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风一词缘自何处?

发布时间:2024-05-13 18:31 发布:上海旅游网

问题描述:

问题解答:

打秋风又称打抽丰,语出明代江盈科的《雪涛谐史》。《谐史》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书生好打抽丰,他有个好朋友在某地任巡按。巡按估计他一定要来打抽丰,便预先让人把二百两白银锻造成了一副手铐、一条锁链,浸泡在药水中做成铁器的模样。

有一天,那个爱打抽丰的书生果然来到巡按这儿,巡按假装很生气地说:“我的衙门难道是可以打抽丰的?将手铐链子拿来,把他押回原籍。”

书生非常恼怒,但也无可奈何。等到快到书生家时,押解官才说明白:“这手铐、锁链都是白银锻造的,我家老爷对你感情深厚,他想送你礼物,又怕招人非议,所以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以便掩人耳目。”

书生这才转怒为喜,但他还是很不满足,说:“他对我还是很刻薄啊。如果真是感情深厚,就应该再打一个两百两重的白银枷具,那样才好啊。”

这个书生也真是贪得无厌了,交了这样的朋友,那也只能怪那个巡按大人倒霉。

查《现代汉语词典》,打秋风解释为:指借某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也说打抽丰。《成语典故辞海》“打抽丰”条解释为:向富人抽取微利,或假借名义向人乞取财物、借钱的意思。雪涛谐史:一士人好打抽丰。注:打抽丰亦作打秋风。

据明人陆啸云《世事通考》所释,这“打抽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那“打抽丰”又是怎么演变为“打秋风”的呢?“当时官府的衙役,总在秋风乍起时,以做棉衣为名,向富户募款,所以‘打抽丰’一变而为“打秋风’。”(微言《打秋风》)

我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也是一个“人情大国”,打秋风的故事自然是少不了。《儒林外史》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说的是范进死了母亲,没钱治丧,便伙同张静斋到汤知县那里打秋风。汤知县是范进的房师,实际上也就是咱们现在的监考老师。不过,古代士人多认监考老师主考老师,不认授课老师。因为监考老师都是功成名就有官在身的人,认了老师就等于攀上了关系,以后官场上飞黄腾达也就有了个照应。汤知县是张静斋“先祖的门生”,张静斋本人也是一个地主,但他自己的钱不花,却总是要跑汤知县这里来打秋风,惹得汤知县生厌。汤知县本来不想理会他,但看见范进同来,却不好回绝,这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说不定哪一天官场上相遇才不尴尬。官场上的应酬向例如此。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写道:“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刘姥姥家贫,到贾府求助,便被丫鬟们认为是打秋风的,这未免有些冤枉。刘姥姥不比张静斋,她是不得已才上贾府,张静斋却放着自己家里好好的银子不花,故意到别家混吃混喝。两件事有本质上的区别。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讲宋江发配到江州,上下银钱使了不少,就是没送给节级神行太保戴宗。这一回的开头讲的便是戴宗来寻宋江的晦气,这也是打秋风的一种,而且还是极普遍的一种。你看他是怎么写的:

话说当时宋江别了差拨,出抄事房来,到点视厅上看时,见那节级掇条凳子坐在厅前,高声唱道:“那个是新配到囚徒?”牌头指着宋江道:“这个便是。”那节级便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愿。’你如何逼取人财?好小哉相!”两边看的人听了,倒捏两把汗。那人大怒,喝骂:“贼配军!安敢如此无礼,颠倒说我小哉!那兜驮的,与我背起来!且打这厮一百讯棍!”两边营里众人都是和宋江好的;见说要打他一哄都走了,只剩得那节级和宋江。那人见众人都散了,肚里越怒,拿起讯棒,便奔来打宋江。宋江说道:“节级你要打我,我得何罪?”那人大喝道:“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宋江道:“便寻我失,也不到得该死。”那人怒道:“你说不该死!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

“行货”的说法,《水浒》里面出现了很多次,其大意就是次品、低贱的东西,和我们现在说的“行货”、“水货”大不相同。照戴宗的说法,宋江因为犯了罪,被充军到这里,他就是一个“行货”,和戴节级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轻咳嗽便是罪过”。身为行货,就应该低人一等,不用人交代就应该乖乖地把钱送上来,不晓得情理的,就应该大揍一顿。好在宋江身上带着梁山军师吴用的书信,他的这一番作为原是为了引出戴宗。宋江这个人虽然文也不能武也不能,却天生注定了当头领的命运,他心里多少也知道,自己日后难免要上梁山当黑社会老大的,这个架子怎么也折不得。

