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细读《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章末段

发布时间:2024-05-15 07:54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3、细读《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章末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请回答:在庄子看来,“至人、神人、圣人”中谁的修养境界最高?该段中哪些内容分别对应“至人”、“神人”、“圣人”?(用250-350字回答问题,20分)

问题解答:

现在高中题目很有内涵啊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是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称之为“逍遥游”。那么,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庄子的回答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但让庄子没有料到的是,他之后,人们对他的这个回答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法之一:“至人”“神人”“圣人”境界不同。《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对此句的注释是:“至人无己:修养最高的人忘掉自我。神人无功: 修养较高的人无意追求功业。圣人无名: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的注释为:“无己,无我。也就是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也忘掉。庄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算是逍遥游。无功,不追求功。(如列子之流,虽不为功利所累,但是还没有达到‘无己’,所以也说不上逍遥游。)无名,不追求名。(如宋荣子之流,虽不为名所累,但是他还为功利所累,不能忘天下,所以也说不上逍遥游。)庄子认为‘至人’比‘神人’‘圣人’为高。”《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0年)在注释《逍遥游》时也说:“‘至人无己’二句:旧说此三句是平列的,疑非是。第一句,‘至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能达到任天顺物、忘其自我(所谓“无己”)的境界。第二句,‘神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仅次于‘至人’一等的人。……第三句,‘圣人’,本是儒家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而庄子却置于‘至人’‘神人’之下,作为第三等。”
  说法之二:“至人”“神人”“圣人”属同一境界。“《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见《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见《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神游宇宙忘记自身存在的‘至人’,无用无为抛弃功名利禄的‘神人’,隐姓埋名鄙夷是非荣辱的‘圣人’,才达到庄子推崇的‘逍遥游’之境。”(见《寓言•重言•卮言》《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六期)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庄子的中心思想作为纲要.庄子的中心思想是无,无即是有,无即是无一切.无功无名对于无已看来显然境界还不够.所以,庄子所说的至人是无我即无一切的境界,当然是最高境界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