式的日本租界,实际上仅是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1930年代和1940年代,中国方面对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和东区(虹口和杨树浦)日本势力占优势的区域的一种习惯称呼。
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驻虹口日军进占吴淞江南公共租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主要军事行动集中在华北平津地区。起初,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未预料到这会引发一场全面战争。日本预期会迅速停火,并获得更多的中国领土,类似于早先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和长城保卫战(1933年)。中国的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任何进一步的妥协,而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也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争。蒋中正认识到芦沟桥事变是日本的一次大胆的挑衅,想要完全将河北、察哈尔、绥远等华北省份从中华民国政府分离出去,建立另一个满洲国。这使得蒋对日本行动的容忍(“攘外必先安内”)到了“最后关头”,除了打一场和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别无选择。

蒋中正和他的军事顾问相信日军下一个步骤必定是从华北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南下,直插武汉,进占华中和华东。日本的战略是从北向南,这将迫使国民革命军建立水平防卫线,试图用钳形攻势包围敌人。可是,在华北的国军实力虚弱,没有足够数量的卡车和履带车,军队不能在包围中取得足够的机动性。另一方面,在华北日军总数占优势 由于日军向南移动,如果日军突破中国的防线,中国的生命线将被从中间截成两段。东部将被赶到海里,类似于其后的敦刻尔克撤退。

[编辑] 外交原因
上海当时是一个国际性大都会,有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大量投资和财产。在战前,西方列强不愿意责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它们在反苏联的政治立场上一致,并全神贯注于欧洲局势。蒋中正认为,日本人进攻上海将刺激美国和英国站到中国这边参战。

我觉得你的时间好像搞错了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间,中国军队在上海抗击日军,史称淞沪会战。战役结果是上海失守。
所以,1941年,上海已经在日本人的占领之下了。
因此,我觉得你用该从淞沪会战看起。
在网上,搜淞沪会战,或是抗日战争,都会有很多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55.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