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时的上海

发布时间:2024-05-14 19:02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建筑风格等的介绍

问题解答:

民国时期大上海的头牌交际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美女明星云集,让这个城市如此香芬。而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交际花,非唐瑛莫属了。 那年,唐瑛与陆小曼被称为交际场上的明星,素有南唐北陆之说。早期小曼在北平,后来也到上海,还与唐瑛同台演出过。 唐瑛与陆小曼是两道不同的风景。后来,陆小曼被人熟知,与诗人徐志摩有关。但在当年,唐瑛的风采确实无人能及。 http://picture.travel.21cn.com/file/1800,1756487,20285618,0,20,1.shtml

  旧上海素有“东方不夜城”之称,又被很多人唤作“东方的巴黎”。旧上海的舞厅,有中外之分,高低之别。除了舞厅中所给的工资外,舞女另一项主要收入就寄希望能得到“拖车”的施舍,让他们多在舞厅中消费。当时的舞厅规定,舞客每买一甁比较昂贵的香槟酒,舞女可以从中抽取一元二元。
  http://tieba.baidu.com/f?kz=103395964

  上海的赌场赌窟集中在沪西地区,那里称得上是真正的罪恶渊薮,所以有个名字叫做歹土或黑店区。当时在上海有个奥地利医生克努科博士,曾写到过赌窟的情况。可惜这部署名为《上海:海上的城市》的手稿至今还没有公开出版。根据他的叙述,赌场这种企业往往是由日本人控制的,而且在花样上是中西合璧,烟、赌俱全:

  这里从中国的牌九到法国的比九点是无所不包。赌客也可以同那里的歌女一起玩。由于各路黑帮都垂涎这块肥肉,所以常常发生火拼。其结果是血流成河,尸陈赌窟。

  再说到犯罪方式,那更是各显神通,无奇不有。其实,上海的高层人物也同时就是江洋大盗,不过罪恶手段和规模大大不同而已。有一次,上海的几个外国百万富翁集会,讨论对欧洲难民的救济问题。有一个纡尊降贵的主儿姗姗来迟,只在门口站着,不肯进来。有人问这位大人物为什么既然来了,却又不踏进门槛来。他的回答妙不可言,令人喷饭:今天我真的搞糊涂了,到底我是该站在,拐卖妇女,一帮的那边呢?还是站在,贩卖鸦片,一帮的那边呢?
  http://club.news.sohu.com/r-oil000-14533-0-0-10.html

  老上海的娱乐运动

  男打女球

  1940年前后,在法租界海格路西段大胜胡同(这是解放前上海建造的九千多条弄堂中惟一一条以“胡同”取名的弄堂),有六七名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自发组织起一支小型垒球队,课余经常在弄堂中练球。与此同时,在相距不远的静安寺路赫德路(今常德路)东首的金城别墅中,也有几名金科中学的学生经常在弄堂中练习垒球。这两拨大、中学生便自愿联合起来,组成球队,起名为Pandas(熊猫),常去练球的场所便是圣约翰大学苏州河东那片大操场,那里有足够的地方可供足球、排球、篮球和垒球同时练习。约大文商学院学生中又成立起另一支垒球队,起名为“鲨峰”,成为在校内与“熊猫”对垒的一支球队。

  抗战胜利后,上海的垒球运动出现了个空前兴盛的局面,从大、中学校的校园推向了公众场所。在当时刚改名为“复兴中路”的原法租界辣斐德路的西段有一片体育场地,是一个沙地足球场加上周围的一些泥地,场地南边是一堵围墙,东首两扇大门边钉着块只有一尺多长的木牌,牌上用油漆写着“东华球场”四字。这里是各支垒球队进行比赛的地方。

  由于当时的垒球球员和观众大都是在校大、中学生,因此东华球场的赛事都放在星期日进行。这样的赛事通常每月有一两次,在寒暑假期间会多些。观众的人数将视参加比赛的球队是否有名而定,一些谈不上“名气”的“杂牌”队,便主要靠双方队员的家人和亲友来捧场了。

  几所教会女中也成立了垒球队,队员大都是校内的活跃人物,有的是“校花”,有的是上海有名的“富室千金”,有的是家庭舞会中受人争夺的舞伴,其中有的还一人兼具以上“身份”中的两种以上……她们出场比赛,除掉真正来看球赛的外,还有不少是她们的追求者。

  1952年,上海市体育管理部门组织了一次全市大、中学校垒球联赛,二十多支参赛队分高校男队、中学男队和中学女队三个组别,比赛结果,获得冠军的分别是圣约翰大学、圣方济中学和中西女中的球队。