农村有一种习俗,逢着过年过节(当然是大节),就有乡里组织舞龙舞狮的队伍到各家企业门前拜年或庆祝吉祥,也有驱邪的意思。舞弄之后,企业家们便要送出一个红包给这些舞狮舞龙的人。这也是打秋风的一种。

打秋风
藉喜庆而向人大派请帖,意图赚取礼金的所为,广东人叫做“ 打秋风”。

「 打 秋 风 」 一 词 , 其 实 古 已 有 之 。 不 过 叫 做 「 打 秋 丰 」 。 「 打 秋 风 」 只 是 俗 称 而 已 。

陆 啸 云 这 麼 解 释 「 打 秋 丰 」 : 「 打 抽 丰 , 因 人 丰 富 而 抽 索 之 。 」 ?见 《 世 事 通 考 上 ‧ 商 贾 》 ) 另 明 ‧ 郎 瑛 《 七 修 类 稿 ‧ 辨 证 上 ‧ * 子 秋 风 》 说 : 「 俗 以 干 人 云 打 秋 风 , 予 累 思 不 得 其 义 , 偶 行 友 人 处 见 米 芾 有 此 二 字 , 风 乃 『 丰 熟 』 之 『 丰 』 , 然 后 知 二 字 有 理 , 而 来 历 亦 远 。 」 「 丰 熟 」 , 料 是 秋 收 甚 是 丰 富 之 谓 也 , 人 家 丰 盛 遂 抽 而 索 之 , 「 打 秋 丰 」 一 词 便 从 此 流 行 。

明 ‧ 杨 珽 《 龙 膏 记 ‧ 罗 织 》 : 「 且 把 衙 门 掩 上 , 如 有 星 相 求 见 与 乡 里 来 打 秋 丰 的 , 不 可 放 进 。 」 《 儒 林 外 史 》 第 四 回 : 「 张 世 兄 屡 次 来 打 秋 风 , 甚 是 可 厌 。 」 「 打 秋 风 」 , 何 止 可 厌 , 人 格 也 丢 了 。 阿 英 《 盐 乡 杂 信 》 九 : 「 盐 警 打 秋 风 的 事 情 很 多 , … … 如 做 生 日 之 类 , 向 盐 民 弄 钱 。 」 你 话 惨 不 惨 ? 

参考资料:http://www.han-tang.org/php/bbs/viewthread.php?tid=5301

我作点补充。
“打秋风”,溯起源来,都说它是粤语,但出处不详;至少明清时,它就在小说、戏曲中频现,赣人汤显祖、晋人罗贯中、皖人吴敬梓都曾涉笔成趣地用过它。可见,此俗倒是南北皆宜。若据明人陆啸云《世事通考》所释,这“打秋风”,实为“打秋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故而也叫“打抽丰”。古往今来的“打秋风”,名目不一,方式繁多,遇到张二江之流,可以弄本《打秋风学》出来;若要究其动机心态,却实出一辙:不外是看人富了眼红,咬上一口解馋而已。
相信提问的兄弟一定看过《红楼梦》,其中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是打秋风的具体表现。《儒林外史》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里面范进和张静斋去高要的行为即是典型的打秋风
参考资料:http://www.han-tang.org/php/bbs/viewthread.php?tid=5301

“打秋风”,溯起源来,都说它是粤语,但出处不详;至少明清时,它就在小说、戏曲中频现,赣人汤显祖、晋人罗贯中、皖人吴敬梓都曾涉笔成趣地用过它。可见,此俗倒是南北皆宜。若据明人陆啸云《世事通考》所释,这“打秋风”,实为“打秋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故而也叫“打抽丰”。古往今来的“打秋风”,名目不一,方式繁多,遇到张二江之流,可以弄本《打秋风学》出来;若要究其动机心态,却实出一辙:不外是看人富了眼红,咬上一口解馋而已。

古代俗语,多见明清小说,某些地方先也在用。
指占便宜,揩油,蹭点好处的意思。

热点新闻