  尽管在全盛时期涌现过二十多支垒球队,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一支棒球队。

  棒球的英文是baseball,这应该是个统称,是指用棒(base)击球和争夺垒位的球类项目。用棒球所击打的球有两种,一种是体积小而质地坚硬的,称为hardball(硬球);另一种则体积较大而质地较软,称为softball(软球)。中国的体育界习惯把打硬球称为“棒球”,而把打软球称为“垒球”。

  在棒球盛行的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垒球是女性运动项目。由此可知,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上海所有的男子垒球从有名的熊猫和鲨峰队到无名的“杂牌军”,所打的球都是女子队所打的,即男打女球,且无一例外。

  摩托车手

  我有个在香港当律师的世侄参加了个“Herley Davidson Club”,一些Harley Davidson牌摩托车的发烧友约定在每星期日上午到新界粉岭的一座山头上聚集,按照预定的路线翻山越岭,野游一番。

  世侄告诉我,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只有三十多人,全是男性,大都是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专业人士,有医生、律师、建筑帅、大学教师和金融机构中的高级职员等。敌不过世侄的一再邀请,在一个星期天上午起了个早,跟他去了那个聚会场所。世侄向他的同伴们介绍我是UncleSun,便是他小时候给他留下深印象的哈雷车手……世侄把他那辆92年型1200哈雷车让我来开。几分钟后,我便能完全操纵自如,就像当时我在上海街头驾驶同样牌子、同样马力的摩托车一样。

  我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后,上海开始恢复汽油供应时,就开了哈雷摩托车的。当时,许多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停驶的私用汽车重新开动起来,但都是旧日款式,最新的是1941年型的,更多的是30年代中期的车型。到第二年,美英两国当年的新车大批销向中国,美国的福特、别克、克雷斯勒、司蒂贝克等汽车公司和英国的奥斯汀、海尔门等公司,都在上海有规模不小的代理行。

  英国有一家摩托车制造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接受了陆军部的订货,制造一批军用摩托车,二战结束后,这批摩托成为战争剩余物资,便有商人把这批旧车全部以廉价买下,由货轮运送到上海,进行整修之后,换上新轮胎,再全部改漆成黑色,交给几家大的自行车行出售。虽是旧车,但质量挺好,价格也并不贵。投入市场之后,很快销售一空。

  由于这批摩托车是单汽缸和单排汽管,因此引擎发动之后,发出的是“蓬蓬蓬”的响声,显得缓慢而沉重,就像来自远处的炮声。因此,这批摩托车便被上海人称为“大炮牌”。

  紧随着大炮牌进入上海摩托车市场的是美国的哈雷牌和印第安人牌。两种都是进口开箱的1947年型新车,也同是大马力两轮摩托车。

  在上海独家代理印第安人牌车的是当时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上的永海车行。这家车行的门面不大,规模和实力和代理哈雷车的同昌车行都无法相比。这家车行的老板是姓姚的兄弟俩,弟弟名叫姚德福,当时还不到三十岁,他自己便驾着一辆紫红和乳白两色相间的印第安人牌车经常在路上来回驰骋,这等于在做活动广告,而确实也有不少人被那种车的漂亮外型吸引了到那家车行去购买的。

  我当时也是受到强烈吸引的一个。但父亲却不肯给我买这辆车,理由之一是价格太贵,太过奢侈;理由之二我才是个高中学生,体格不够强壮,不宜驾驶这么大马力的车,若是闯了祸那是非同小可。

  经过几回“磋商”,父亲终于答应给我买一辆摩托车,但限定汽缸容量不能超过350CC。最后我在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上的一家车行里买了一辆“大炮牌”。

  那几年里,我每天开着去上学下学,又开到各处游玩兜风,去过苏州、常熟、无锡、杭州……总计行程也有好几万公里。

  1952年,我将母亲1948年去香港时留给我的一部分钱买了辆哈雷摩托车,终于圆了我的哈雷之梦。这辆车我开了六年。到1956年时,由于私人用机动车的汽油供应重又受到严格限制,我的那辆车每月最多只能开上六七天,其余的日子都得搁置在那里了。

  1958年,上海停发私用摩托车牌照。一年后,市公安局找上门来,说他们已征集到三辆各部分机件完好,仍能正常行驶的1200CC的哈雷摩托车,另从交通处的车辆登记资料中看到我也有这么一辆车尚未报废拆卖,因此上门找我征购,他们将把这四辆车统一改漆成白色后,用作迎送外国贵宾车队的开道车。

  猎枪的命运

  我前后有过四支猎枪,但我从没拿这些枪去打过猎。两支散弹枪带给我的乐趣只是在休息日带了枪骑上摩托车开到青沪公路旁的那座北干山旁,登上那座无人荒山,对着岩石或枯树打上几枪。

  另两支小口径来复枪带给我的乐趣比散弹枪更大些,由于在发射时的声音不大,不至会惊扰邻居,于是在屋后的花园中竖个稻草和棉花制成的圆环靶子,白天有空时便在那里练习射击。1952年之前在上海的几家渔猎用具店中还有这种子弹出售,都是解放前从国外进口的原装货。

  这样的爱好和花费也并非全无收获。1958年“大跃进”那阵,号召要在大学和高中学生中开展民兵训练,当时我在一所中学和一所师范学校中当政治教师,我的小口径运动步枪卧、跪、立三姿速射夺了个全区冠军,并且得到国家体委授予的“一级射手”资格。

  其实,当时像我这样买了猎枪而并不打猎的是大有人在。我认识上海一家中型机器制造厂的老板,他没有时间也不喜欢到上海的远郊或外地去打猎,但却把收集猎枪作为自己最大的爱好。

  上海解放初期,市公安局发布公告,限期收缴私人持有的各种猎枪(后膛火药枪除外)。以后他们把收缴来的猎枪分别处理,属于来复枪的留存在市公安局,各种口径和规格的滑膛散弹枪经登记存案后全部发还,由市公安局治安处发给保管执照。自行保管的猎枪不得私自出售或毁坏,若要出售,必须送到由市公安局指定的有关商店寄售。经办人员同时给每人发了一份指定商店的名单。这份名单上有三家商店:

  第一家是开设在淮海中路、重庆路口的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简称“淮国旧”),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买卖和寄售旧货的商店。

  第二家是连长记体育器具商店。这家店底层有一长排柜台出售弓箭、汽枪和猎枪,全都是进口货。解放后,猎枪不再进口,连长记除卖掉剩下的新枪以外,也被市公安局列为寄售旧货猎枪的商店,当然买和卖都要凭公安部门的证明。

  第三家是友乐宾渔猎用具店。

  1949年之前,在当时被称为林森中路的淮海中路上共有四家出售猎枪的店家。上海解放初期,这些猎枪店都还开着,但按照军管会规定,禁止出售可用作狙击武器的大口径来复枪。到1950年之后,随着西方国家侨民相继离开上海,淮诲路上的渔猎用具店便只剩下了友乐宾渔猎用具店一家。虽然那里的生意也很清淡,主要是靠售卖渔具维持开支,可也支撑到1956年工商业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才从淮海路上消失。

  专营猎枪的商店在上海绝迹了,但“淮国旧”中寄售旧货猎枪的柜台却还存在,而且由于成了独家经营,便不时会有非常珍贵而稀见的滑膛散弹枪在那里露面。我曾在那里看到一支人家送来寄售的十分名贵的猎枪。柜台里那位老营业员是个内行,他鼓动我买下这支猎枪。他说,他和各种旧猎枪前后打了近三十年交道,像这样名贵的猎枪只见过几支。“要是放在以前,这样一支枪就算拍卖,也至少要十根大条子,现在这价钱真可以算是十分便宜了。”

  他说的“便宜价钱”是三千元人民币,等于我近四年的工资。几个月后,我再到“淮国旧”去时,听那位老营业员说,那支猎枪被买走了,买主是一个中年汉,操山东口音,穿着讲究,气宇轩昂。他由在上海的朋友陪同来看了两回,到第三回才带了一大包钱来买下这支枪。陪同来的朋友说那位买主是作家,平生最大的爱好是进山打猎。我猜测到那位买主有可能是当时一本畅销的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作者。当时出版业中尚未取消版税制度,因此那本小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1966年7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治安处向全市所有领有持枪证的市民发出通知,限三天内把保管的猎枪交到市局治安处。此时“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一个多月了,但上海的“红卫兵”才出现不久,打、砸、抢、抄还未全面展开。这无疑是市公安局的一个明智之举。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972098.htm
  检举民国8~26 年是近代建筑业在上海发展到高峰的阶段。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大型饭店、高级影剧院,以及花园洋房、高层公寓。这一时期欧洲现代运动波及上海,从古典主义转向现代主义,钢框架结构在高层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民国12年所建的汇丰银行大厦,民国14年所建的海关大楼标志着西方复古主义的顶峰。民国23年建成的国际饭店,保持远东最高建筑的纪录达48年之久,是现代派代表性建筑。这一阶段还有一批“大上海计划”建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自20年代筹划,民国20 年动工,民国23年初步完成。30年代还出现了诸如大新公司和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等中西合璧的建筑。这类成功的建筑多为中国建筑师设计。

  民国26~38年,近代建筑业在上海处于停滞阶段。日军炮火给上海建筑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内战争,上海重大的建筑工程处于停顿状态。

  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形成了上海近代建筑分布的特点。沿黄浦江一带集中了近代行政、商业和金融业建筑;以跑马厅为中心形成了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金陵路和西藏路的商业建筑;向西沿苏州河、向东沿黄浦江汇集着许多工业建筑;高级住宅主要集中于西区,这是20年代后租界扩张的结果。上海的华界区域,如闸北、沪南和浦东等地有大量的棚户、简易木屋和平房。据民国36年统计,旧上海共有棚户5万余户,解放前夕,全市100户以上的棚户区有322处,13万间,18万户,居住着近100万人口。
  著名住宅:

  检举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区董家渡路175号
  1993年7月14日

  圣三-基督堂
  黄浦区政府礼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黄浦区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1989年9月25日

  杨树浦水厂
  清光绪七年(1881年)
  杨浦区杨树浦路许昌路口

  盛宣怀住宅
  日本驻沪领事馆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徐汇区淮海中路1517号

  汾阳路79号住宅
  工艺美术研究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徐汇区汾阳路79号

  汇中饭店
  和平饭店南楼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9号

  徐家汇天主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
  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东方汇理银行
  光大银行
  清宣统三年(1911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9号

  上海总会
  东风饭店
  清宣统三年(1911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号

  亚细亚大楼
  太平洋保险公司
  1915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卫号

  先施公司
  上海时装公司、东亚饭店
  1917年
  黄浦区南京东路690号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宾馆一号楼
  1917年
  卢湾区瑞金二路18号

  苏联领事馆
  俄罗斯领事馆
  1917年
  虹口区黄浦路20号

  公共租界工部局
  1919年
  汉口路193号

  汇丰银行大楼
  1923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0~12号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市邮电管理局
  1924年
  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

  --------------------------------------------------------------------------------

  大世界
  1924年
  黄浦区西藏南路1号

  嘉道理爵士住宅
  市少年宫
  1924年
  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

  尚贤坊
  1924年
  卢湾区淮海中路350弄

  国际礼拜堂
  1924年
  徐汇区衡山路58号

  多伦路250号住宅
  1924年
  虹口区多伦路250号

  新新公司
  第一食品商店
  1925年
  黄浦区南京东路720号

  怡和洋行
  市对外贸易局
  1926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7号

  宏恩医院
  华东医院干部病房楼
  1926年
  黄浦区延安西路221号

  金城银行大楼
  交通银行
  1927年
  黄浦区江西中路200号

  江海关大楼
  1927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1号

  沙逊大厦
  和平饭店
  1928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9号

  华懋公寓
  锦江宾馆北楼
  1929年
  卢湾区长乐路109号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1929年
  黄浦区西藏南路123号

  --------------------------------------------------------------------------------

  南京大戏院
  上海音乐厅
  1930年
  黄浦区延安东路523号

  步高里
  1930年
  卢湾区陕西南路387弄

  慕尔堂(沐恩堂)
  1930年
  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

  虹桥路2310号住宅
  上海置地集团
  40年代初
  长宁区虹桥路2310号

  西侨青年会
  体育俱乐部市体委
  1932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150号

  沙逊别墅
  龙柏饭店1号楼
  1932年
  长宁区虹桥路2409号

  汾阳路45号住宅
  海关专科学校办公楼
  1932年
  徐汇区汾阳路45号

  大光明大戏院
  大光明电影院
  1933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

  大上海大戏院
  大上海电影院
  1933年
  黄浦区西藏中路520号

  华安大楼
  金门大酒店
  1933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104号

  跑马总会
  上海图书馆
  1933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

  国际饭店
  1934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170号

  大新公司
  市百一店
  1934年
  黄浦区南京东路830号

  王伯群住宅
  长宁区少年宫
  1934年
  长宁区愚园路1136弄引号

  华业公寓
  华业大楼
  1934年
  静安区陕西北路175号

  百老汇大厦
  上海大厦
  1934年
  虹口区北苏州路2号

  --------------------------------------------------------------------------------

  新康花园
  上方花园
  1934年
  徐汇区淮海中路1273号

  上海市政府
  体育学院办公楼
  1935年
  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江湾体育场
  1935年
  杨浦区国和路346号

  兴国路住宅
  兴国宾馆1号楼
  1935年
  长宁区兴国路72号

  峻岭公寓茂名公寓
  锦江宾馆中、西楼
  1935年
  卢湾区茂名南路62-125号

  佘山天主堂
  1935年
  松江佘山

  马勒住宅
  共青团上海市委
  1936年
  静安区陕西南路30号

  涌泉坊
  1936年
  静安区愚园路395号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37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3号

  裕华新村
  1938年
  静安区富民路182弄

  美琪大戏院
  美琪影剧院
  1941年
  静安区江宁路66号

  淮阴路姚宅
  西郊宾馆4号楼
  1948年
  长宁区淮阴路200号

  修道院公寓
  湖南路街道办事处
  1948年
  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

  泰安路115号住宅
  1948年
  长宁区泰安路11弄花园洋房

  孙科住宅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1948年
  长宁区番禺路(延安西路1262号内)
  以上是我胡乱复制的。你为了写小说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